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如 王宇鷹 李彥潔 劉玲玲 郝玉萍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據(jù)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統(tǒng)計,2010年全國失能老人約3 300萬人〔1〕,至2013年,失能老年人數(shù)已超過3 700萬〔2〕,如何應對其養(yǎng)老問題已成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3〕。目前我國社會養(yǎng)老體系尚不健全,加之“養(yǎng)兒防老”等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影響,失能老年人依舊以居家養(yǎng)老為主,家庭成員作為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顧者,承擔主要照顧責任〔4〕。但大多數(shù)照顧者缺乏專業(yè)知識及照護技能〔3~5〕,不善于利用社會支持資源,照顧行為管理能力較差,這不僅影響其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影響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質量〔6,7〕。評估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是提高失能老年人居家照顧質量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尚無有效測評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的工具,本研究通過編制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評價量表,以期了解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提高照顧者居家照顧能力、減輕照護負擔、改善失能老年人生活質量。
1.1半結構訪談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開封市某社區(qū)15名不同程度失能老年人的照顧者進行半結構訪談。
1.2預測試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開封市某3個社區(qū)的102名失能老年人照顧者作為預測試對象。照顧者年齡23~82歲,平均(53.38±15.394)歲,男48人,女54人;與失能老年人關系為配偶41人,子女42人,孫輩13人,其他6人;文化程度為小學及文盲43人,初中24人,高中22人,大專及以上13人。
1.3大樣本調查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開封市8個社區(qū)的347名失能老年人照顧者為正式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承擔主要照顧責任者;②有聽寫能力者;③愿意參加本研究者。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47份,收回有效問卷347份(100%)。照顧者年齡24~79歲,平均(50.02±14.448)歲;男151人,女196人;與失能老人關系為配偶119人,子女168人,孫輩31人,其他29人;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學歷124人,初中91人,高中86人,大專及以上46人。
1.4評議專家 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河南省某醫(yī)院及學校的7位知名專家作為評議專家。評議專家選取標準:具有嚴謹科學的工作態(tài)度,在醫(yī)學或護理學領域具有較高學術水平,正高級職稱,熟悉測評工具發(fā)展及測定方法,熟悉老年人照顧者的特點及其護理需求狀況。其中,從事臨床工作者4人,教育工作者3人,均有10年以上的相關科研工作經(jīng)驗。
1.5專家問卷及預測試量表形成 通過閱讀國內外相關參考文獻及分析半結構訪談資料,初步形成量表的6個維度:生活護理、照護技能、疾病知識、經(jīng)濟支持、心理支持、社會支持。形成共計50個條目的條目池,后經(jīng)過多次分析討論,最終確定37個條目的專家評議問卷。量表內容效度評價標準采用“強相關”、“相關”、“弱相關”、“不相關”四級評分法,依次賦值4、3、2、1分,計算量表內容效度指數(shù)(CVI)并形成預測試量表。形成的預測試量表以Likert 5級評分法,從“很符合”到“很不符合”依次計分為1、2、3、4、5分,總分越高,表示照顧者的居家照護行為好。
1.6預測試及大樣本測試量表形成 預測試篩選條目的方法包括:①相關系數(shù)法;②探索性因素分析法〔8,9〕;③專業(yè)經(jīng)驗法。依據(jù)篩選結果及專家評議意見形成大樣本測試量表。
1.7大樣本測試及最終量表確定 對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形成正式調查量表,并對正式調查量表進行信效度檢驗,從而確定最終調查量表。并隨機抽取50名照顧者進行2 w后重測,確定最終調查量表的重測效度。
1.8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8.0和Amos21.0軟件進行Cronbach α系數(shù)和重測信度測試。內容效度采用CVI;結構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區(qū)效度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
2.1專家評議結果 通過分析專家意見,共刪除3個條目,修改5個條目,將其中4個條目合并為2個條目,形成包含6個維度32個條目的預測試量表。
2.2預測試結果 通過分析預測試結果,共刪除6 個條目,修改4個條目,最終形成包含6個維度、26個條目的大樣本測試量表。
2.3信度分析 見表1。
表1 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評價量表的信度分析
2.4內容效度 根據(jù)專家評議結果,計算量表總的CVI為0.934,各維度的CVI為0.897~0.949。
2.5結構效度
2.5.1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分析法(Varimax)分析大樣本測試數(shù)據(jù),結果取樣適切性量數(shù)(KMO)值為0.910,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4 334.942,P=0.000,適宜進行因子分析。根據(jù)最初理論構建的6個維度及專業(yè)意義判斷,提取6個特征根>1的因子。 最終形成的量表含有6個維度、26個條目,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3.556%,26個條目的載荷為0.458~0.845,均>0.04。見表2。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因子載荷
2.5.2驗證性因素分析 為進一步驗證數(shù)據(jù)模型的合理性,運用最大似然法,對正式調查的347份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61,均方根殘差(RMR)=0.061,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GFI)=0.880,調整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AGFI)=0.852,比較擬合指數(shù)(CFI)=0.913,增值擬合指數(shù)(IFI)=0.913,非標準化擬合指數(shù)(TLI)=0.900。
2.6分區(qū)效度 量表各維度與總表的相關系數(shù)為0.647~0.831,各維度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0.307~0.633。見表3。
表3 量表各維度間及其與總表間的相關系數(shù)(r/P值)
內在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是量表的兩個主要信度特征,前者通常用Cronbach α系數(shù)表示,后者用重測信度表示〔10〕。一般認為信度至少應達到0.6,達到0.7以上則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8,11〕。本文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內容效度是測量指標或內容與測量目的之間的適合性及邏輯上的符合性,內容效度涉及量表語言表達準確性的問題,通常由專家進行評議,并以CVI作為評價內容效度的量化指標,其取值為0~1,CVI越大,表示條目代表越好〔12〕。本文量表總的CVI及各維度的CVI均高于推薦值0.75〔13〕。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各條目能準確反映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狀況。
結構效度是考察量表與其所依據(jù)的理論或概念框架的符合程度〔14〕,結構效度分析通常采用因素分析法,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它們可以直接探討觀測變量與潛變量的關系,具有獨特的統(tǒng)計學價值。本文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6個維度累積方差貢獻率及各條目因子載荷均高于累計方差貢獻率>40%,因子載荷>0.4的標準〔8〕;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RMSEA、RMR均<0.08,CFI、IFI、TLI>0.9,雖然GFI、AGFI略低,但也符合GFI、AGFI>0.8的開發(fā)要求,總體來說,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評價量表理論模型與實際測量數(shù)據(jù)適配良好,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和結構效度。
依據(jù)心理測量理論,量表各維度間應該呈中等程度的相關,若相關系數(shù)太高則表明各維度間有重合;而相關系數(shù)太低,說明量表測量的是截然不同的特質。一個良好的量表要求量表各維度與總表的相關系數(shù)為0.3~0.8,各維度間的相關系數(shù)為0.1~0.6〔15〕。本研究編制的量表各維度與總表的相關系數(shù)、各維度間的相關系數(shù)均滿足量表的心理測量學要求。說明量表各維度間既相互獨立,又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可以全面、真實地反映失能老年人照顧者居家照護行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