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婷
東錢湖鎮(zhèn)中心幼兒園仙枰分園
幼兒期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將會影響著孩子今后一生的發(fā)展。現在幼兒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獨立性差,依賴性強,在家多數幼兒的進餐都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甚至打罵等,更別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huán)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于是,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偏食、挑食等現象尤為嚴重。
小班幼兒剛入幼兒園進餐習慣很差是普遍現象。能愉快獨立進餐的幼兒幾乎少之甚少。有的幼兒雖然會自己吃,但習慣不好,滿桌滿地都是飯粒。在進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有的幼兒能按時吃完,有的幼兒稍慢些,個別幼兒很遲才能把飯吃完。幼兒挑食現象也較普遍,
1.餐前安靜活動。
幫助幼兒調節(jié)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通過注意的轉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兒把負面情緒降到最低,讓幼兒帶著一個愉悅的心情去用餐。
2.餐前誘導法。
從快樂的游戲到安靜的進餐,這中間幼兒需要一個心理適應過程,因此需要利用餐前誘導作一個過渡。如有一天午餐吃的是排骨海帶湯,利用幼兒喜歡的童話,兒歌,以生動的形式進行餐前誘導,效果勝于枯燥的說教。
3.創(chuàng)設溫馨的用餐環(huán)境。
幼兒園應盡量設在安靜地帶,有條件的可加設隔音墻。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溫設施,在過冷、過熱的天氣應調節(jié)室溫。
4.調節(jié)好孩子的進餐情緒。
現代生活中,一些孩子的厭食、偏食、拒食現象,有近半是因為餐前情緒不良引起的。良好的進餐情緒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5.用游戲的方法讓幼兒習慣餐前洗手。
可以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yǎng)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6.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常規(guī)。
通過情景表演《我會自己吃飯》使幼兒對進餐時身體靠近桌子,左手扶碗,右手拿調羹,調羹舀飯進嘴身體近飯碗等等一些簡單常識,并知道調羹的使用,餐具的擺放,天天在一定的時間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對于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兒的偏食、挑食現象卻是非常的普遍,有的家長更是束手無策,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如何糾正幼兒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呢?我做了以下幾點:
1.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fā)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1)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如家長自己不喜歡的食物也沒讓幼兒吃過,導致幼兒也跟著不喜歡吃這樣食物(2)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3)生活習慣(4)情緒不穩(wěn)定等。
2.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示范法
(2)位安排法
(3)打“預防針”的方法
(4)漸加量的方法
中國人在飲食文化上源遠流長,父母對子女的“吃飯”問題一直頗為重視。但由于孩子的吃飯不同于大人,他們缺乏必要的知識經驗,自控自護能力很差,又加上祖輩的溺愛有加,父輩的教育不力,又缺乏科學的營養(yǎng)衛(wèi)生知識,致使多數孩子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這些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這就要求老師、家長保教人員協調一致,互相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1.一般在幼兒園里,幼兒是不允許吃零食的。這點主要出現在家里,許多家長都是由著孩子來,孩子的零食不離口,沒有饑餓感。有些家長從孩子一起床就不斷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別是雙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長就給買什么,造成孩子沒有饑餓感。幼兒園應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采用節(jié)制法,對幼兒吃零食的量、次數有所控制、節(jié)制,少量吃的品種既要有精細的,也有“粗茶淡飯”時式的。如生吃蔬菜、瓜果之類。
2.以身作則、科學進餐。
挑食是小班幼兒在用餐中常見的不良習慣。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以身作則法。通過了解和調查得出,很多幼兒對于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們生活的家庭有著某種特定的聯系。比如:幼兒往往從成人平時的言談舉止中或者一些家長本身的餐飲或挑食習慣中直接或間接的受到了影響。這個就要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從而做到逐步的改善。
3.在家園聯系園地中提出幼兒飲食習慣的目標要求及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要求,在家庭中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飲食習慣得以鞏固。
4.利用家園直通車,進行雙向信息反饋。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長們一起探討培養(yǎng)方法和途徑,通過交流,達成一致。
5.經常與個別進餐習慣差的幼兒家長交流尋找原因取得共識,尋求解決方法。使幼兒在幼兒園內基本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老師們建議家長謹言慎行,幫助幼兒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達到營養(yǎng)均衡的攝取,在平時家長可以在幼兒在場時有意識的談些他們不愛吃食物的營養(yǎng)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兒一起嘗試;還可以多變化一些烹飪的方式,同一種菜的不同口味也會吸引到幼兒的。當然耐心和鼓勵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幼兒比較排斥胡蘿卜,家長可以先給其喝點胡蘿卜汁,讓其在口味上去直接的感受;在菜肴中適當加些胡蘿卜絲,讓幼兒能直觀的看到其的點綴美;再逐漸的過渡到胡蘿卜丁、片、條、塊等。通過家長的配合在幼兒園老師也應該多給予這些孩子鼓勵,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給予表揚。明天爭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漸進的努力,幫助幼兒逐漸的克服。
進餐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需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并茁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