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作文的教學和寫作是困擾廣大師生的一個難題,對于各種體裁的作文寫作來說尤其是議論文在整個高中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怎樣去寫好一篇議論文,對于高中生來說至關重要,對于教師的作文教學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老師應該怎樣上好一節(jié)議論文寫作課,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文章中的論點和學會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jù)。
【關鍵詞】作文教學 議論文 論據(jù)選擇和使用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083-01
在實際的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怎么樣來選擇和使用論據(jù)呢?這需要學生明白在寫作中的幾個步驟,教師在講到議論文的寫作,首先不是先讓學生去寫作,在高中必修三第三單元所選取的文言文(四篇)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教師可借此文章向?qū)W生講述議論文的大致框架,論點,論據(jù)和總結(jié),在熟悉了議論文的格式之后,再去寫文章,便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學生對于如何去選擇論據(jù)往往是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論據(jù)是什么?這樣又怎么能寫好一篇議論文呢?接下來文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別的論述議論文教學中是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jù)的。
首先應該在講課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在選擇論據(jù)上的一些基本要求,第一,論據(jù)要充分,要能夠去證明論點。論據(jù)是論證論點的根據(jù),是為論點服務的,因此它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觀點與材料的統(tǒng)一”,這是議論文最基本的要求。必須要切實有效地支撐論點,能夠充分證明論點。要充分同時要廣泛多樣、論據(jù)要有力即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這樣的幾個要求。第二,論據(jù)要真實,要確鑿可靠。如果所選論據(jù)不真實,不但不能使論點得到證明,反而會動搖論點。一般說來,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隨意的去臆造,用一些不合理的事例。第三,論據(jù)要有力,這就要求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論據(jù)不典型,就不能說明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就沒有說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個別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也就不能作為論據(jù),否則就會導致偏離文文章的論點。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為論據(jù),從古到今,由中而外,從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語,皆可作為有力的論據(jù),使文章豐滿起來。
其次關于論據(jù)的類型,論據(jù)的類型大致分為兩種,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是指歷史、中外的事實、各種的統(tǒng)計事例等等,在舉出事實論據(jù)的時候,同樣的要具有束縛力和典型性的這兩個特點。論據(jù)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論據(jù)不典型,就不能說明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就沒有說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個別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也就不能作為論據(jù),否則就會導致論點的謬誤。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為論據(jù),從古到今,由中而外,從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語,皆可作為有力的論據(jù),使文章豐滿起來。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選擇論據(jù),避熟就生,避舊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會增加,就有利于闡述道理,會令人耳目一新。常用的選例角度有不同的領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質(zhì)(正面反面),不同國別(中國外國),不同時間(古代近代現(xiàn)當代)等等。
道理論據(jù)則是含義正確,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成語其中包括名言、警句、詩句、自然科學的原理、定理等。那么在選擇道理論據(jù)的時候,要具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第一要具有概括性,在作文中要舉例表現(xiàn)英雄氣概的事例,可以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雖然是兩句話卻簡單扼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論點。第二要具有普遍性,如“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概括出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這樣的一中普遍性規(guī)律。在議論文中使用道理論據(jù)的好處,增強了文章的廣度和深度,從而強有力的證明了中心論點,使文章更加的深刻。
最后是關于如何去選擇論據(jù)。常用的選例角度有不同的領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質(zhì)(正面反面),不同國別(中國外國),不同時間(古代近代現(xiàn)當代)等等。
因此,在寫作的時候,讓學生明白這些基本的概念,選擇和使用論據(jù)的重要性、論據(jù)的類型和特點,了解了這些,在有議論文的寫作的基本框架,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去練習,學生的寫作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紅娟.高中議論文寫作要增強論證意識[J].中學語文教學,2016,(04):78-80.
[2]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138.
[3]董小玉.現(xiàn)代寫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1-263.
[4]安揚華.高考議論文寫作要增強議論意識[J].中學語文教學,2016,(04):78.80.
[5]方武.議論文體新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4.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王曉歡(1990年2月2日-),女,漢族,河南省汝州市人,云南省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