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蟬
摘 要:相較于一般課程而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用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明顯,針對性較強,且教學效果反饋更為及時。因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用微課形式教學,不僅有助于突破信息技術教學重難點,而且還能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具有較大的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微課;輔助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7B-0100-02
自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以來,各行各業(yè)都與互聯網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有效實現了產業(y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網絡發(fā)展的進步。在現代教育教學領域,“互聯網+”也給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帶來了巨大的發(fā)展契機,各種與互聯網資源相互結合的多元教育模式開始進入教學課堂,并用于輔助教學,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前,各行各業(yè)都在謀求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教育教學領域也是如此。在此背景下,進一步嘗試和探索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既符合學科教學實際需求,也符合互聯網與教育整合的新形勢的需求。當前,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除了需系統性地建構信息技術知識理論體系以外,還應當加強實踐,培養(yǎng)學生樹立信息技術思維。鑒于此,傳統填鴨式的教學則顯然無法達到這一效果,為此,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作者嘗試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來輔助教學,并進一步論述其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有效性,從而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一、微課的概念
微視頻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的出現是一種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而利用微課教學,能夠使高中信息技術課顯得異彩紛呈,有助于提升老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應基于學情和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設計好微視頻,真正發(fā)揮其功效。當前,學界對微課的定義有所改變,指的是在全面、精準掌握教學大綱及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分解,并以視頻的方式展開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
二、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性的主要體現
(一)有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課前活動時,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通過“微視頻”向學生呈現一些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學習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讓學生帶著收獲和體驗進入課堂,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為學生的課上活動、體驗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整體結構以及優(yōu)化課堂細節(jié)的作用。
(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細節(jié)知識點
微課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其重點內容突出,在演示過程中,能夠準確、全面地講授知識重點,同時注重細節(jié)知識點的教學。學生在看微課視頻時,能夠針對某一特定知識點,進行重點掌握,同時使模糊的細節(jié)問題變得更加清晰,進而達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的效果。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人為本”的課程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也應當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特點,分析哪些內容通過微視頻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哪些內容通過課堂師生合作探究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讓微課具有體驗性,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素材。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設計微視頻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科教學本身所具備的網絡優(yōu)勢,結合教學活動的需要,將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融合,通過微視頻展示、解說等活動,幫助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四)有助于增強課堂體驗性
除此之外,設計和開展好課外延伸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后延伸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微課教學,將會使信息技術教學課錦上添花,而且針對教材中富于生活體驗的實踐知識,也能夠有效模擬,進而幫助學生獲得間接體驗,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認知。
三、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
在“互聯網+”的時代,隨著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更新與進步,以微課、多媒體等為代表的現代教學信息技術輔助手段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也將隨之變化與提升。以下就微課輔助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具體策略展開探究:
(一)利用微課開展自主學習
微課與傳統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其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以外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展信息技術課相關知識的學習與資料的搜索,同時對于一些難以理解或較容易遺忘的知識點,學生也可利用計算機、互聯網等軟硬件設備進行反復學習。此外,由于微課主要是以短視頻形式呈現,其中的重難點知識,通常都會采用多種顏色或符號圖形標識,學生在進行微課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習得情況由自己決定是暫停還是播放,從而有效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同時幫助學生自主思考與分析問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由此可以得出,在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微課資源,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課時,教師可以先通過讓學生觀看微視頻的方式,使其明白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大致步驟、基本特征、加工技巧、流程等情況,之后讓學生參照微視頻開展自主操作,在完成課堂教學以后,教師再提醒學生根據自身所學情況選擇性地觀看微視頻,進行查缺補漏、鞏固內化,從而熟練掌握多媒體的加工技巧與制作方法。
(二)針對重難點知識制作微課課件
微課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精”與“簡”,且教學所需時間較少,因而,教師應當明晰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重點,即應用在重難點知識的教學上,以此保障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而言,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之前,應當先對信息技術內容與教學任務進行分析,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挑選合適的內容進行微課教學。例如,在學習“窮舉法”相關知識時,因此項內容難度較大,多數學生未能有效掌握,特別是其中的“循環(huán)嵌套”操作。對此,教師可以依據學生課堂表現及學習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專題微課課件,使學生通過反復觀看與學習微課來深刻理解與鞏固此類重難點知識。
(三)合理使用微課開展分層教學
此外,因學生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學習興趣、認知水平、個性特征以及對計算機接觸機會等的差異,使得其對信息技術課學習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為確保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形式,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微視頻進行學習,之后再逐步深入,最終達到有效學習。例如,在進行《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課教學時,筆者根據該課教學的難易程度,制成三個層次的視頻,并上傳至校園網平臺,讓學生在課后可以根據自身學習需求下載相應的微課課件來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生在觀看完與自己能力相適應的微課件以后,再鼓勵學生嘗試觀看更高層次的微視頻,使其獲得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從而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和挖掘更多、更有效的知識,并嘗試解決更高難度的問題。
四、結論
總而言之,微課雖然短,但是主題明確,教育意義強,和社會現實聯系密切。因此,我們在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進行微課教學設計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微視頻材料,盡可能做到“主題鮮明突出、主線分明;內容短小精悍、獨立完整;以學生為主體、適當互動”。以此來突破教材中的難點、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對相應知識的關注,最終達到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葉步偉.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3).
[2]馬南南,周茜,帥建英.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同課異構中探尋微課的價值[J].軟件導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