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
摘 要:電子書包是信息技術與新課改共同作用下的產物之一,逐步出現在各個教育階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隨著電子書包的出現,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更加主動,學習熱情和動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學習方法同樣在改變,這一切都有利于高效課堂的實現。
關鍵詞:電子數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7B-0048-02
電子書包指的是運用信息化設備展開教學的便攜式終端產品,具有收發(fā)通知、帳號管理、班級管理、收發(fā)消息、發(fā)布作業(yè)和成績、考勤管理和家教秘書等功能;特點是個性化、便利化與移動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電子書包,能夠轉變傳統(tǒng)教學內容與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利器”,這對優(yōu)化整體教學效果來說意義非凡。
一、采用電子書包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缺乏學習經驗,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所欠缺,他們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電子書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及呈現形式,將知識以動畫、視頻和圖片等方式展現出來,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使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在開展《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針對“平移”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電子書包中出示動態(tài)圖像:火車在鐵軌上前進、國旗升起和電梯下降等。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像,并思考:火車車廂、國旗和電梯是怎么運動的?如何模仿它們的運動?要求同學之間相互做一做,研究這些運動有什么特點?交流和模擬運動方式。由于學習資源直觀形象,小學生可以發(fā)現這些物體運動時沒有轉動,方向有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等,不過均是沿著直線運動,可以看成是平移。之后,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并在電子書包中呈現出來,像汽車行駛、傳送帶、推拉門和拉窗簾等,使他們進一步認識平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采用電子書包展開教學,將物體的平移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出來,為學生帶來有趣的學習資源,在無形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主動接受新知識。
二、積極應用電子書包,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電子書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突破,和新課程理念相契合,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手段,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積極應用電子書包,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和研究他們的學習過程,依據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教學內容,把握好教學進度,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目的性與可行性。
以《負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應用電子書包這一教學管理平臺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羅列出來: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像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系。并在電子書包中加入我國冬季某日的天氣預報視頻,讓學生從中找出溫度信息,對比沈陽、鄭州、??诘臏囟葋戆l(fā)現有什么不同?探索零上15℃和零下15℃分別表示什么含義?根據他們學習反饋,教師靈活調整電子書包中的內容,出示青海湖與死海的海拔,使其嘗試運用正數或負數進行表示。
這樣,教師需要借助電子書包平臺以教學目標為導向,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把握課堂節(jié)奏,以此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
三、利用電子書包模式,展開數學概念教學
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涉及的概念較多,該部分內容相當關鍵,學生的解題能力、思維能力均需以透徹理解和深化掌握概念為基礎。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利用電子書包模式展開概念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提升數學概念的形象性和直觀性,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再引領他們參與課堂討論,提升個人認知。
“千克”與“克”這兩個概念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在教學《千克與克》時,教師利用電子書包播放一些動畫視頻讓他們觀看,內容是:一個雞蛋和一大桶可樂在玩蹺蹺板,雞蛋總是在蹺蹺板一端的高處無法下降,大桶可樂則相反。此時,教師指引學生思考:為什么大桶可樂始終在蹺蹺板的低端,雞蛋在高端,他們通過對動畫結果的認真觀看和分析,可以意識到是兩者質量不同所造成的這種現象。之后,教師提出讓學生測雞蛋和大桶可樂重量的建議,以此順利引出重量單位“克”與“千克”的概念,并組織他們親自動手拎起大桶可樂和拿起雞蛋,感受不同的重量。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利用電子書包營造具體直觀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思考重量單位的主動性,促使他們積極深入研究,從而真正理解與運用概念,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借助電子書包優(yōu)勢,優(yōu)化課堂提問形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打造高效課堂,提問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借助電子書包的優(yōu)勢優(yōu)化課堂提問內容和形式,讓全體學生都回答問題,彌補個別提問的不足,利用終端控制平臺了解他們的回答情況和學習情況,并節(jié)省課堂時間。據此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提升學生參與問題討論和回答的主動性,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一)》教學中,教師在電子書包中出示一個圓形蛋糕,搭配問題: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多少?怎樣分?所有學生均在電子書包平臺上回答:切成兩半。追問: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這一半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他們回答:二分之一。接著,教師在電子書包中出示一個長方形,以動畫形式折出不同的樣式 ,用顏色區(qū)別開來,要求學生模仿折紙,設計問題:為什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都是長方形的呢?學生討論:都是一半;都是把長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使其得出只要是長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
如此,在電子書包輔助下可以節(jié)省課堂提問的時間,為所有學生提供公平的回答機會,師生雙方能夠進行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指導他們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快速認識分數。
五、運用電子書包教學,鞏固所學數學知識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習題練習屬于重要環(huán)節(jié),他們在習題練習中可以深化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運用電子書包輔助教學,利用電子書包的出題系統(tǒng)設置練習題,通過逐步提升習題難度和擴大范圍,來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練習、掌握與鞏固數學知識,而反饋功能則可以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教學實踐中,當學生學習完本課知識后,教師運用電子書包展開教學,先設置題目:樹上有48顆桃子,平均分給12個小朋友吃,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得幾顆桃子?據此引領學生回憶相關的除法知識。接著,教師使用電子書包中的出題系統(tǒng),設置練習題:752÷47商的最高位在( )位;6□8÷58的商一定是( )位數;138人乘坐55座的大客車去參觀,至少需要( )輛這樣的大客車;要使367÷3□的商是兩位數,□里最大能夠填( );□58÷52要使商是一位數,□里的數最大可以填( );修路隊準備12天修路480米,實際提前4天修完,那么實際每天修路多少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巧妙運用電子書包展開習題訓練,帶領學生練習不同類型的除法題目,幫助他們鞏固掌握相關的除法知識,使其解題能力得以有效鍛煉,數學思維得以發(fā)展。
六、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敢于嘗試運用電子書包,借助教學管理、動畫視頻、圖像、出題系統(tǒng)和反饋系統(tǒng)等功能,營造活躍輕松的教學氛圍,使電子書包真正成為打造高效課堂的“利器”,進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黎加厚.“電子書包”的遐想[J].遠程教育雜志,2011,(4).
[2]祝智庭,郁曉華.電子書包系統(tǒng)及其功能建模[J].電化教育研究,2011,(4).
[3]周萍.信息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相關思考[J].納稅,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