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首屆全國碩博論壇綜述

    2018-11-13 07:41:14
    杜甫研究學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杜詩杜甫詩歌

    張 月

    2018年8月30日至9月1日,由四川省杜甫學會、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首屆全國碩博論壇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來自安徽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師范大學、清華大學、曲阜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華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云南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山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及碩士博士3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開幕式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方偉副館長主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劉洪館長、四川大學周裕鍇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王秀臣研究員致辭,西南民族大學徐希平教授最后作論壇總結(jié)。

    論壇共分10場進行。每場分發(fā)言和評議兩個環(huán)節(jié)。本次論壇內(nèi)容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一、杜甫研究

    本次論壇共收到杜甫研究相關論文14篇。這些論文均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進行了剖析和解讀,其中不少新材料、新觀點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

    討論杜甫接受與影響的文章有4篇,其中3篇涉及到域外杜甫接受。一是程瑜的《韓國詩話中的貶杜論》。文章認為東亞三國中,杜甫在韓國的聲望是最高的,受到的贊譽也最多。但杜詩并非完美無瑕,韓國文人詩話中,貶杜內(nèi)容也占據(jù)了不小的篇幅。李睟光、申欽、金萬重、徐居正等大家均從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杜詩的缺點,并給出了見仁見智的評價和闡釋。然而韓國詩話中對杜詩的批評,由于其官方推崇和標榜多是基于認可其詩圣身份前提下的挑剔和苛責,其批判之深度和廣度遠低于中國詩論。二是陳敏的《朝鮮17世紀前半期“和〈秋興八首〉”初探》。作者通過分析現(xiàn)存朝鮮王朝士人文集中17世紀前半期21組134首“和《秋興八首》”詩作,反映了朝鮮與清戰(zhàn)爭下國家的轉(zhuǎn)變,以及由此體現(xiàn)出的朝鮮士人“國身通一”精神。并通過與杜甫《秋興》的比較、與同時期明人“和《秋興八首》”的比較,反映出杜甫憂國憂民之精神在戰(zhàn)亂導致的民族悲痛里的文化號召力。三是陳志圣的《朝鮮李民宬對杜詩的接受》。文章指出李民宬詩風深受盛唐詩歌和儒家思想影響。他提倡杜詩“以詩記史”的敘述方式、“沉郁頓挫”的創(chuàng)作方式,從中闡釋出“詩史并敘”的創(chuàng)作理論,秉承“傳心入德”“忠厚責人”的儒家思想,頌揚了朝鮮王朝“事君有義”“君臣有義”的民族性,使得杜詩在更為廣泛的領域傳播,從而影響了整個朝鮮詩壇。四是周沛的《王十朋之尊杜學杜及所體現(xiàn)的詩學立場——從王十朋夔州詩對杜甫的接受談起》,文章指出王十朋學杜多化用杜詩,并以杜甫自比,其夔州詩學杜更是達到高峰。通過對王十朋夔州詩歌的研究,進一步挖掘出其背后所體現(xiàn)的王氏對當時江西派偏離學杜初衷的不滿和矯正,及其一貫所倡導的“博觀”與“文道并重”的文學創(chuàng)作立場。

    有關杜詩學文獻的文章有2篇,分別是劉歡的《宋代杜詩注與杜詩經(jīng)典性——以趙次公闡釋后人學習杜詩的新注例為中心》和楊海龍的《汪后來及其〈杜詩矩〉考述》。前者指出宋代杜詩注中出現(xiàn)重視詩歌傳承的新注釋體例,此一注例誕生于北宋詩學思潮之中,由詩話、筆記等批評系統(tǒng)進入詩歌注釋體系,在闡釋方式和功能上突破了李善為代表的傳統(tǒng)詩注,開拓出全新的注解范式,影響了《杜詩鏡銓》《杜詩詳注》以及近代錢鍾書《宋詩選注》等注本。后文作者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發(fā)現(xiàn)清刻本《杜詩矩》四卷三冊,或為孤本。通過對《杜詩矩》及其作者的考述,有效地補充了廣東地區(qū)杜詩學領域的空白,對杜詩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有關杜詩研究的論文有3篇,一是郭媛的《論杜甫由隴入蜀五古山水紀行詩中的以賦為詩》,文章分析杜甫以賦為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不僅體現(xiàn)在其對賦體規(guī)范的尊崇上,而且表現(xiàn)在章法結(jié)構、創(chuàng)作手法、語言技巧上。杜甫以賦為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擴大了詩歌的表現(xiàn)領域,強化了“破體為文”的意識,將山水詩和紀行詩加以完美結(jié)合,在當時及后世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二是林楨的《為杜甫“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進一解》,文章從詩作意脈連貫性出發(fā),探討“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作為詩篇有機組成部分應有之含義,及“晚節(jié)”“詩律”“細”之所指。“詩律”即“詩格”,指的是詩歌的格調(diào)氣韻。而只有在“晚節(jié)”句“詩律”作“詩法”解的情況下,諸多由此衍生、闡發(fā)的杜甫詩法探討才更加科學、更有價值和意義,否則便有無源之水之嫌。三是盧多果的《杜拾遺的中興時刻——從乾元政局看〈洗兵馬〉作年及主旨》。文章圍繞杜甫《洗兵馬》一詩的系年及主旨展開論述,以張鎬為切入點,考訂出《洗兵馬》一詩作于乾元元年三月左右,詩中身份不明的“蕭丞相”為苗晉卿。而通過對詩歌主旨的辨析,指出錢謙益的“刺肅宗”說乃是據(jù)史書所知的后見之明。

    另外,論壇還收到討論杜甫生平行跡、杜甫與地域文化、杜甫與宗教、杜甫與繪畫、名家杜詩學研究等方面的文章5篇。張思茗的《閬州隸屬之變與杜甫閬州之行》通過史詩互證考證出廣德元年杜甫三往閬州之行與唐蕃戰(zhàn)爭及蜀中形勢有關,閬州行政隸屬的變更使詩人留閬參與防邊謀略,由此對杜甫的人生選擇及其精神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王超的《從“鄉(xiāng)賢”到“詩圣”“國士”——杜甫祭祀與關中地域文化的演變》,通過考察明清時期西安地區(qū)的杜甫祭祀、長安杜公祠所藏碑刻文獻等,探究杜甫在祭祀中的文化形象的演變的文化內(nèi)涵,反觀明清時期關中地域文化的變化發(fā)展,給杜甫接受史的研究以不同的思路。劉雯的《杜甫與佛教關系研究綜述》從杜甫與佛教關系論證、杜甫的宗派信仰、儒釋融合思想、佛教詩歌、佛教語匯、佛教行跡、禪林接受及綜合研究等八個領域?qū)呤甓鸥εc佛教關系的研究進行了梳理,指出當前研究以文本研究為主,影響研究較少。張東哲的《杜詩繪事探微》從細讀杜詩入手,結(jié)合美術史相關文獻、詩畫理論,對杜甫及杜詩的繪事作了仔細考察,為唐代其他詩人詩畫關系的個案研究提供了借鑒。吳穹的《再論胡小石先生的杜詩學研究》一文,全面分析了胡小石先生的杜詩研究方法:以小學為根基,汲取進化論的同時慎重對待地理決定論;既考察杜甫與同時代詩人之異同,又勾連杜詩與古人作品之傳承。

    二、中國古典詩歌研究

    本次論壇共收到3篇有關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論文,唐佳女《夢中得句常驚起——淺論夢成詩的定義、特征及創(chuàng)作心理》從夢成詩的界定和分類、特征以及古人對夢中作詩的態(tài)度談論夢成詩,對夢成詩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從中可見古人對夢成詩矛盾復雜的心態(tài)。楊玉鋒《宋代李白詩歌辨?zhèn)位顒邮稣摗窂睦畎自姼杷未幖闆r述略、辨?zhèn)位顒拥呐d起、真?zhèn)沃疇幵姼璧膩碓础⑺稳吮鎮(zhèn)畏椒ㄅc詩學特征考察了宋代李白詩歌辨?zhèn)位顒?,指出辨析活動不僅可以反映李白詩集的真實狀態(tài),更隱藏著接受者的詩學思想與時代的學術特色,因此辨?zhèn)位顒邮抢畎自姼杞邮苁费芯恐械囊粋€不可忽視的維度。余正帆的《融通與新變——陶淵明詠史詩新論》將陶淵明詠史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藝術技巧在融合前人的基礎上的新變,以“通變”的創(chuàng)作精神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文章最后探討了他與杜甫寫作詠史詩的共同心理基質(zhì),指出杜甫詠史詩受到了陶淵明詠史詩的影響。

    三、其他相關研究

    另外,本次論壇還收到了其他相關研究的論文2篇,一是張芷萱的《蜀中游樂之“浣花”“遨頭”》,文章認為“浣花遨頭”由“浣花”和“遨頭”組合而成。“浣花”是指肇始于前蜀后主時期,興盛于北宋的四月十九日游浣花溪活動。“遨頭”是對與民遨樂的太守的美稱,后泛指太守。通過對“浣花”活動衰歇的闡述,提出重視和保護民間傳統(tǒng)活動的必要。二是耿建龍的《杜詩中“杜濟”考辨》。文章通過對東川節(jié)度使杜濟早年行跡進行梳理,認為他與《示從孫濟》中寫到的杜濟并非同一人。而通過對杜濟世系和顏真卿記世方法進行辨析,認為兩杜濟皆為杜甫孫輩。

    與會專家對每篇論文進行了精彩點評。中國社科院王秀臣研究員指出,余正帆將陶淵明的詠史詩放在動態(tài)中研究難能可貴,文章或可引申到杜甫對陶淵明、左思等人詠史詩的繼承,并從編輯的角度給出了專業(yè)性意見。四川大學周裕鍇教授指出此次論壇多篇文章都具備以小見大的特點,林楨將“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放在全詩甚至杜甫晚年背景來看,結(jié)論符合杜甫晚年詩歌題材瑣碎、詩律多拗體的客觀事實,啟發(fā)我們認識到現(xiàn)在文學批評史中的某些論點的可商榷性;唐佳女一文選題頗具新意,可以考慮將夢成詩與擬夢詩、游仙詩進行區(qū)別,對于詩中的夢與夢中的詩的相關論述值得深入挖掘。西南民族大學徐希平教授指出,楊海龍一文應以版本箋注特點、收錄情況等作為文章重點;而劉雯有關杜甫與佛教關系的研究綜述則有分類過細的弊端,應擴大研究文獻的來源。四川師范大學王紅霞教授指出青年學子運用新方法對新材料進行解讀得出新觀點值得鼓勵,張東哲一文可以加強圖像學角度的研究、并增加杜甫與僧人交游及其寺院考察路徑的梳理;楊玉鋒一文應對宋代李白詩歌辯偽活動興起的原因進行深化探究。四川大學孫尚勇教授指出周沛一文應重視學術史的梳理和引文來源,在具體分析王十朋對杜甫的接受時避免模糊性話語、闡釋過度、偏離原意等問題;盧多果從乾元政局探討《洗兵馬》一詩的作年及主旨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但據(jù)詩題下小注“收京后作”可將詩歌寫作時間的上下限進一步縮小。四川師范大學房銳教授指出朝鮮詩話論題新穎、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但要注意避免過度解讀、論據(jù)不足、論點模糊;程瑜一文用語需謹慎,以“朝鮮”替代“韓國”更為妥帖,文獻上應盡量使用一手文獻資料如《韓國文集叢刊》;陳志圣一文存在表達不當、前后割裂的問題,可以增加李民宬對杜甫接受的相關描寫。四川大學張朝富副教授指出,郭媛一文應當對“以賦為詩”的含義進行界定,并重視學界關于以賦為詩研究綜述的梳理,避免用語泛化與含混;吳穹一文把胡小石的杜詩研究與胡小石的文論觀念、同時代的文論觀念聯(lián)系起來考察,加深了論文的厚重度,但應厘清研究對象,避免主題之間交叉重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彭燕副研究員指出,張思茗一文應盡量引用一手文獻,減少推論性觀點確保文章的準確性;王超文中關于杜甫祭祀與關中地域文化的演變可以做成系列課題,文獻資料上除引用碑刻文獻外,應當注意盡可能利用其他相關紙質(zhì)文獻。西南民族大學王猛老師指出,陳敏一文在用語時要注重歷史語境,要將朝鮮“和《秋興八首》”寫作風潮放在當時大的社會背景中去考慮;耿建龍一文關于東川節(jié)度使杜濟早年行跡的推論略顯武斷,比如唐代不遵廬墓制度的例證很多,因此結(jié)論也不必下斷語。西華大學王燕飛副教授指出張芷萱文章得出的“浣花”“遨頭”所指可信,但應加強引文的規(guī)范性,材料的豐富性,如田況《浣花亭記》中多有“浣花”相關記載;劉歡一文視角新穎、視野開闊、溫故知新,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得出確切結(jié)論,對于研究詩注的注解范式有一定作用,或許可進一步思考杜詩注與杜詩經(jīng)典性之間的聯(lián)系。

    會后徐希平教授進行了學術總結(jié),他認為以博物館為主體搭建這樣一個高品質(zhì)、高水準的學術交流平臺實屬首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應該繼續(xù)傳承杜甫精神,使其成為杜甫研究的學術高地。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旨在為全國高校碩博研究生提供一個交流切磋的學術平臺,探索杜甫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培養(yǎng)出一批杜甫研究的后輩中堅力量,進一步傳承和發(fā)揚杜甫精神,推動杜甫研究走向深入。

    猜你喜歡
    杜詩杜甫詩歌
    詩歌不除外
    夜讀(一)
    中學生報(2022年5期)2022-04-29 20:00:37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杜甫改詩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杜甫與五柳魚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9
    杜甫的維穩(wěn)觀
    學習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
    忻城县| 天等县| 临西县| 阿勒泰市| 安岳县| 麦盖提县| 茂名市| 山阴县| 班玛县| 临汾市| 仪征市| 资兴市| 方城县| 江陵县| 固镇县| 扬州市| 中宁县| 逊克县| 满洲里市| 宁德市| 昭平县| 黄石市| 萍乡市| 云阳县| 龙山县| 吉木萨尔县| 衡水市| 嵊州市| 镶黄旗| 宁蒗| 靖边县| 湘乡市| 凤凰县| 凌源市| 揭东县| 连山| 普陀区| 北宁市| 蓝山县| 东平县|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