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五煜
(河南省封丘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封丘453300)
甲狀腺良性腫瘤為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囊腫和甲狀腺結節(jié)等,隨著病情的進展,少數(shù)患者可能出現(xiàn)惡變,臨床多以及早進行手術為首選治療方案[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對比峽部入路和上外側入路兩種不同入路改良Miccoli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療效,為臨床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道40例。觀察組中男10例,女30例;年齡26~52歲,平均年齡(38.67±2.14)歲;腫瘤直徑 1~3 cm,腫瘤平均直徑(2.34±0.22)cm;腫瘤單發(fā)29例,腫瘤多發(fā)11例。對照組中男9例,女31例;年齡26~53歲,平均年齡(38.52±2.05)歲;腫瘤直徑 1~3 cm,腫瘤平均直徑(1.26±0.18)cm;腫瘤單發(fā)30例,腫瘤多發(fā)1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直徑和個數(shù)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學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術后病理明確診斷為甲狀腺良性腫瘤者;腫瘤直徑在6 cm以下者;甲狀腺峽部未出現(xiàn)病變者;既往無頸部放射史或手術史者;既往無甲狀腺手術史者;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合并嚴重感染、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精神障礙、頑固性高血壓者;合并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礙者。
1.4 治療方法
1.4.1 觀察組 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墊高肩部,固定頭部,進行頸叢麻醉,切口位置選擇胸骨上切跡3~4 cm處;進行峽部入路手術,用超聲刀切開頸白線,牽開頸前肌群,切開甲狀腺外科被膜,分離疏松組織,暴露甲狀腺峽部及椎狀葉;切斷峽部,暴露氣管,將峽部斷端向下牽拉,暴露甲狀腺,切斷甲狀腺懸韌帶,分離組織;切斷外側韌帶,將甲狀腺剝離至氣管外緣,使甲狀腺內側基本游離,電凝甲狀腺血管并鈍性分離,該過程中注意避免損傷甲狀旁腺;隨后根據病情切除合適范圍的腺體,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
1.4.2 對照組 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墊高肩部,固定頭部,進行頸叢麻醉,切口位置選擇胸骨上切跡3~4 cm處;進行上外側入路手術,用超聲刀對稱弧形切開,牽開頸前肌群,切開甲狀腺外科被膜,自腺體外側逐步分離甲狀腺血管并進行血管夾閉;分離甲狀腺上下極,游離甲狀腺懸韌帶和腺葉,根據病情切除合適范圍的腺體;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患者對術后瘢痕的滿意度。術后3個月,采用NSS數(shù)字評分系統(tǒng)評估術后瘢痕滿意度,分值為0~10分,評分越高,患者對瘢痕滿意度越高[2]。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NS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切口長度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及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
2.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甲狀腺良性腫瘤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碘缺乏、內分泌紊亂和放射治療等因素相關[3~4]。因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對術后瘢痕恢復和外形美觀的要求較高。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被不斷應用于醫(yī)學領域和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改良Miccoli手術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和應用,但不同手術入路對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不同。甲狀腺上極平甲狀軟骨中點,下極可到達第6氣管環(huán),若發(fā)生甲狀腺腫瘤,可導致甲狀腺上下極位置發(fā)生改變,傳統(tǒng)上外側入路手術無法迅速有效的暴露甲狀腺上下極血管、喉返神經等組織;而甲狀腺峽部位置相對固定,位于第2~4氣管環(huán)前方,經峽部入路進行手術治療,可較容易地找到手術位置,利于快速切斷腺體,術野更為清晰,進一步降低了損傷喉返神經的風險,且術中進行腺體牽拉時向中間移動,可獲得更多的外側空間,便于手術操作[5~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和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NS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切口長度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行改良Miccoli手術治療時,選擇經峽部入路的手術時間短于經上外側入路,操作更簡單,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恢復更快,并發(fā)癥更少,患者對瘢痕恢復滿意度更高。但在手術過程中需注意遠離甲狀軟骨,避免損傷喉返神經,在進行電凝止血和血管凝閉時,需注意進行原位低張力切割[7~8]。綜上所述,經峽部入路改良Miccoli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治療優(yōu)勢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