摘 要:對于小學生而言,心理健康將會對其今后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诖?,本文將充分結合素質(zhì)教育,對如何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詳細的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引言
在人生成長過程中,小學階段是至關重要的時期。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重要的組成內(nèi)容之一,小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將會直接關系到小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開展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小學生普遍呈現(xiàn)出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需引起廣大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準確認識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豐富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該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的、健康的發(fā)展,這既是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際需求,更是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新的教學任務。
二、 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 加大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關注度
現(xiàn)階段,隨著社會與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教育也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單一的模式,具有非常鮮明的多元化特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行,對于教師各方面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再局限于向學生傳授知識,其將會承擔起更多的身份和角色,其中,心理輔導員就是小學教師眾多角色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在為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教師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所在。只有保證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其才能夠對于小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有效的疏導,才能夠達到預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要學會自我調(diào)整和減壓的方法,讓自己保持寬廣的胸懷,保持良好的、積極的情緒,避免將其他各方面消極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在向小學生實施心理教育過程中,要投入更多的積極的情感,學會認真傾聽學生的煩惱,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傊?,只有教師自身保持良好的、樂觀的心態(tài),才能夠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地實施和開展。
(二) 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教育是雙向的一種行為,可以認為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一個過程,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兩者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夠實現(xiàn)的。從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多方面條件和因素的限制和約束,學生往往不會敞開自己的心扉或者不敢向教師表達自己的心聲,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往往停留于表面形式,教師無法及時地、準確地掌握學生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開展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師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應該學會熱愛和愛護學生,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讓學生放下顧忌、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前提在于教師應該與學生搭建良好的情感關系。因此,作為小學教師,應該學會如何去愛護自己的學生,例如,以平等的姿態(tài)去和學生進行對話、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學會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等。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學生的信任感,讓學生真正地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想法。第二,采取豐富多樣的交流方式,積極營造師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剡x擇豐富多樣的交流方式。第一,文字交流。部分小學生由于自身性格較為內(nèi)向等原因,可能不愿意直接向教師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煩惱和困惑,此時教師可以采用發(fā)郵件、發(fā)信息或者寫信等文字形式實現(xiàn)交流。文字交流具有較強的私密性特征,能夠讓無法直接用言語進行交流的學生打開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向學生傾訴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意保密性。第二,教師可以采取一對一談心的方式。這種交流方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能夠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的問題,從而采取對應的措施加以糾正,可以獲得良好的心理治療效果。
(三) 家庭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做好小學生的“第一老師”
對于小學生而言,家庭是其主要生活場所之一,也是他們的第一學校。所以,家長是學生的第一教師。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長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每個家庭成員的道德修養(yǎng)、教育方式以及知識儲備等方面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就會導致學生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品質(zhì)。所以,家庭教育將會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帶來顯著的影響。作為家長,必須準確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承擔起自己相應的責任,學會真正地去關心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對自己孩子負責,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四) 積極開創(chuàng)第二課堂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其心智還不夠成熟,認知能力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如果僅僅依賴于課堂時間向學生講授心理健康知識所起到的效果甚微。因此,在開展心理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引起學生內(nèi)心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將這些行為準則潛移默化地轉變?yōu)樽杂X的行為規(guī)范。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具有非常鮮明的多樣性、豐富新性和趣味性的特征,能夠較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得到親身的感受,利用指導行為實踐,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解除心中的困惑和困難,讓小學生擁有健全的心理,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的、健康的發(fā)展。通過實踐充分證明,開創(chuàng)第二課堂是實施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校內(nèi)各種豐富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例如通過廣播、宣傳板報等,甚至可以舉辦表演形式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方式充分展示學生的心理活動,幫助學生積極調(diào)整自己。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組成內(nèi)容。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準確地、全面地認識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動態(tài)等,緊密結合小學生實際的情況和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活動有機統(tǒng)一起來,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實現(xiàn)學生全面的、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冠文.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醫(yī),2003(6):558.
[2]張巖.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zhì)[J].中國校醫(yī),2002(1):95-96.
作者簡介:徐懷平,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區(qū)馬鞍街道黃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