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必須科學把握內外因關系,創(chuàng)新路徑,增強黨員思想武裝的主動性,高度重視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堅持思想武裝的人本性方法論原則。
關鍵詞:內外因;新思想;武裝;路徑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內部矛盾(即內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第二位的原因。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我們黨作為一個具有97年歷史、擁有近8900萬名黨員、440多萬個黨組織的世界第一大黨,面對多元多變的社會思潮,面臨“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要想“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用于自我革命、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科學把握內外因關系,創(chuàng)新路徑,增強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實效性,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xiàn)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
一、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要增強黨員思想武裝的主動性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要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必須高度重視內因的作用,重視黨員學習的主體性,增強黨員思想武裝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思想武裝的實效性。但是,我們往往過分重視對黨員的教育,忽視了黨員學習的主體性,忽視了黨員自身學習的重要性?!拔覈鴰浊陙硇纬傻膫鹘y(tǒng)教育方式受單一的文化背景、相對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和高度集中管理體制的影響,具有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性、統(tǒng)一性、等級性、封閉性、重復性的特點,強化人的從屬性、被動依附性,不承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盵1]今天,伴隨著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的主體意識的喚醒,再沿用過去傳統(tǒng)的單一的、灌輸?shù)慕逃绞?,忽視黨員干部的主體性,違背唯物辯證法的做法,只會使學習教育活動流于形式,走過場,不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必須重視內因的作用,重視黨員干部學習的主體性,調動黨員干部學習的主動性。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提高黨員干部履職要求,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黨員干部作為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領頭人,要履好職、盡好責、帶好路,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作為提高自身能力的內在需求,積極主動、自覺自愿地投入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增強各項本領,從而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因此,在對待學習問題上,要認識到學習不是可學可不學的問題,愿學不愿學的問題,而是工作的需要、形勢的需要、生存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是必須要學的問題。只有認識到位,思想重視,態(tài)度端正,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一般學”向“深入學”轉變,真正把學習作為一種自覺行動。二要完善制度,加強督促考核。毛澤東說過,“光從思想上解決問題不行,還要研究解決制度問題。人是生活在制度之中,同樣是那些人,實行這種制度,人們就不積極,實行另外一種制度,人們就積極起來了”,“人是服制度不服人的”[2]。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籠子。要完善對黨員干部的考核獎懲制度,對黨員干部的學習情況進行考試,將考試成績將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作為提拔任用、職務調整、表彰推薦等的依據(jù),用制度的剛性約束解決“學不學都一樣”的問題,真正體現(xiàn)出“學與不學不一樣”,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要積極開展黨員干部上講臺、講黨課等活動。通過黨員干部自己動手搜集案例素材、準備講課講義,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只有重視和發(fā)揮內因的作用,調動廣大黨員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促使黨員干部認認真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才能更好地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二、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要高度重視黨員教育培訓工作
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事物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有時外因甚至對事物的發(fā)展起著重大的作用。內因是根據(jù),外因是條件,我們既要高度重視內因的作用,調動黨員干部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要高度重視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把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教育培訓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作為增強“四個意識”,提高黨員素質, 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一項政治工作抓緊抓好。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很多基層黨組織對黨員教育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明確,認為只要把業(yè)務搞好,工作不出問題就行,往往借口經(jīng)費緊、人手少、工作忙,開展黨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不夠積極。即使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加強了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但仍有部分基層黨組織思想認識不到位,把學習教育活動當作可有可無的一件事,有的甚至認為是沖淡了業(yè)務工作,把培訓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走走過場,拍拍照片,履行一下程序,消極對待,敷衍塞責。有的黨校沒有突出主業(yè)主課地位,甚至個別黨員培訓機構提出“黨員想學什么就教什么”的錯誤思路,致使個別黨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和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大熔爐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高度重視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把黨員教育培訓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進一步加大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的力度。健全制度,強化管理,努力規(guī)范黨員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形成運行良好的黨員教育培訓管理機制,開展好基層黨員集中輪訓和經(jīng)常性教育,嚴格執(zhí)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黨的組織生活基本制度,使黨員培訓教育工作有計劃、按步驟進行。要抓好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的培訓工作,落實好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的主業(yè)主課問題,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的主課,全面納入培訓計劃和教學布局,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三、外因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要堅持思想武裝的人本性原則
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要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外因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作用發(fā)揮的程度取決于外因對內因的影響力,提高外因對內因的影響力就必須重視方法論問題。毛澤東說過“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盵3]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黨員的生存需要和發(fā)展需要為基本立足點和最終歸宿,從尊重、理解、關心廣大黨員干部出發(fā),因人施教,精準施策,堅持人本性方法論原則。馬克思曾經(jīng)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培訓受“左”的思想的影響,忽略了黨員干部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把教育培訓單純作為一項工作任務來應付的問題,教育的內容機械化,培訓的方式簡單化,缺少廣大黨員干部的熱情支持和積極參與,缺乏實效性。要充分發(fā)揮教育培訓等的作用,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堅持人本性方法論原則,切實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一要尊重、關心和幫助黨員干部。尊重、關心和幫助群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要求,只有尊重人,尊重黨員干部的獨立人格,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才會尊重你,接受你,向你敞開心扉,才能最廣泛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最充分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活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關心和幫助黨員干部,關心黨員干部的合理利益需求,切實關心群眾疾苦,才能把教育培訓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說到群眾的心里去。二要深入研究和科學把握不同層次黨員干部的認知水平和思想行為規(guī)律,強化分類指導,堅持因人施教,精準施策。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增強宣講教育的針對性。應當根據(jù)宣講對象年齡特點,研究宣講對象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把握宣講對象的學習實際、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適應對象化、差異化、分眾化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宣講內容,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清楚、講明白,讓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要采取多種方式,堅持靶向講解,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社區(qū)、進機關、進農村、進校園、進網(wǎng)絡。要注重聯(lián)系百姓身邊發(fā)生的變化和普遍關注的問題,聯(lián)系身邊人和身邊事,增強宣講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三要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媒體和手機等新媒體及微信等傳播平臺,形成立體化、全方位的輿論矩陣,擴大宣講的覆蓋面、影響力,以期宣講的最大收益。總之,外因要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宣講必須堅持人本性方法論原則,只有這樣才能開創(chuàng)宣講工作的新局面,才能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真正使這一思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崔立勇.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統(tǒng)一性方法論原則[J].山東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6.
[2]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783.
[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作者單位:中共濰坊市委黨校,山東 濰坊 26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