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士方
劉以鬯先生是香港著名作家,原名劉同繹,創(chuàng)作涵蓋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門類,代表作有小說《酒徒》《對倒》《寺內(nèi)》等,被稱為“香港現(xiàn)代主義文學之父”,30年前我因工作的關(guān)系與他相識。
1988年11月,時任《香港文學》雜志社社長的劉以鬯先生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前來參加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第五次代表大會,這是年過古稀的他自1949年以后第一次到內(nèi)地來。除了開會,他還要參觀游覽、會見故舊親友,日程表安排得滿滿的。
11月7日中午我好不容易見到劉以鬯先生(圖左),他剛接受了《工人日報》一位記者的采訪,顯得有些疲勞。他瘦瘦的身材,瘦瘦的面頰,談起話來有條不紊,十分精干。我們談起共同的朋友——上海的趙清閣和香港的魏中天先生,彼此間心理上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他因為還要出去,便約定我第二天一早再來談,而同我談完后馬上要去八達嶺長城,“到了北京,不去長城不是太遺感了嗎?”他的興致很高。第二天我來訪他,不巧他已驅(qū)車去了長城。我緊追不舍,第三天上午又來找他,他已被《文藝報》副主編陳丹晨拉到樓下大廳去了。不曉得他們談了多長時間,大概總有一個多小時吧,才握手告別。
劉先生見到我先表示抱歉,說前一天一早去長城是因為臨時車輛變動。他要我提幾個問題,他考慮后再回答。我首先提出請他就國內(nèi)文學的現(xiàn)狀談點看法,他表示因為看得作品不多,對國內(nèi)情況不了解,也沒有深入研究,故不好發(fā)表意見。我又請他談香港文學的現(xiàn)狀,他說這個問題也很復雜,干脆具體談一談他主辦的《香港文學》月刊吧。
當我請劉以鬯先生介紹他的簡歷時,他只說了“四川大學編輯出版了一本《劉以鬯研究文集》,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出版了我的長篇小說《酒徒》,友誼出版公司出版了我的《短綆集》,你可以參閱”,他的夫人就來通知他,鄧友梅來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請他吃中飯。劉先生連連向我道歉,我們匆匆告別。
那次采訪劉以鬯先生,我記得我對“鬯”這個字十分陌生,劉先生怕我寫不對,特意在我本子上手寫了這個字。
我采訪他時,他還兼任《香港文學》月刊總編輯、香港文學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lián)誼會副會長,在香港和海外華人文學界起著重要的作用。
那年12月,我給劉先生寄去刊載關(guān)于他的訪問記的報紙和端木蕻良為拙著《春天的問候》寫的書評及《<原野>主題辨析》一文。不久收到他的復信,信中他對我寄給他的《人民政協(xié)報》表示感謝,并告訴我《香港文學》規(guī)定不能轉(zhuǎn)載其他報刊的文字,歡迎我投寄與香港文學有關(guān)的文章。不久,我收到刊有端木一文的《香港文學》一冊。
我寫的有關(guān)巴金、曹禺、沈從文、葉君健、卞之琳的散文,陸續(xù)由劉先生發(fā)表在他主持的香港《星島晚報》“大會堂”副刊上。發(fā)表后,劉先生總是親自寄來剪報并附上便條一張。
通過這些小事,我深深感受到了劉先生細致周到的工作作風和待人的誠懇。
6月8日,劉以鬯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9歲。謹以此文略表對他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