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全書基本上以時間順序進行排版,一共由十一個章節(jié)組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翻譯簡史、翻譯流派和翻譯跨學(xué)科探究。
本書第一部分包括前兩章,對西方翻譯史進行了梳理和介紹。第一章介紹了翻譯學(xué)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第二章對20世紀(jì)以前各時期翻譯研究的作了概括總結(jié)。闡述了翻譯界一直有所爭議的問題,即意譯法(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與直譯法(word-for-word translation),之后論述了早期系統(tǒng)翻譯理論,代表人物有Dryden,Dolet和Tytler等人。
本書的第二部分翻譯流派包括第三章到第十章,Jeremy Munday根據(jù)各個理論基礎(chǔ),對西方翻譯流派和理論進行了分類和評價。
第三章介紹了等值與等效問題(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這一章節(jié)主要的翻譯理論包括Roman Jakobson對于語言意義與等值的本質(zhì)問題的闡述;Nida和他的翻譯科學(xué);Newmark的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
第四章論述了翻譯轉(zhuǎn)換法(the translation shift approach),包含 Vinay和Darbelnet的直接翻譯(direct translation)和間接翻譯(oblique translation);Catford的層次轉(zhuǎn)換(level shift);荷蘭學(xué)者Van Leuven-Zwart的比較-描寫模式(comparative-descriptive model)。
第五章是關(guān)于功能翻譯理論的章節(jié)。七、八十年代,德國開始從功能和交際的角度對翻譯進行分析。此書闡述了功能翻譯理論的四個部分:1.Katharina Reiss的語篇類型理論;2.Holz-Manttari提出的翻譯行為理論;3.Hans J.Vermeer目的論(skopos theory);4.Christiane Nord以翻譯為導(dǎo)向的語篇分析理論(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第六章話語分析和語域分析翻譯理論。其中,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話語模式影響最大。另外,Juliane House制定了一套譯作質(zhì)量評價模式;Basil Hatim和Ian Mason將符號學(xué)融入了話語分析。
接下來的第七章介紹了多元系統(tǒng)理論。20世紀(jì)70年代,以色列學(xué)者Itamer Even-Zohar借用20世紀(jì)20年代俄國形式主義的觀點,創(chuàng)建了多元系統(tǒng)理論;Andrew Chesterman提出了翻譯規(guī)范,圖瑞建立了描寫翻譯學(xué)方法論并也提出了翻譯規(guī)范。Jose Lambert,Hendrik van Gorp,Theo Hermans等提出了描寫翻譯學(xué)模式,他們被稱為“操縱學(xué)派” (the Manipulation School)。
第八章探討了翻譯研究的文化轉(zhuǎn)向。勒菲維爾Andre Lefervere)提出把翻譯看作改寫(rewriting)的新理念;加拿大的Sherry Simon提出了性別理論(gender theory);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巴西的食人主義(cannibalism)。第九章介紹了翻譯的隱形。Lawrence Venuti為探討歸化和異化的問題,提出了翻譯中的隱形(invisibility)這一概念,還分析了出版業(yè)的權(quán)勢網(wǎng)絡(luò)對翻譯的壓制問題;Meg Brown的借鑒接受理論。第十章哲學(xué)翻譯理論包括George Steiner的闡釋翻譯理論;Walter Benjamin的著名論文“論譯者的任務(wù)”和Jacques Derrida的解構(gòu)主義。
第三部分就是第十一章,介紹了跨學(xué)科的翻譯研究。這一章主要是論述了MarySnell-Hornby的“綜合法”。
本書抽象名次使用較多,多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被動語態(tài)也使用較多,但整體看來用詞淺顯易懂,理論介紹較為詳盡,能夠使讀者很快理解掌握相關(guān)理論知識。例如第五章中,有關(guān)Hans J.Vermeer目的論(skopos theory)的敘述。目的理論認為,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的方法和策略,了解翻譯的目的和譯文的功能至關(guān)重要。寥寥數(shù)語,就很好地解釋了何為目的論,目的論提出的意義。另外,從此書的書名就可以看出,此書并非只有枯燥的理論,作者做到了翻譯理論與實踐并重。每一章都附有個案研究(case study),能夠更加具體地詮釋所提及的相關(guān)理論。案例研究的題材具有多樣化,囊括有旅游指南、電影、小說等,也涉及了英、法、西等多種語言,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第七章多元系統(tǒng)理論的個案研究中就有一個典型的案例。J.K.羅琳的長篇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源語文本為英文,累計被譯為73種語言在全球暢銷。Jeremy Munday選取其意大利譯本和西班牙譯本作為案例材料進行比對分析,并由不同語言對特定詞語的翻譯差異進一步延引出語言的文化差異。
整體來說,這本書作為一本翻譯理論著作,值得翻譯研究者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