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帆 唐 艷
大學校園屬于社會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統,在思想文化傳播、道德傳承上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會環(huán)境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大學校園難免會受其影響。因此,研究和探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是提升當代學生道德素質的最佳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雖有了較大提升。然而,國民價值觀念以及倫理觀念卻面臨較大挑戰(zhàn),道德失范問題屢見不鮮。人心冷漠、自私自利、金錢至上等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使我們的德育教育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
現今,當代大學生在追求思想獨立、個性張揚的同時,也受到個人主義、急功近利等思想的侵蝕,將自己凌駕于社會之上,對社會事件置之不理,進而形成冷漠自私的性格。與此同時,校園考試也面臨較大問題,考試作弊、代考等問題不斷加劇,嚴重影響到校園考試的公平性。部分學生的入黨動機不是理想信念的驅使,而是片面的考慮自身的利益和發(fā)展前途。由此可見,當代學生的價值觀念正發(fā)生較大變化,價值缺失、榮辱缺失、社會責任感缺失、誠信缺失、愛心缺失等問題時有發(fā)生。
眾所周知,學生處于思想潮流的前沿位置,容易接觸到各種新思想,但其道德觀念也容易產生異動。在文化類型良莠不齊的社會背景下,不良文化容易給當代學生的思想世界帶來沖擊,再加上當代學生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辨別能力的不成熟,這就易引導當代學生的道德思想變得更為矛盾,進而導致理想信念與行為方式出現混亂。
古語云:“論先后,知為先”。沒有深入的學習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做后盾,我們又怎么能在實踐中切實踐行和穩(wěn)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以,我們必須首先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要牢記文字的表述,理解和體會其真正的內涵,從而幫助大學生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教材分析屬于德育教學的重要部分,教師對德育教材的分析質量直接關系到德育教學的開展效果。因此,要想將核心價值觀全面滲透到德育教學當中,教師應深入分析德育教材的主要內容,重點研究以核心價值觀為首的隱性內容以及顯性內容。就顯性內容來講,這是德育教材中能夠明確表現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需要教師通過課堂講解、舉例等方式對當代學生加以引導,使當代學生能夠了解到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就隱性內容來講,這是德育教材中以含蓄隱晦的方式來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德育教材中的隱性內容,并通過有機滲透的方式讓當代學生主動接受核心價值觀。
要想讓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根植于當代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就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內化過程,讓當代學生從心底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以現實生活為背景的情境活動,以此啟發(fā)當代學生應關心身邊人以及身邊事。例如,可將“應不應該扶起摔倒老人”作為探討主題,在價值判斷環(huán)節(jié)中,鼓勵學生兩方陣營的對自己扶與不扶的觀念進行辯解,了解學生觀點的根本來源;在總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列舉出扶老人所產生的結果,教會如何應對反訛老人的方法,以此鼓勵學生扶老人。
讓當代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行動標準,是德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學校應增加課外實踐的比重,使當代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對核心價值觀進行檢驗。既能增強核心價值觀的說服力以及可信度,又能樹立正確主流的道德觀念??梢酝ㄟ^調研“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fā)展變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深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可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教育和引導學生,我們曾通過辯論賽、唱紅歌、演講比賽等形式,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當中。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關乎著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教師應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論教材的主要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將實際生活與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增加課外實踐的比重,帶領當代學生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使當代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對核心價值觀進行檢驗。
[1]任燕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的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0):57~59.
[2]曾學清.高校德育課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