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明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應該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遍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引導,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里,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的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這樣,整個閱讀教學才更高質、更有效。
關鍵詞:閱讀;情感活動;時間實踐;教學活動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學生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于鞏固語文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fā)展思維,提高認識,獲得審美體驗,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梢?,閱讀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這是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具體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因此,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豐富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精心設計導語,一段符合小學生心理發(fā)育特點、抓住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如在講授《雨》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所見過的刮風下雨時的情形,這一常見的情境使學生都能說出點東西,馬上能夠調動課堂氣氛,此時再問同學們:“風是怎么形成的?雨是怎么形成的?”就能夠激起學生了解課文進行閱讀的興趣;其次,要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提出恰當?shù)拈喿x目標要求。如“課文講了什么事?”“課文中最精彩的描寫是哪里?”等,使學生有目的閱讀。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閱讀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過淺容易引起學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閱讀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如可以結合學生年齡和教材特點,采用朗讀競賽、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為學習課文內容和養(yǎng)成閱讀習慣奠定良好基礎。
二、多種閱讀方式相結合,掌握正確閱讀方法
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很重要。朗讀和默讀相互結合,對于提升語文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朗讀是培養(yǎng)良好語感的最佳途徑,在朗讀的過程中,語言以視覺符號和聽覺符合的形式同時刺激著讀者的大腦,需要他即時破譯這些符號,并將之還原為思想、形象和畫面。朗讀還有利于理解字、詞、句、段在特定語境中的特定含義和作用,有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而默讀要求閱讀速度快,在閱讀過程中對于文章含義和作者感情進行深入思考,能讓學生在默讀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賞、去記憶,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各種語言的法則規(guī)律、手法技巧。
三、適當鼓勵引導,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耍處熞洚斠龑д叩慕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其主動閱讀、熱愛閱讀、享受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養(yǎng)成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專心思考的習慣。利希頓堡說:“讀過書的人們記得不多,是因為他們思考得太少?!笨梢姡x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是沒有意義的閱讀。因此,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專心致志,靜下心來體會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并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產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
四、推薦好書,強化內外結合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提供導航,什么書應該精讀,什么書應該泛讀,教材內的課文應該怎么去讀,課外讀物應該怎么去讀,如何有效進行課內外閱讀結合,從使用語言的角度發(fā)掘文學美,感受語言美,探索意境美。為學生推薦好書,把了解民族語言特色的任務與運用語言的能力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性探索。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提高認識,熱愛本民族語言的純潔和優(yōu)美,為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民族文化做出貢獻。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多種體材課文都是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tǒng)一體。它們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對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各式各樣使人賞心悅目、充實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為少年兒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閱讀教學而言,對于重點作品精讀是主體,泛讀、略讀、品讀是重要內容和知識積累的補充。
五、結語
教師要想在閱讀教學中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就應該將學生放到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上來,以學生為本,明確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目標,每進行一步,都要讓學生有所獲。另外,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也顯得尤為重要。一個自由有活力的閱讀環(huán)境更具有伸展性,其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往往來自教師的鼓勵以及引導。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的亮點,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并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李方.現(xiàn)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黃書光等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