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瑞華
[摘要] 目的 觀察CT及MRI在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總結該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經(jīng)手術病理確診的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術前所有患者均分別給予CT診斷(對照組)及MRI診斷(觀察組)。比較兩組診斷效果。結果 ①觀察組診斷T分期準確率(88.0%,44/5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3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852,P<0.05);②觀察組診斷N分期準確率(84.0%,42/5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3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637,P<0.05)。結論 MRI診斷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效果優(yōu)于CT。
[關鍵詞] 直腸癌;CT;MRI;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6(b)-0180-03
Value of CT and MRI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Preoperative Local Staging for Rectal Cancer
QUE Rui-hua
Department of Imaging, Nanp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T and MRI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preoperative local staging for rectal cancer.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confirmed by the operative patholog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summari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 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CT diagnosis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the MRI diagnosis, and the diagnosis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The T staging accurat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8.0%; 44/50) vs (72.0%; 36/5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χ2=11.852, P<0.05);② N staging accurat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84.0%; 42/50) vs (72.0%; 36/5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χ2=10.637, P<0.05) .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RI in diagnosis of preoperative local staging for rectal cance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T.
[Key words] Rectal cancer; CT; MRI; Clinical value
目前,隨著人們飲食方式、生活習慣的不斷變化,直腸癌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它已經(jīng)成為臨床中多見的惡性腫瘤疾病。直腸癌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大部分學者認為飲食、環(huán)境以及遺傳等方面是導致該類疾病的重要因素[1]。大部分早期直腸癌癥狀不具有典型性,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患者會出現(xiàn)血便、便秘以及腹瀉等癥狀,若診斷、治療不及時,一旦疾病發(fā)展至晚期,則會出現(xiàn)排便梗阻等嚴重并發(fā)癥,極大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CT 與MRI是臨床中診斷直腸癌的重要手段,提高直腸癌術前分期準確率對于指導下一步治療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方便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經(jīng)手術病理確診的直腸癌患者,觀察CT及MRI在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中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總結該院收治的50例經(jīng)手術病理確診的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該研究經(jīng)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57.1±2.8)歲。術前所有患者均分別給予CT診斷(對照組)及MRI診斷(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未行放化療者;②無其它器質性疾病者;③同意該次研究者。
1.2 方法
術前,所有患者均分別給予CT及MRI診斷。(1)MRI 診斷過程:檢查前,應確保將直腸內容物徹底清空,取仰臥位,選擇GE3.0T (Signa HDxt)儀進行檢查。①給予T2WI矢狀位掃描(參數(shù)設置TR:3 500 ms;視野:26 cm×26 cm;層厚:3 mm;層間距:1 mm)觀察病灶具體情況;②實施DWI 軸位掃描(參數(shù)設置TR:4 000 ms;視野:32 cm×32 cm;層厚、層間距不變);③實施T2WI 冠狀位掃描(參數(shù)設置TR:3 800 ms;視野:26 cm×26 cm;層厚、層間距不變);④依次給予T2WI、T1WI 軸位掃描(參數(shù)設置TR:4 000 ms;視野:32 cm×32 cm;層厚、層間距不變)。(2)CT診斷過程:檢查前2 d,囑咐患者少食少飲;檢查前1 d,靜注100 mL硫酸鎂注射液(濃度為50%),同時飲水2 L;檢查當日,囑咐患者禁食禁飲,并實施清潔灌腸準備;檢查前10 min,肌注10 mg山崀若堿以降低腸道蠕動能力。取仰臥位,選擇CT機(型號:雙源)進行掃描,從恥骨聯(lián)合下緣為始,至髂脊為止(應注意1次屏氣后即完成掃描)。兩組均依次給予常規(guī)掃描、增強掃描。至少2名資深醫(yī)師進行圖像評估。參考美國癌癥學會2002年推薦的直腸癌分期標準:①T1期:病灶僅存在于粘膜層及其下層;②T2期:病灶已經(jīng)入侵至固有肌層;③ T3期:病灶已經(jīng)入侵至漿膜層;④T4期:病灶已經(jīng)入侵至腹膜甚至累及其它臟器;⑤淋巴結診斷標準: 直腸附近脂肪伴有結節(jié)影;腫瘤直徑至少>5 mm;邊緣模糊;增強掃描顯示高信號表明已轉移至淋巴結受侵犯。
1.3 觀察指標
CT及MRI診斷T、N分期診斷準確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診斷T分期準確率結果分析
觀察組診斷T分期準確率(88.0%;44/5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3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852,P<0.05)。見表1。
2.2 兩組診斷N分期準確率分析
觀察組診斷N分期準確率(84.0%;42/5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36/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637,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直腸癌是臨床中多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它已經(jīng)成為繼肺癌、胃癌后,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第三大腫瘤疾病[3]。如今直腸癌發(fā)病機制仍未清晰,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水腫、血便等癥狀,嚴重威脅了患者的身體健康。由于該類疾病早期癥狀不典型,因此待確診時常常已發(fā)展至中晚期,極大影響了臨床療效以及預后質量[4]。所以術前給予有效檢查方法,準確診斷直腸癌分期對于改善療效,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5]。
術前,直腸指檢、鋇灌腸等常規(guī)方式用于診斷直腸癌存在較大的不足。因此CT及MRI已經(jīng)成為診斷直腸癌的一線方案。CT可經(jīng)大面積薄層聯(lián)合增強掃描,觀察病灶具體情況,同時也能夠清晰分辨病灶是否已入侵附近組織或者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具有良好的臨床診斷機制;MRI能夠對黏膜及其肌層結構等進行內部成像,且組織分辨率高,能夠有效顯示直腸壁及其附近的生理解剖結構。在T1~2期中,CT無法有效辨別腸壁各層,不利于臨床醫(yī)師判斷病灶是否已經(jīng)入侵至黏膜下層或肌層,因此該研究中CT診斷T1~2期準確率(62.5%)顯著低于MRI(87.5%)。在T3期中,由于CT對脂肪輕度浸潤情況敏感性較差,MRI較難準確分辨直腸附近脂肪中異常信號。所以兩組診斷T3期準確率基本一致,這與相關文獻報道相似[6]。在T4期中,因直腸與附近組織間脂肪間隙消失,并存在局部增厚情況,所以兩組診斷T4準確率均良好。由于兩種檢查方式對T1、T2的診斷結果較差,因此該研究將兩期合并,但筆者認為:可根據(jù)是否存在完整低信號肌層信號環(huán)進行評判,若信號環(huán)完整,則為T1期;但若部分T1期腫瘤緊貼肌層,但無腫瘤浸潤情況,則易被誤診為T2期,因此應引起臨床重視。有關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7],CT診斷直腸癌T分期準確度(73.91%)明顯低于MRI(86.9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該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診斷N分期準確率(84.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這比相關報道較低[8]。該研究認為原因主要為在N分期中,CT主要通過淋巴結大小結合強化手段評估其轉移程度,然而其較難分辨增大淋巴結是因炎癥或者轉移而引起,再加上該研究樣本較少,因此存在一定的差異。該研究將MRI用于診斷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具有敏感度高、特異性好等優(yōu)點,其診斷價值明顯高于CT。
綜上所述,MRI診斷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效果優(yōu)于CT,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鐵豐,陳愛林,李杰,等.CT 與 MRI 在直腸癌診斷及分期中的應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11):1833-1835.
[2] 張小龍,高楓,唐衛(wèi)中,等.CT、MRI 及 TRUS 用于直腸癌術前 T 分期的比較[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1(4):607-609.
[3] 郭艷娜,翟冬枝,劉小玲,等. MRI 與 CT 在直腸癌診斷及術前分期中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4):396-397.
[4] 蔡立宏.MRI 與 CT 對直腸癌診斷與術前分期的應用價值對比分析[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5,1(1):60-61.
[5] 艾毅欽,汪勇,鄧亞敏,等. CT及 MRI 在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的臨床診斷價值[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1):87-91.
[6] 劉永. CT 與 MRI 對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的臨床診斷價值[J]. 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7,33(2):43-44.
[7] 魏志江,張均美,韓國達. CT 及 MRI 在直腸癌術前局部分期中的應用價值探究[J]. 大家健康,2015,9(14):68-69.
[8] 馬立恒,孫燦輝,王春泉,等.多層螺旋CT和MRI對直腸癌術前TN分期的比較研究[J].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2014,23(1):205.
(收稿日期: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