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10月8日,當時還稱為重慶萬縣市的西山上,陵園的墓碑前站著一老一少,一對金發(fā)碧眼的外國母女,她們眼含熱淚。不遠處,三十出頭的中國姑娘譚忠慧,靜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fā)生。她在心中默默地做了一個影響她終生的決定,這個決定使她與她兒子的一生,都與這個墓碑上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庫里申科,那對外國母女就是庫里申科的妻子塔瑪拉和女兒英娜。
蘇聯(lián)飛行員來華支援抗戰(zhàn)
1937年,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國空軍迅即遭受絞殺。三個月內(nèi),中國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飛機,到11月初,所有能飛的飛機加在一起只有三十幾架,基本上喪失了作戰(zhàn)能力。至此,侵華日軍完全占據(jù)了中國戰(zhàn)場的制空權。
淞滬會戰(zhàn)后不久,斯大林就收到來自蔣介石的一封密電,密電中,蔣介石懇請?zhí)K聯(lián)支援。在收到蔣介石的求助之后,蘇聯(lián)方面花費價值一億盧布的軍火,組建了20個機械師,入華援助。此外,一支赴中國參加抗日戰(zhàn)爭的蘇聯(lián)航空大隊,也迅速組建而成,準備開赴中國。從1937年開始,直到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蘇聯(lián)正式對法西斯宣戰(zhàn)之前,蘇聯(lián)援華航空隊先后投入3000余人到中國戰(zhàn)場上來。1939年,正在蘇聯(lián)紅軍空軍服役的飛行隊大隊長格里格里·庫里申科正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1903年庫里申科出生于烏克蘭,是蘇聯(lián)的飛行大隊長。1939年春天,庫里申科收到蘇聯(lián)紅軍空軍部隊的密令,率部前往中國執(zhí)行任務。接到命令,庫里申科立刻率領兩個“達莎”式遠程轟炸機大隊動身,直到他們抵達中國,他的妻子和女兒都還并不知道這一切。這一年,庫里申科36歲,女兒英娜,只有3歲。
那時的譚忠慧還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本該是享受童年、無憂無慮的年紀,卻只能每天跟著家人東躲西藏。她期盼著心中的英雄能夠出現(xiàn),保衛(wèi)她、保衛(wèi)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批神秘的蘇式飛機進入了中國的天空。
我們都知道飛虎隊,也就是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其實,早在飛虎隊入華參戰(zhàn)的3年前,在中國的上空,已經(jīng)翱翔起了外國的支援戰(zhàn)鷹,他們,被中國人民稱為“喀秋莎”。
譚忠慧決心為英烈守陵一輩子
從1938年5月3日、4日開始,侵華日軍飛機從武漢起飛,連續(xù)對重慶市中心進行轟炸,并且大量使用燃燒彈。重慶市中心大火兩日,商業(yè)街道被燒成廢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傷,損毀建筑物4889棟,約20萬人無家可歸。
面對日軍對重慶等地區(qū)慘無人道的暴行,中蘇空軍決意對其實施一次報復性轟炸。蘇聯(lián)駐華空軍顧問阿尼西莫夫下令,派駐四川成都的重型轟炸機去襲擊當時日本海軍的航母艦載機部隊——“第二聯(lián)合航空隊”駐扎的漢口的空軍基地。
1939年9月,庫里申科受命執(zhí)行此次轟炸任務。很快,中方情報人員截獲消息,10月3日,日軍將在漢口機場迎接即將入列的一批新式攻擊機。一場震驚中外的大轟炸,正在悄然醞釀。
1939年10月3日,中國軍隊對駐扎在漢口的日軍航空基地進行了一場秘密行動,據(jù)統(tǒng)計,日方的損失中,全損至少為60架,另有接近100架左右受傷,漢口機場的大部分飛機都被認定無法起飛。隨后,中蘇航空隊于1939年10月3日、4日對其進行了兩次空襲。
1939年10月4日,庫里申科率領機群奔襲日軍漢口機場,在武漢上空與敵機相遇。在擊落5架敵機后,庫里申科的飛機左發(fā)動機被擊中,他用單發(fā)堅持飛行。返航至四川萬縣上空時,飛機失去平衡,他盡力控制飛機超低空搖擺著避開居民區(qū),迫降于長江水面。機組的領航員、報務員和轟炸員都爬出機艙。當?shù)孛癖娪H眼目睹了這一驚險過程,紛紛跳入江中營救。唯有庫里申科大隊長因筋疲力盡,未能爬出機艙。
1939年10月初的重慶,已經(jīng)在防空洞里待了一整天的譚忠慧走出黑暗的洞穴,陽光照在她的臉上,今天的天空上沒有呼嘯而過的侵華日軍的飛機,空氣里也沒有煙塵的味道,這是一種久違的味道,多久沒有過這種平靜了呢?譚忠慧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那之后的一段時間,譚忠慧和所有重慶人民在戰(zhàn)時感受到了短暫的和平,而代價,是庫里申科的犧牲。
久違的陽光和干凈空氣讓譚忠慧對那段短暫的平靜感恩萬分,在她之后無數(shù)守陵的日子里,都忘不了那一天的天空。也是那樣的一片天空,讓她記住了庫里申科,她甘愿為這短暫的平靜而用一輩子守護庫里申科的墓,感恩他、敬仰他。
薪火相傳,兒子繼續(xù)為英烈守陵
庫里申科墜入江中之后,當?shù)卣驼垉芍恍〈?,用牽藤系墜石于江中,上下兜探,掛住了疑似墜機物體。但因水深,且無識水性之人下水探視,一時無法確認是否為墜機,故派士兵4人留守江邊,禁止木船通過。同時,通知下游漁船沿江打撈尸體。
得知援華空軍英雄在萬縣落水,當?shù)馗捎嗝罕娮园l(fā)沿著江邊實施打撈行動。最終在下游地區(qū)發(fā)現(xiàn)庫里申科駕駛的“達莎”轟炸機。又經(jīng)過20天的不懈打撈,最終,在萬縣的貓兒沱找到了庫里申科的遺體。這架達莎式轟炸機,就是庫里申科當時駕駛的戰(zhàn)機,在經(jīng)過一翻修整之后,它重新投入戰(zhàn)斗,但它的主人庫里申科,卻永遠長眠在了這片他用生命來捍衛(wèi)的中國大地上。
當時身處萬縣的譚忠慧也得知了這件事情,因為年紀小,她沒能參與到打撈庫里申科的隊伍當中去,但她卻深深記住了這個為了解救中國人民而犧牲的“喀秋莎”,未來有一天,如果可以,她一定要報答他,為他做些什么。
1958年,為了能讓更多人瞻仰和紀念庫里申科這位蘇聯(lián)援華抗日英雄,萬縣市政府將庫里申科墓從太白巖遷至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的萬縣市西山公園。也就是在這一年,譚忠慧做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她成為了庫里申科墓的守陵人。
譚忠慧的兒子魏映祥的記憶里,童年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庫里申科墓園中的樟樹,母親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帶著他來到園中,開始一天的忙碌,閑暇時就帶著他給他講過去的歲月,講庫里申科的故事,有時,母親也愛帶著他到園子里和樟樹樹苗下比個子。“看看幺兒和小樹,誰長得快”。
這批樟樹是在1958年庫里申科墓遷到西山公園時譚忠慧親手栽下的,如今它們已經(jīng)長成青翠挺拔的大樹,它們的成長記載著母子倆為庫里申科守墓的日日夜夜,也見證著中國人民對庫里申科的紀念,沉淀了中國人民對英雄的敬仰。
1977年,譚忠慧到了退休年齡。誰愿意來做接班人?譚忠慧尋找了很久,都不放心。最終,她決定讓從小懂事、喜愛軍人的小兒子魏映祥接班。
也是在這一年的6月10日,魏映祥正式成為西山公園的一名工人。當晚,母親與他進行了語重心長的交談?!扮蹆喊?,我們?nèi)龒{人民是感恩的人民,要始終保持陵園里場地整潔,花池無雜草,樹木生長旺盛?!边@是母親守陵19年堅持的三個標準。
1987年庫里申科烈士陵園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革命紀念建筑物;2000年9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9月12日重慶市萬州區(qū)與烏克蘭切爾卡塞市締結友好城市,庫里申科烈士墓成為見證兩國人民友誼的豐碑。2009年3月庫里申科墓被命名為第五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年祭掃人數(shù)達10萬余人。
2018年4月5日清明節(jié),6點,64歲的魏映祥,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三番五次湊到窗前張望,顯得心事重重??墒墙衲辏河诚橹荒茏约哼^來了,因為就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他的母親譚忠慧去世了,臨終時分,老人叮囑他的最后一句話是:“不能讓流血的英雄在異鄉(xiāng)孤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