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燕
公文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簡明、無歧義,以便于相關政策得到正確貫徹執(zhí)行。然而,為了使各種文件更具有可操作性,公文寫作中離不開模糊詞語的使用。模糊語言是指外延不確定的語言,正因如此,模糊語言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彈性。而模糊詞語則是指外延界限不明確的詞語。在漢語詞匯系統(tǒng)當中,模糊詞語的數(shù)量非常多,比如“多”、“少”、“高”、“矮”、“胖”、“瘦”等等,這些詞語的外延界限都不明確:到底多胖才算胖、多瘦才算瘦,不明確,因此都屬于模糊詞語。公文當中也存在著大量類似的模糊詞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反腐力度進一步加大,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廉政建設的重要文件?!妒舜笠詠砹乱?guī)定(2016年最新版)》主要收錄了2013年以來出臺的相關廉政新規(guī)定,共計45項,包括《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guī)定》、《關于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jiān)督的意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等等。這些規(guī)定涉及強化干部監(jiān)管、引導示范帶頭、提倡厲行節(jié)約、規(guī)范公務行為、嚴禁公款送禮等方面,具有極強的指導性、針對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是全面改進工作作風的基礎。不僅方便廣大領導干部和各級黨政機關貫徹執(zhí)行這些規(guī)定,而且有利于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作用。在這些規(guī)定當中,運用了大量的模糊詞語,例如表示時間的模糊詞語“長期”、“初步”、“始終”,表示性狀的模糊詞語“主要”、“嚴重”、“新”,表示范圍的模糊詞語“一些”、“廣大”、“都”,表示程度的模糊詞語“基本”、“根本”、“明顯”等。本文主要以“基本”一詞為例對公文中表示程度的模糊詞語作系統(tǒng)研究。
無須或不能量化、無法準確度量程度的事物,用具有層級性或比較性詞語表述。例如:良好、優(yōu)秀、優(yōu)異;顯著、卓越;十分、非常、特別等等,表示程度等級或檔次。這些模糊詞語在一般的書面語中常常出現(xiàn)。公文中表示程度的模糊詞語數(shù)量也比較多,主要有“進一步”、“基本”、“重要”、“特別”、“高度”等,其中,“基本”一詞出現(xiàn)頻率較高。
在《十八大以來廉政新規(guī)定(2016年最新版)》中,“基本”一詞在正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47次。從公文類別來看,表示程度的模糊詞語“基本”在“強化干部監(jiān)管”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一共出現(xiàn)了25次;在“規(guī)范公務行為”中出現(xiàn)了10次。從公文文種來看,“基本”在“意見”這個公文文種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一共出現(xiàn)了18次;在“條例”這個公文文種中出現(xiàn)了17次。
關于“基本”的相關解釋比較少,《新華詞典》第四版(商務印書館,2013)中這樣解釋:①根本的;主要的。②大體上。義項①用“基本”一詞的近義詞根本、主要來進行解釋。義項②則用了“基本”一詞的另外一個近義詞“大體”來解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華詞典》在對“基本”一詞進行釋義時,兩個義項都是在用模糊詞語來進行釋義,可見,對模糊詞語的界定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
同樣,我們再來看看“基本”一詞的其它相關解釋:《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三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①根本。②起基礎作用的。③主要依靠的。④大體上?!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①根本。②根本的。③主要的。④大體上。《辭?!返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①根本。亦指根本的;主要的。②大體上??梢?,在對模糊詞語釋義時,許多詞典只能抓住其核心部分來進行解釋說明,而事實上,人們也只需了解其核心部分的意思即可,對于其邊界部分,人們往往不加以深究。
1、相關語料
“基本”一詞在“意見”這一公文文種中出現(xiàn)頻率高達18次,占其出現(xiàn)總頻率的38.30%,在《十八大以來廉政新規(guī)定(2016年最新版)》中的相關語料如下:
①認真落實基層黨組織工作經(jīng)費、服務群眾專項經(jīng)費、基層干部報酬待遇和基本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蛾P于深化“四風”整治、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指導意見》。
②堅持博士后制度培養(yǎng)青年人才的基本方向,博士后申請者一般應為新近畢業(yè)的博士畢業(yè)生,年齡應在35周歲以下。——《關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見》。
③加強基本殯葬服務供給,完善惠民殯葬政策措施,規(guī)范殯葬服務市場秩序?!蛾P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
④加快修訂《殯葬管理條例》,健全基本殯葬服務保障、殯葬服務市場監(jiān)管、喪事活動管理執(zhí)法等方面制度?!蛾P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
⑤加大投入,重點完善殯儀館、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設施。——《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
⑥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基本國情,我國糧食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蛾P于厲行節(jié)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
⑦力爭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所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yè)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蛾P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⑧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用2至3年時間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蛾P于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⑨要把有利于服務人民、有利于群眾辦事作為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基本出發(fā)點,抓好清權、減權、制權、曬權等主要環(huán)節(jié)?!蛾P于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
⑩省級政府2015年年底前、市縣兩級政府2016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政府工作部門、依法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yè)單位權力清單的公布工作?!蛾P于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
2、模糊性分析
由前面關于“基本”一詞的有關解釋我們可以看出,“基本”一詞主要是一個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形容詞性模糊詞語,其所指比較抽象,如語料①②③④⑤⑥⑨。我們不能用確切的數(shù)字表示到底多少才算“基本”,也就是說“基本”一詞無法量化,其外延界限不明,是一個典型的表示程度的模糊詞語。
①既是模糊詞又是模糊限制詞
模糊詞語是指內涵明確但是外延不確定的詞語。模糊限制詞是指表示不同程度“模糊意義”,或使得原本意義精確的詞語模糊化的詞語。1972年,美國自動控制專家、工程科學院院士扎德在A Fuzzy-Set-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對模糊限制成分的模糊集論解釋》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模糊限制成分這一概念,扎德認為模糊限制成分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詞語的模糊程度。扎德將模糊限制成分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直接修飾模糊詞語的,例如非常、十分、很、極。這類詞語不能修飾非模糊詞語。另一類模糊限制成分的作用是說明它們是從哪個方面作用于模糊詞語的,這類模糊詞語主要有:事實上、嚴格地說、本質上、徹底的等等。顯然,“基本”一詞主要屬于第一種情況,可以直接修飾模糊詞語。
所舉的十個語料中,除⑦⑧⑩外,“基本”的用法一樣,均為形容詞,修飾后面的名詞。如語料①中的“基本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語料②中的“基本方向”,語料③中的“基本殯葬服務供給”,語料④中的“基本殯葬服務保障”,語料⑤中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設施”,語料⑥中的“基本國情”,語料⑨中的“基本出發(fā)點”。在語料⑦⑧⑩中,“基本”一詞則作為副詞出現(xiàn),修飾后面的動詞,如語料⑦中的“基本完成”,語料⑧中的“基本完成”,語料⑩中的“基本完成”。
1)作為模糊詞語,“基本”一詞的詞義隸屬度受制于后面與之共現(xiàn)的詞。也就是說,因受其后所搭配的名詞的限制,“基本”一詞的詞義隸屬度有所不同。如語料①中的“基本保險”、語料②中的“基本方向”、語料⑤中的“基本設施”,很明顯,三個“基本”的上下限是不同的。如果將“基本方向”中的“基本”一詞隸屬度定為0.9的話,在“基本保險”中,“基本”一詞的隸屬度可能就只有0.7或者是0.6;同樣,在“基本設施”中,“基本”一詞的隸屬度可能也只有0.7甚至是更低。也就是說,若“基本”一詞后面的名詞所指范圍越大,“基本”的隸屬度越高;反之,若后面名詞所指范圍越小,前面的“基本”一詞隸屬度越低。
2)作為模糊詞語,“基本”一詞可以受它前面的模糊詞語的修飾。例如“最基本”。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一詞的隸屬度又發(fā)生了改變。于是,按照隸屬度遞減的順序有了以下這樣一個排列:最最基本>最基本>基本。
②本身是一個帶有主觀色彩的模糊詞語
關于是否存在客體模糊,學術界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存在客觀的模糊性,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客體不存在模糊。前者以伍鐵平教授為代表,這種觀點認為,客觀世界里的事物或者是事物的種類,有很多本身就是模糊的,其邊界不確定,所以反映在詞義中,就形成了詞義的模糊。后者以石安石教授為代表,石安石認為,模糊語義的產(chǎn)生有兩個決定性的因素:一個是語言符號的有限性、離散性與諸多事物連續(xù)性的矛盾;另一個則取決于人類思維和交際的需要。這種觀點認為,以客體的邊界不明來說明語義的模糊是在語義模糊已成為事實之后,而以客體模糊為語義模糊產(chǎn)生的根源則是以模糊語義產(chǎn)生之前先有客體模糊為前提。雖然上述兩種觀點對于是否存在客體模糊看法不一致,但都承認主體認識上的模糊。例如,石安石認為,只有當人類認識客體,對客體加以概括而用詞語標志一類一類的客體的時候,例如標志恒星、行星、人、城市、桌子、電燈、顏色等等的時候,這一類和那一類之間才有模糊可言。
③“基本”一詞是一個帶有主觀判斷性的詞語
1)由于人們的成長背景、生活環(huán)境、受教育程度以及所處時代等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基本”這一概念在不同人的眼中也就有所區(qū)別。如語料⑦⑧⑩中均提到“基本完成”,不同的人對此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假設一個要求嚴格的人認為完成98%及以上算是基本完成,那么,對于一個要求稍微寬松一些的人可能會認為完成95%及以上就算基本完成。但不管怎么樣,不會有人認為完成60%就算是基本完成。
2)遵循“語言經(jīng)濟原則”?!敖?jīng)濟原則”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準則。對于人類來說,在不影響思維的前提下,一個概念所能覆蓋和儲存的信息越多越好,所需要的概念越少越好,這就符合認知經(jīng)濟原則。像“基本”一類的模糊詞語正是這樣,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很多,我們能夠知道它的許多意思,但如果要深究其確切意思就會有一定難度。
3、語用研究
在本文所研究的語料范圍中,“基本”一詞在“意見”類公文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這樣一個模糊詞語在公文中的大量使用有著重要意義。
(1)使公文語言更具有概括性,更加簡明。例如語料⑦中,沒有必要說明完成百分之多少才算差不多完成,用基本一詞恰到好處,意思清楚明白。若換做是用精確的百分比來表示,反而顯得不夠準確。
(2)“基本”一詞作為定性語言,在表述上是肯定的,因此能夠較好地起到定性作用。如語料①中“基本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語料③中“基本殯葬服務供給”、語料④中“基本殯葬服務保障”,這些用定量語言很難表達清楚,“基本”一詞的使用剛好能夠堵塞定量語言的漏洞。
(3)利于突出重點,避輕就重。在公文中,一些沒有必要詳細闡明的內容,可以通過模糊語言一筆帶過,將筆墨集中在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上。這樣可以做到避輕就重,突出重點,讓讀者更好地領會文件的實質和核心。如語料③中,基本殯葬服務供給有許多,但在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這一過程中,要抓住重點,集中精力抓主要的。同理,在語料④中,基本殯葬服務保障也有很多,但在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這一過程中,應重點抓基本的保障。
“特別”、“高度”、“明顯”在本文的研究范圍內出現(xiàn)頻率僅次于“基本”,分別為23次、18次和15次。從公文類別來看,表示程度的模糊詞語“特別”、“高度”、“明顯”分別在“嚴禁公款送禮”、“提倡厲行節(jié)約”和“強化干部監(jiān)督”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從公文文種來看,“特別”、“高度”、“明顯”分別在“通知”、“通知”和“條例”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
在表達程度時,往往無法使用精確詞語,因此,模糊詞語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
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加強公務外出計劃管理,科學安排和嚴格控制外出的時間、內容、路線、頻率、人員數(shù)量,禁止異地部門間沒有特別需要的一般性學習交流、考察調研。——《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guī)定》第五條。
在《十八大以來廉政新規(guī)定(2016年最新版)》中,諸如“基本”、“特別”、“高度”、“明顯”這類表示程度的模糊詞語比較多。盡管它們的隸屬度、上下限都有所不同,但是,在對語言的精練性和準確表達這一點上都起著相同的作用。不僅有利于閱讀者正確理解,同時也有利于文件的貫徹執(zhí)行。
由此可見,公文中涉及到表示程度時,往往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確,因此需要借助于某些模糊詞語的使用?!盎尽薄ⅰ疤貏e”、“高度”、“明顯”等模糊詞語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注釋
:①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40~43,153.
②石安石.語義研究[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94.
③龍厚雄.公文中模糊語言問題研究[J].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4):170.
④十八大以來廉政新規(guī)定(2016年最新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0~82.
[1]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4]夏征農(nóng),陳至立.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5]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張喬.模糊語言學論集[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