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桂林 541000)
杰克·倫敦是一位杰出的美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不僅在美國很有名氣,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很受歡迎。由于家境貧寒,他沒有機會上學。雖然他在童年和青年時期都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學習,但是他仍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自學。他最著名的三部小說是《野性的呼喚》、《熱愛生命》和《迷失的臉》。其中,最具有獨特風格的小說是《野性的呼喚》。這部小說對喜歡養(yǎng)寵物狗或愛狼的人很有吸引力。從這本小說中不難看出狼的野性以及自由對于一只不尋常的寵物狗的重要性。
伊曼努爾·康德是一位著名的德國哲學家,他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旨在將理性與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超越他所認為的傳統(tǒng)哲學和形而上學的失敗。他希望結(jié)束一個投機的時代,在那個時代,經(jīng)驗之外的事物被用來支持他認為是無用的理論,反對笛卡爾、伯克利和休謨等思想家的懷疑論。他的思想一直影響著世界上許多思想家。直到現(xiàn)在,他的影響仍然激勵著今天的哲學工作。
自由,許多人總是認為是一個人可以做任何事情,沒有任何限制。事實上,自由是一種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tài),可以避免恐懼、奴役、傷害和滿足自己的欲望,實現(xiàn)自我價值。自由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自律,另一個是他律。自律意味著一個人在內(nèi)心道德的范圍內(nèi)可以做任何他認為是正確的事情。然而,他律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做任何超出法律范圍的事情。
康德曾經(jīng)說過,“自由是唯一的概念,我們可能知道它的可能性,但我們可能在所有的思辨概念中看不到它。”許多哲學家都認為自由是如此抽象,解釋它并不容易。康德對自由的觀點表明,自由應該考慮到兩個層次的自由。一個在事實層面上是自然的,另一個在價值層面上??档抡f:“在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影響人類的不是物體,而是人類。構(gòu)建現(xiàn)實世界的是人。在這個過程中,人比物體更重要?!?/p>
外部自由主要是指人們?nèi)绾紊朴米匀?,改造人類社會,使更少的人脫離自然和社會的束縛。這一層次更可能與人的物質(zhì)需求和精神享受以及人類的局限有關(guān)。追求外在的自由,使人類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建立合理的社會制度。但由于人的貪婪,很難保證人的道德,實現(xiàn)人的最高價值。因此,顯而易見地,人們應該更加關(guān)注內(nèi)心的自由。內(nèi)在自由是指人們?nèi)绾纬奖厝恍缘木窒?,在終極理想的層面上尋求最終的價值。
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事實層面上的外在自由和在價值層面上的內(nèi)在自由是統(tǒng)一的。一方面,實現(xiàn)外部自由是實現(xiàn)內(nèi)心自由的途徑。另一方面,實現(xiàn)內(nèi)心的自由導致以保持道德的方式實現(xiàn)外在的自由。因此,內(nèi)在自由高于外在自由。所以,康德更加關(guān)注內(nèi)心的自由。
對內(nèi)在自由的追求可以使人的行為具有更大的道德價值,使人們更加關(guān)注一個人的存在意義,進而使人更加關(guān)注對世界和人類的最終命運。內(nèi)心自由是迷霧中的燈塔,是理性存在的自我意識和價值取向。在追求外在自由的道路上,它可以限制人類貪婪的過度增長。
在巴克生命的早期,它追求外在的自由。在這部小說的開頭,“巴克在陽光明媚的圣克拉拉山谷的一所大房子里……”,“因為他是國王,國王在所有匍匐、爬行、飛行的地方,包括米勒法官的地方,包括人類。”巴克喜歡追求外在的自由。當他被當作一只雪橇犬時,他與一只狗搏斗,最后,巴克贏了,那只狗被咬死了。正如董衡巽說:“動物之間的沖突……其實質(zhì)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戰(zhàn)斗”,陳建安說:“動物的混戰(zhàn)反映在資本主義社會法律的、殘酷的叢林規(guī)則”。巴克顯示了它的強大,它的權(quán)力和它的勇敢。
巴克追求外在的自由。面對槍林彈雨和苦難,巴克是勇敢的。起初,它沒有站起來的力氣。一旦它能再次戰(zhàn)斗,它將毫不猶豫地再次加入戰(zhàn)斗。很明顯,巴克是可以被打敗的,但是它不能被摧毀。雖然巴克被當作普通的雪橇犬,但它卻有責任去做它必須做的事。它將完成主人給他的每一個任務。雖然它累得站不起來,但它決不會和它的主人作對。這就是自律。
巴克在生命后期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巴克很幸運,因為它遇到了善良的主人桑頓。他把巴克從第三個主人的魔爪下救了出來。在與桑頓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后,巴克對桑頓完全是真誠的,盡管與此同時,野性的呼喚對巴克來說是如此的有吸引力,它已經(jīng)好幾次都忍不住要離開桑頓了。然而,桑頓的死切斷了巴克的最后羈絆。桑頓死后,巴克完全可以遠離人類社會。它永遠跳進了迷人的森林。事實上,巴克屬于自然,而不是人類。巴克生性蠻橫。它能很清楚地理解它應該在哪里正確地生活,如何快樂地生活,以及為什么它要在這個世界上安全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巴克可以通過它的勤奮和毅力實現(xiàn)它的最高自我價值。這是內(nèi)心的自由。巴克的回歸自然代表了它認為內(nèi)在自由比外在自由更重要。根據(jù)康德的理論,巴克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而它又回到了自然。然而,作者杰克·倫敦呢?
當他年輕時,倫敦很窮,但他喜歡讀書。多年后,當他變得富有時,他仍然充滿活力。那時,他喜歡探險船,他和巴克一樣喜歡大自然,但倫敦不能像巴克一樣跳進森林。但倫敦不愿意一成不變。他也像巴克一樣狂野。倫敦找到了另一種追求內(nèi)心自由的方式。他決定用自己的錢搭船環(huán)游世界。然而,他沒有巴克那么幸運。倫敦失敗了,他的船不結(jié)實,環(huán)游世界的計劃就泡湯了。
很明顯,巴克注定要變成一只野狼。它和周圍的狗不一樣。最明顯的一點是,巴克有人性。如果一只普通的狗和巴克有同樣的經(jīng)歷,那么這只普通的狗可能最終會本能地回到人類社會。雖然從巴克出生那天起,它和各種各樣的人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它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在人類社會,它應該過著舒適的生活,但它沒有,它選擇了森林。也許是野性的呼喚,但僅僅這一個理由就足夠了嗎?當然不是,另一個原因是巴克對內(nèi)心自由的追求。巴克厭倦了人類社會。它意識到人類社會是多么丑陋,它想開始一種與以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那時,野性的呼喚對巴克來說是如此的迷人和神秘。它禁不住跟著它走,試了幾次后,巴克慢慢地愛上了它。森林里的生活就是巴克一直在尋找的生活。
巴克變成了一只狼,回到了大自然。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它都是自由的。當巴克是一只普通的雪橇犬時,它被困在人類社會中。那時,它追求外在的自由。起初,它可以為自由而戰(zhàn),直到被打倒在地。然后,對于它以前的主人,它服從于完成主人所吩咐的每一項任務。對主人們來說,巴克是一個很好的雪橇犬。它堅強、真誠、能干。即使對桑頓,巴克也是一個好朋友、伙伴和家庭。
然而,當巴克變成一只野狼時,它生活在神秘的大自然中。那一刻,它更加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首先,它與人類沒有任何關(guān)系。它不需要聽任何人說話,也不需要完成任何任務。更重要的是,它并沒有過那種有時可能充滿痛苦的生活。然后,它選擇了進入森林,跟隨野性的呼喚和內(nèi)心它對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