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山峰
河南省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骨一科(濮陽 457000)
主題詞 腰痛/中醫(yī)藥療法 按摩 獨活寄生湯/治療應用
非特異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一種無法辨明病理的下腰疼痛,臨床以下腰、腰骶以及臀部為主要疼痛部位的一種疼痛綜合征,其發(fā)病率占臨床下腰疼痛的85%以上,是導致中壯年人群喪失勞動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1-2]。雖然超過半數的初次NLBP患者經治療后病情可得到治愈,但其臨床復發(fā)率可高達80%以上,且反復治療費用高,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經濟及精神負擔,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3-4]。近年來,我院采用獨活寄生湯結合中醫(yī)手法按摩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并取得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非特異性下腰痛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臨床X線片、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非特異性下腰痛診斷標準[5];②VAS評分>4分;③無相關治療禁忌及藥物過敏,患者自愿加入研究并能積極配合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骨質疏松、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胃潰瘍、腫瘤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體質較弱者;②合并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椎弓峽部裂及椎體滑脫等患者;③中樞神經疾病患者;④精神疾病及惡性腫瘤者;⑤哺乳期及妊娠婦女。脫落或剔除標準:①發(fā)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者;②資料不全者;③治療依從性差,中途終止治療退出者;④未按照試驗方案規(guī)定接受治療者;⑤因各種原因療程未結束退出治療或失訪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9例;年齡31~54歲,平均年齡(39.76±4.57)歲;病程8個月~5年,平均病程(3.12±1.01)年;VAS評分(5.79±0.58)分;ODI評分(35.55±3.42)分。觀察組中男14例,女18例;年齡30~54歲,平均年齡(39.23±4.51)歲;病程7個月~5年,平均病程(3.22±1.02)年;VAS評分(5.73±0.57)分;ODI評分(34.87±3.28)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塞來昔布膠囊(國藥準字:J20120063,規(guī)格:0.2 g)治療,0.1~0.2 g/次,2次/d。對照組給予中醫(yī)手法按摩:患者取俯臥位,取腎俞穴、阿是穴、大腸俞穴以及委中穴等,根據病情癥狀,采用滾、揉、點、彈、拍法對應以上諸穴進行手法推拿按摩,60 min/次,3次/周,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觀察組給予獨活寄生湯聯(lián)合中醫(yī)手法按摩治療。手法按摩同對照組,方藥組成:獨活、當歸、黨參、白芍、桑寄生各12 g,杜仲、防風、秦艽、川芎、茯苓、熟地黃、懷牛膝各10 g,甘草5 g,細辛3 g。常規(guī)開水煎至300 ml左右,分早晚兩次飯后30 min服用,1劑/d,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3 觀察指標 按照主癥和次癥程度(輕度、中度、重度)對應的積分(1分、2分、3分)計算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干預4、6、8周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采用 biodex 等速測試系統(tǒng)(角速度 60°/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痛肌屈伸肌群峰力矩(PT)測試進行評定[6]。采用Oswestry腰痛失能問卷調查量表(OPDQ)評價下腰綜合功能情況,按照0~5分法從日常生活、睡眠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分,得分越高則功能障礙越嚴重[7]。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及腰痛功能障礙情況,疼痛程度評價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8]進行評價,分別在標有10個刻度的一條長約10 cm的游動標尺兩端標記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為無痛,10分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腰痛功能障礙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9]問卷調查表進行測試評價,ODI問卷表由10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最高分為5分,最高分為50分,分數越高表示腰痛功能障礙越嚴重。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腰椎活動度情況,包括前屈、后伸、右側屈、左側屈、右旋轉、左旋轉6個方面。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10]對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該量表主要包括生存質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環(huán)境領域及社會關系5項,各個項目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在該領域的恢復程度越好。
4 療效標準 依據《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價。完全緩解:治療后患者腰痛癥狀基本消失或消失,日常生活恢復正常;好轉:治療后患者腰痛癥狀及日常生活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腰痛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傆行?[(完全緩解+好轉)/總例數]×100%。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情況 見表1。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7、10、14 d后,兩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 與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 兩組治療前后腰背肌屈伸肌PT評分情況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前PT及OPD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PT評分升高,OPDQ評分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PT及OPDQ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腰背肌屈伸肌PT評分情況比較(分)
注: 與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及腰痛功能障礙評分情況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前VAS、ODI及OPD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VAS、ODI及OPDQ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治療后VAS、ODI及OPDQ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ODI及OPDQ評分情況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4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活動度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腰椎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前屈、后伸、右側屈、左側屈、右旋轉、左旋轉活動度均顯著增加(P<0.05);觀察組治療后前屈、后伸、右側屈、左側屈、右旋轉、左旋轉活動度增加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活動度比較( °)
注: 與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5 兩組治療前后WHOQOL-BREF評分情況比較 見表5。兩組治療前WHOQOL-BREF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WHOQOL-BREF量表中生存質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及環(huán)境領域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生存質量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WHOQOL-BREF評分比較(分)
注: 與治療前比較,*P<0.05; 與對照組比較,▲P<0.05
6 兩組臨床療效情況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7%(33/36);對照組總有效率75.00%(27/36),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NLBP是臨床骨傷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以下腰背、腰骶、臀部反復疼痛為主要癥狀表現,多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功能障礙,據相關統(tǒng)計顯示,70~80%的成人在不同時期都出現過下腰痛,而NLBP是下腰痛中的主要類型,占85%以上,女性略高于男性,是導致我國青壯年人群喪失勞動力的主要原因[11]。NLBP病因較為復雜,研究表明,該病的發(fā)生與腰部肌肉、筋膜、棘間韌帶、骶髂關節(jié)損傷,腰椎間盤及腰椎小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等有密切關系[7]。由于該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上并無特異性的治療方法。目前,該病主要以NSAIDs 類、肌松劑等西藥,物理治療,穴位注射,針灸、推拿等多種治療手段為其臨床治療方法,但療效各異[12]。因此,如何提高NLBP患者的治愈率是臨床醫(yī)務工作者面臨著的重要課題。
中醫(yī)學將NLBP歸屬為中醫(yī)“腰痛”、“痹證”范疇?!峨s病源流犀燭·腰臍病源流》及《素問·痹論篇》中均對該病病因、機制有詳細記載,現代中醫(yī)認為,NLBP乃由風寒濕邪侵襲以及肝腎虧虛引起的經絡痹阻、氣血不暢,使得腰部不能濡養(yǎng),或由外力所致腰部損傷而導致此病,因此,該病實為虛實夾雜之癥[13]。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方中以獨活、桑寄生為君藥,具有補肝腎、強筋通絡、祛風除濕、痛痹止痛之功效;以防風、秦艽、細辛為臣藥,具有溫經通絡、祛風解表、除濕清熱、勝濕止痛止痙之功效;以當歸、黨參、白芍、杜仲、川芎、茯苓、熟地黃、懷牛膝為輔藥,具有滋補肝腎、健脾益氣、補血養(yǎng)血、強壯筋骨、通利肢節(jié)筋脈之功效。以上諸藥合用可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疏經絡。手法按摩取穴腎俞、阿是、大腸俞以及委中等諸穴,可起到放松下腰軟組織應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軟組織康復的目的[14-15]?,F代藥學實驗研究表明[16],獨活寄生湯具有抗炎、鎮(zhèn)痛及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VAS、OD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屈伸肌PT及OPDQ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前屈、后伸、右側屈、左側屈、右旋轉、左旋轉活動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了獨活寄生湯結合中醫(yī)手法按摩對減輕NLBP患者疼痛癥狀、改善腰部功能的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