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菊 張玉文
【摘要】經典古詩是民族傳統(tǒng)的重要載體,在班級開展經典古詩誦讀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經典,欣賞經典,誦讀經典,在過程中拓展知識,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關鍵詞】古詩 誦讀 策略 方法
經典古詩韻律和諧,朗朗上口卻意蘊深遠,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民族傳統(tǒng)的重要載體。新課標將經典古詩文的誦讀作為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及培養(yǎng)學生語言積累、理解、運用能力的重要抓手,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專門推薦了小學階段古詩詞背誦篇目70篇??梢?,抓好古詩詞誦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為此,筆者在執(zhí)教一年級語文學科時,利用每周的語文活動課,制定方案,計劃開展“經典古詩誦讀”的活動,為班級每周開設一次為時30分鐘的經典古詩誦讀活動課,在輕松愜意中拓展知識,在審美愉悅中培養(yǎng)語感,在堅持中培養(yǎng)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一學期下來,我也總結了一些低年級經典古詩誦讀的策略與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懂”古詩
活動開始,教師就要備好課,去努力營造符合文本的情感氛圍,努力將學生帶入古詩的意境,讓學生獲得情感的充盈,為誦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一些特殊古詩,我的做法如下:
1.情景再現“補白”法
古詩是古人思維,情感與大自然瞬間進發(fā)的火花,我們讀古詩就是要進入那一瞬間,引起心靈共鳴,從而體驗到詩人那含蓄的情感。所以針對有跳躍性的古詩,非到那時那情那景是不能理解的,于是,就可以采用“情景再現引讀法”。教師鉆研文本,備好補充古詩中的跳躍的空白之處的銜接語。例如,《所見》一詩,“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與“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之間,有明顯的地點與動靜狀態(tài)上的轉變,而且后一句還必須是要看到結果再分析原因的情況。作為一年級的學生很難理解此處的跳躍,繼而理解古詩的意境,教師相機引讀補充:“有一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小牧童一邊騎在黃牛上,一邊唱著歌兒,那歌聲傳遍整個森林,就這樣唱著,走著。突然,小牧童——”一學生接“忽然閉口立”,該學生應當是理解了“閉口立”的詞義,再引導:這是怎么回事?。繛槭裁础昂鋈婚]口立”了呢?啊,原來是看到了樹上有一只在“知了知了……”叫著的蟬,小牧童有什么想法呢?學生接上“意欲捕鳴蟬”。經過教師對情境的補白,學生能較快了解詩意及詩句間的關系,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之中,讓學生了解詩人寫詩的外因,學生再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仿佛自己就是那個活潑可愛的小牧童,何難領會古詩的意境?
2.藏詩于畫“賞”詩法
古詩由詩人觸景生情,應景而發(fā)。而低年級學生接觸到的大都是以景為主的詩??梢哉f,每首詩都是一幅不同類型的山水畫,有的大氣磅礴,有的清新秀麗。課文中的古詩的主題圖,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展現這首詩的意境與意思,教師課前預習要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與解讀,圖文結合,畫中會意,還要及時補充主題圖中未能全部展示的意境,再次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比如《村居》的前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學生很難理解,特別是“醉春煙”。我在設計時就找到了一幅春天霧氣迷蒙、柳樹萌芽的西子湖畔圖,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醉春煙”的美景。再如,《小池》一詩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此景學生如何理解再想象?你如何費盡口舌對其說出那種讓人憐惜的“細流”,讓人喜愛的“晴柔”?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的那種輕松舒適的感受呢?我只下載了類似于此景的一段視頻,再現了此句意境,反復吟誦,事半功倍地讓學生自然悟出其中含義且印象深刻。
二、讀中感悟“悟”古詩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x,在語文教學,特別是古詩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以多種形式讓學生生動地讀詩句,并從詩中悟情呢?
1.讀準字音,讀出韻律
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鼓勵其大聲朗讀,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朗讀古詩,讀準節(jié)奏,把握韻律是感受經典古詩文之美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示范作用還是不可缺少的,課前教師要備課,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深入鉆研誦讀的讀本至關重要。然后同桌合作學習,互相檢查,引導學生互教互學,最后全班反饋,以各種趣味游戲的形式檢查學習的自覺情況,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
2.多元評價,以評促讀
教學評價結果彰顯診斷、激勵、調節(jié)等功能,能夠發(fā)揮其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指導作用。所以不能采用單一的知識檢測類型的題目,“請把詩句補充完整”可以補充上例題的作業(yè)展示,“請有感情地朗讀一首你最喜歡的古詩”可以在準備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感悟詩句,聯系生活實際處理詩句情感,增添了個性與完美的結合。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以身示范,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如個人展示環(huán)節(jié)時,教師依據學生發(fā)言給予適當評價:“你的字音讀得很準,聲音如同百靈鳥!”“你讀得太有節(jié)奏感了!假如聲音能響亮點就完美了!”“你就像個小詩人,飽含感情,把大家?guī)У搅斯旁娨饩持小薄虝藢W生評價的方法,就是告訴了學生應該怎樣去處理感情基調,應該怎樣去讀詩。堅持教育評價的指導性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施性的必要原則,
三、百般才藝“現”古詩
讀古詩,重在“悅”讀。如何讓學生“悅”讀?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又富有活力的,恰到好處的拓展延伸能使學生“樂學”“活學”,使我們的課堂進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教師不能滿足于能讀會背,要深入鉆研誦讀文本,以飽滿的熱情組織活動,讓學生在誦讀中體驗到審美的愉悅,成功的滿足,從而“悅”在其中。
1.游戲賽詩
好詩一般都有鮮明生動的形象與意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入活動階段的評價中,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離離原上草”“床前明月光”等詩句可以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也可借助“班班通”多媒體,展示一幅幅與詩句相匹配的畫面,讓學生猜一猜詩句等。這些游戲,不僅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樂于誦讀,并積累和感悟,還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鑒賞力,可謂一舉多得。
2.讀寫結合寫古詩
一切語文活動,都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通過讀,把知識內化吸收,那么寫,就是外化的表達,是對文本的理解與運用過程。在教學《靜夜思》時,我就在說古詩情境之后,增添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寫古詩中的故事”,類似于上文中的“情景再現補白法”,引導學生說一說古詩:有一天,李白住在一個酒店里,他站在窗前,看見天空中一輪圓圓的月亮,月光灑在地上就像……在說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故事寫出來,這就把語文教學與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了,學生在樂中學會了寫!
3.展示活動成果
新課標指出:古詩具有意境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等特點,如果將其與美術、音樂、舞蹈等學科結合起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將自己的成果即節(jié)目進行展示,獲取成就感。節(jié)目可以“詩配畫”“詩配舞”“詩配曲”等形式編排,可以用古典音樂伴奏,達到渲染氣氛、營造意境的效果,讓學生充分體會和享受古詩文的音樂美,再配以相匹配的課件展現詩中描繪的情景,通過美輪美奐的圖畫,帶領學生走進詩中意境,借助肢體語言(動作)會對古詩有更好的詮釋,也獲得更多的掌聲。
綜上所述,在低年級古詩文誦讀活動中,其實是把教師、文本、學生三者結合起來圍繞著教語文進行詩文感悟,培養(yǎng)學生語感。把靈性的古詩賦予了生動與活潑,讓學生學得情趣盎然,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這藝術長河之中。這是一個長期而又遞進的過程,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在活動中學生發(fā)展了理解能力,提高了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