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引入3D創(chuàng)客教育機制,這是教育教學形勢發(fā)展大勢決定的。教師需要對3D創(chuàng)客教育機制有深入了解,對其融入渠道展開創(chuàng)新探索,并在具體運用實踐中形成教學經驗。3D創(chuàng)客教育的關鍵是3D打印技術,教師利用3D打印設備參與課堂教學,勢必能夠給學生帶來別樣的學習感受,學生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會更立體、更鮮活。
關鍵詞:小學信息;3D技術;創(chuàng)客教育
創(chuàng)客教育與新課改倡導的主體教育有相通之處,教師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指引促使學生在自主構建中形成創(chuàng)造性學習認知,為學生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機。3D創(chuàng)客教育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相融合,可以為教學帶來更豐富學習視角,給學生以更多興趣激發(fā)。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信息技術教學與3D創(chuàng)客教育的融合途徑,以全面升級信息技術教學體系。
一、 融入3D創(chuàng)客教學理念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時,教師有意識引入3D創(chuàng)客教育理念,可以為學生帶來全新學習感受,促進更豐富學習主動力。3D創(chuàng)客教育體現智能化、數字化、多元化等特征,能夠順利激活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意識。特別是3D打印技術的全面介入,可以為學生提供最為直觀的學習輔助,信息技術課堂會因此變得更有色彩,學生學習興趣也會持續(xù)成長,這對課堂教學形成的正面支持會更為強大。
在教學閩教版小學六年級信息技術上冊《卡通畫》時,教師先讓學生展開討論:同學們都看過很多動畫片,你喜歡哪些卡通人物呢?想把這些卡通人物畫出來嗎?學生展開討論,課堂學習氣氛濃烈起來。教師指導學生利用電腦繪制卡通人物造型:以教材9-2第一組圖為例,先打開繪畫工具,找到鋼筆工具,畫出三角形,然后用箭頭工具調整臉型,再用鉛筆工具畫出人物頭發(fā),用線條工具畫出五官,最后用箭頭工具調整細節(jié)。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了電腦繪畫,然后要求學生自行繪制第二組圖。學生繪畫完成后,教師給出建議:我們看到了電腦繪制的平面圖,如果將你繪制的電腦平面圖變成立體的實物,那會如何呢?學生聽說要展開3D打印,頓時興奮起來,紛紛要求打印自己的作品。教師挑選學生繪畫展開3D打印,很快就得到了立體實物,課堂教學氣氛再次被推向高點。教師適時啟動3D創(chuàng)客教育機制,為課堂教學注入嶄新動力,學生被3D打印技術所吸引,課堂教學進入佳境。
二、 展現3D打印技術魅力
3D創(chuàng)客教育的核心技術是3D打印技術,3D打印突破了平面打印的傳統(tǒng)思維,給我們展示出一個全新的立體的打印世界。如果我們能夠將3D打印設備搬入課堂,讓學生親歷打印過程,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感受會是革命性的。3D打印技術不僅能夠顛覆我們的習慣思維,還可以看到一個立體的信息技術世界,這正是3D打印技術的魅力所在,也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成長點。教師科學運用3D打印技術展開助學設計,一個個鮮活的3D打印技術作品便會不斷涌現,給學生帶來感官沖擊。
學習《引導路徑動畫》時,教師為學生布設“蝴蝶飛呀飛”創(chuàng)作任務:依據引導路徑動畫原理,在“連續(xù)的關鍵幀”中分解動作,在播放動畫時,Flash就會一幀一幀地展示內容,讓其連續(xù)播放就形成動畫效果。學生依據教師引導開始操作,很快完成了動畫創(chuàng)作。為給課堂增加更多色彩,教師適時引入3D打印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的蝴蝶造型進行立體打印。當一個個鮮活的蝴蝶被塑造出來時,學生學習熱情更高漲了。教師讓學生對蝴蝶造型展開評價討論,學生隨即展開了熱議,對蝴蝶造型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從這個教學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利用3D打印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特殊動力,學生看到這些立體的互動實物,不僅感覺信息技術的神奇,也為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感動欣慰。3D打印技術魅力得到有力展現,為課堂教學形成新的成長點。
三、 創(chuàng)優(yōu)3D創(chuàng)客教學應用
3D打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帶來諸多展示契機,教師在具體設計和執(zhí)行教學方案時,需要有科學整合的意識,巧妙運用這一先進的教輔手段,為學生提供更直接學習機會。教師將一些圖紙變成立體實物,這是3D打印技術的最直接應用功能。對什么樣的圖紙進行這樣的打印處理,在教學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啟動這個打印程序,都需要教師做出科學考量,以提升3D打印技術應用的適度性。
學習《動畫作品》時,教師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為我們創(chuàng)作一部動畫作品,自行設計動畫形象,自行設計動畫情節(jié)。學生拿到創(chuàng)作任務后,都感覺有些為難,自行創(chuàng)作一部動畫作品,不是簡單的任務。教師給出具體的引導:我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先集體討論,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作品內容,選定好動畫形象,最后由小組分工,大家分別制作一個部分,最終由組長進行合成。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順利展開創(chuàng)造,為給學生更多啟迪,教師利用3D打印技術為學生打印了眾多動畫形象,學生自由選擇,小組形成統(tǒng)一意見后,將這些形象作為動畫人物原型。因為有了動畫形象,動畫創(chuàng)作順利展開。課堂展示時,各個小組的創(chuàng)作都比較出色,有明晰的人物形象,也有比較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大多數動畫都比較短小,但其操作經歷已經幫助學生建立了完善的認知體系。教師適時啟動3D打印技術,為學生動畫創(chuàng)作提供不少幫助,學生有了動畫形象,由此展開相關創(chuàng)作,自然獲得不錯效果。
3D創(chuàng)客教育逐漸滲透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之中,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對全面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長有重要幫助。教師要為3D創(chuàng)客教育的順利融入提供更多條件,讓學生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養(yǎng)成3D創(chuàng)客思維,以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傳文.3D創(chuàng)客教育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探索[J].廣東科技,2016(06).
[2]陳冰晶.淺談3D創(chuàng)客教育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分析[J].新課程,2017(08).
作者簡介:
陳火德,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城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