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康 盧波斯 馬碩
摘要 有機種植因其安全、綠色和可持續(xù)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為使有機菜心種植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本文探討了廣州地區(qū)有機菜心標準化栽培技術,包括有機菜心種植的產(chǎn)地環(huán)境、品種選擇、育苗、整地、施肥、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貯藏等方面內容,以期促進當?shù)赜袡C菜心產(chǎn)業(yè)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 有機菜心;標準化;栽培技術;廣東廣州
中圖分類號 S63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082-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菜心是廣東地區(qū)栽培面積最大的蔬菜作物,深受廣東乃至全國人民的喜愛。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無常,農民用肥、用藥過量,不僅影響了菜心的外觀性狀和營養(yǎng)品質,而且菜心的質量安全也存在較大隱患,導致菜心生產(chǎn)不可持續(xù)。截至目前,有關廣東有機菜心種植的標準化技術規(guī)程少有報道。在有機產(chǎn)品國家標準GB/T 19630.1—2011的基礎上,筆者根據(jù)前期的經(jīng)驗總結了廣州地區(qū)有機菜心標準化種植技術。
1 產(chǎn)地環(huán)境條件
在廣州地區(qū),有機菜心種植產(chǎn)地要求選擇地勢平坦的旱坡地和水稻田,要求具備良好的排灌設施和水旱輪作系統(tǒng)。所選地塊在近3年沒有進行過常規(guī)種植,常規(guī)種植地塊至少要經(jīng)過2年以上輪作轉換,才能進行有機種植。有機菜心種植田塊要求土層較深厚、通透性好、土壤有機質≥15.0 g/kg、全氮≥1.0 g/kg、堿解氮≥60 mg/kg、有效磷≥15 mg/kg、速效鉀≥50 mg/kg、pH值5.0~7.0[1]。同時,有機菜心種植的灌溉水必須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05)中的規(guī)定;空氣質量符合GB 3095中的二級標準和GB 9137的規(guī)定。由于廣州地區(qū)7—9月白天最高氣溫均在30 ℃以上,且雨水較多,這段時間不建議種植有機菜心,建議種植有機稻米,以利于降低種植田塊蟲害、草害和病害的發(fā)生幾率[2]。
2 品種選擇
廣州地區(qū)有機菜心種植應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合理選擇早熟、中熟和晚熟菜心品種。早熟、中熟和晚熟菜心品種的生育期分別為30~50、50~70、70~100 d。一般來說,夏季種植菜心選用早熟品種,該品種對溫度反應敏感,生長發(fā)育較快,并具有一定的耐熱性,在有遮蔭條件的地方,建議使用該類菜心品種。冬季選擇晚熟品種,該品種在低于15 ℃的條件下能緩慢生長。春、秋季節(jié)選擇中熟或中晚熟品種較為合適[3]。廣州地區(qū)市面上常見的菜心品種有油綠系列、油青系列、翠綠系列、增城遲菜心系列等,每個系列分別均有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菜心品種,可根據(jù)各自的喜好選用[4]。
3 育苗
在正規(guī)蔬菜種子公司中購買菜心種子后,挑選籽粒飽滿種子,播種在裝有基質的盤穴中,每穴1~2粒,然后放在水培條件下懸浮生長。菜心種子萌發(fā)出苗后,每隔3~4 d噴施純海藻提取物與蛋白水解液的混合物1次,稀釋倍數(shù)500~800倍,待菜心幼苗生長至4~5葉1心時,移栽到大田中。
4 整地
有機菜心種植的田塊,要求深翻土壤,耕層土壤深度應超過20 cm以上。在移栽前,必須翻曬2周以上,盡量減少害蟲卵的數(shù)量,并促進土壤養(yǎng)分轉化,提高土壤自然肥力。由于廣州地區(qū)春季和夏季雨水比較多,有機菜心種植的土壤應制作成中間高、兩邊低的龜背畦面,在畦面上栽培菜心能避免暴雨水淹菜心苗。畦面寬保持1.0~1.4 m,畦高20~30 cm[5]。畦面制作方式既要保證暴雨時能快速排水,又能方便干旱時澆灌[6]。
5 施肥
當菜心種植地土壤制作為龜背畦面后,在土壤表面撒施腐熟有機肥15~150 t/hm2,或生物有機肥15~75 t/hm2,或腐熟農家肥15~75 t/hm2,或花生麩4.5~15.0 t/hm2,然后與土壤混合,并用土覆蓋。
6 幼苗移栽
土壤施肥至少1 d后才能進行菜心幼苗移栽。育苗后15~20 d,菜心幼苗移栽到大田土壤中。菜心移栽時的株行距為10~20 cm×15~25 cm,早熟品種株行距小些,中晚熟品種株行距適當大些。一般移栽菜心幼苗13.5萬~16.5萬株/hm2。有機菜心種植也可以采用種子直播,一般施肥后至少1 d以上才能進行播種,菜心種子用量為4.5~7.5 kg/hm2。播種時,行距為15~25 cm。對于用于多次采收側薹的品種或中晚熟品種,以移栽種植為主;株型較小、只采收1次菜薹的品種或早熟品種選用直播方式種植較好。
7 田間管理
菜心幼苗移栽到大田后,應加強田間管理。由于菜心根系較淺,根據(jù)土壤水分狀況,一般每隔2~3 d噴水1次,噴水時間10~30 min。在夏天,建議每天至少噴水1次,保持土壤表層0~15 cm深的土層濕潤[7]。有機菜心種植田塊采用人工清除田間雜草,杜絕使用人工合成的除草劑。當菜心幼苗移栽或種子播種后,馬上用40~60目防蟲網(wǎng)在菜畦上搭建小拱棚。防蟲網(wǎng)寬1.0~1.2 m,防蟲網(wǎng)小拱棚骨架用長2~3 m、粗5 mm的鋼絲制作而成。在菜畦上,每隔3 m插1根鋼絲弓形骨架,再鋪上40~60目的防蟲網(wǎng),拱棚內每隔5~7 m掛1塊黃粘板。防蟲網(wǎng)的邊緣用泥土全部蓋住,以防止跳甲進入。蓋好防蟲網(wǎng)后,及時澆透水,促進幼苗吸收生長或種子吸水萌發(fā)。每隔5~6 d噴施1次純海藻提取物與純蛋白水解物的混合溶液,混合溶液稀釋倍數(shù)為500~800倍,直至采收為止。
8 病蟲害防治
有機菜心種植過程中,其病蟲害防治主要采用植物源、生物源或礦物源農藥,杜絕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農藥。對于常見的蚜蟲、菜青蟲,每隔5~6 d噴施1次印楝素、苦參堿或魚藤酮提取物進行防治;每隔10~15 d噴施1次艾草提取物,稀釋倍數(shù)為500~800倍。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害蟲高發(fā)時期,投放一定數(shù)量的赤眼蜂、瓢蟲等昆蟲天敵(每棚10~30只),可達到除蟲的目的。對菜心常見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每隔5~6 d噴施1次寡聚糖、木醋液、竹醋液、氫氧化銅或蘑菇提取物進行防治,稀釋倍數(shù)500~800倍,防菌、殺菌效果較好[8]。
9 收獲與貯藏
在菜心主薹高度與葉片頂端高度齊平時采收。采收前1~2 d,噴施1次純海藻提取物與純蛋白水解物的混合溶液,可減少菜心嫩莖木質化、空心化,增加貨架期,并提高品質[9]。收獲時,在菜心基部第2~3個節(jié)位進行剪切,確保切口平整。同時,對于不同級別菜心進行分類,一級菜心長>20 cm,直徑>1.5 cm;二級菜心長15~20 cm,直徑0.8~1.5 cm;三級菜心長<15 cm,直徑<0.8 cm。菜心采收后宜盡快低溫保存,溫度為0~4 ℃[10]。
10 參考文獻
[1] 紀榮婷,董剛強,閔炬,等.有機種植與常規(guī)種植體系的比較:基于土壤與肥料的視角[J].土壤,2016,48(4):627-633.
[2] 吳新洪,賴添奎,鄒岳威,等.有機蔬菜種植栽培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42-43.
[3] 劉祥英,丁祖明,孫娟,等.銅陵地區(qū)廣東菜心高效循環(huán)栽培模式[J].長江蔬菜,2012(3):21-22.
[4] 張慶華,沈文杰,鄧汝英,等.廣東菜心有機種植技術規(guī)程[J].長江蔬菜,2017(23):36-38.
[5] 楊冬艷,韓繼山,俞順忠,等.寧夏露地有機菜心一年四收高產(chǎn)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5(11):39-41.
[6] 歐繼喜,莫潔華.深圳地區(qū)夏季菜心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8(7):26-27.
[7] 陸信娟,邢后銀,劉先友,等.南京地區(qū)“50天油綠”菜心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1):47-48.
[8] 鄧彩聯(lián),黃健新,肖妙玲,等.廣東菜心優(yōu)質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當代蔬菜,2006(12):27.
[9] 操君喜,楊少海,彭智平,等.噴施有機營養(yǎng)型專用葉面肥對葉菜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7(2):8-10.
[10] 張華,劉自珠.菜薹(菜心)的市場需求與育種現(xiàn)狀[J].中國蔬菜,201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