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瑜
清晨,豆大的雨點打在我的皮毛上,有點兒疼。
耳邊,傳來雨水滴落到地面上的聲響。
舉目望去,遠處的山已經(jīng)隱藏在雨中了,把眼睛瞇成一道縫兒,也看不清它的模樣,倒是近處的樹的輪廓還能辨認出來。
看到這么大的雨,我高興極了——太好了!旱季還沒有來臨!
我是一匹小斑馬,我最近有一個大大的煩惱:大遷徙。
這是一個奇怪的煩惱,因為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我缺乏完成旅程的信心,但另一方面,我對未知的事物又有幾分無法表達的好奇。
我的第一個挑戰(zhàn)
在斑馬大家庭里找到媽媽,是我出生后面臨的第一個挑戰(zh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順利“闖關成功”了。但你知道的,對我來說,過程并不平坦。
我們斑馬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穿著一件黑白相間的衣衫,每匹馬兒的衣衫都很相似,但又獨一無二。為了得到更好的照顧,新生的小斑馬必須盡早通過氣味、叫聲以及條紋在家族里辨認出哪一位才是自己的媽媽。雖然我們的家族只有十幾匹斑馬,但對我來說,找到媽媽也并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有好幾次,我把家族里的其他雌性斑馬認作了媽媽,嚷嚷著要它給我喂奶吃,結果便被狠狠地踹了一腳。
噢,是的,再溫柔的雌斑馬在當了媽媽以后也會變得異常兇。它們時刻提防著其他動物,同時也不讓家族里的其他成年班馬靠近自己的孩子。如果有別人的小孩把自己誤認做媽媽,它們也不會客氣。
也許你會認為這樣很殘忍,畢竟同一個斑馬家庭里的成員,大多數(shù)還流淌著相同的血液。何況,我們還經(jīng)常相互舔毛,增進彼此的感情。
但大自然的法則就是如此。相比家庭里的其他成員,我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孩子。
這不,有一回,一匹小斑馬把我的媽媽誤認為它的媽媽了,這個比我還晚幾天出生的小家伙也遭到了我媽媽無情的冷遇。
完成“找媽媽”的任務后,我即將面對“大遷徙”這個更大的挑戰(zhàn)。
天呀!一聽名字就很嚇人!我一點兒也不想加入到遷徙的隊伍里,但又必須踏上旅程。為此,我焦慮不已。
千百年來,我們斑馬家族都會跟隨角馬群的步伐,跨越山川、湖泊與草原,遠赴萬里,抵達大陸的另一端。旅途中,我們將一邊尋找食物,一邊躲避旱季的“襲擊”。我們重復著祖先們開辟出來的道路,同時懷揣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沒有斑馬知道這一路上會遇到怎樣的危險。
這是真正的生死考驗,它所帶來的可不是被家族成員踹一腳這么簡單。
因此,這些天來唯一能讓我心情舒暢的事情就是下雨了,因為一旦下雨,就證明距離出發(fā)還有一段時間。
科普小飛俠
斑馬(英文名稱:zebra)因身上有起保護作用的斑紋而得名。沒有任何動物比斑馬的皮毛更與眾不同,斑馬周身的條紋和人類的指紋一樣--沒有任何兩匹完全相同。
斑馬是食草動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樹枝、樹葉,甚至樹皮都是它們的食物。適應能力較強的消化系統(tǒng)令斑馬可以在低營養(yǎng)條件下生存,比其他食草動物更優(yōu)勝。
斑馬是由四百萬年前的原馬進化而來的,有關史前馬科動物的化石現(xiàn)存在于美國愛達荷州的克文化石床國家博物館。斑馬的史前馬為“克文馬”,體態(tài)跟現(xiàn)代斑馬大致相同,骨骼短窄似驢。
樹下的小時光
大地最先感知到旱季到來的氣息。熾熱的陽光烤著地面的時間越來越長,小草無精打采地彎下腰去。踩在地面上,便能清楚地感受到熱量從腳底傳來。唯有躲在樹下,地表的溫度才稍微低一點兒。
可是,我生活在大草原上,放眼望去,天空與草地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據(jù)說,遠處寥寥的幾棵大樹下,早已被豹子、老虎一類的猛獸霸占了,這些“大貓”都很怕熱,但食物的味道足以讓它們戰(zhàn)勝炎熱,故而沒有動物敢靠近那里。如果實在熱得難受,我便只能躲在附近的幾棵小樹下避一避陽光。
樹下也是一個熱鬧的地方。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動物來到這里。有時候,它們只想得到片刻的陰涼,比如我。有時候,動物們是來尋找食物的,比如蛇,它喜歡在樹下溜達一會兒,暗中觀察哪里有獵物。如果有老鼠之類的小動物恰巧在它覓食的時候出現(xiàn),那定會上演一場生與死的較量。
我對這一切都不太感興趣,只希望旱季不要這么快來臨。
爸爸很煩,不要靠近它
太陽是旱季的使者,它似乎要把自己身上所有的熱量都投射到草原上。植物有氣無力地被炙烤著,河流的水位越來越低,到河邊喝水的動物卻越來越多,喝水的時間和次數(shù)也更多了。
這段時間也是下過雨的,烏云擋住太陽一陣子,雨水就落到了大地上,但動植物還未來得及享受雨水帶來的清涼之感,雨便停了;烏云還沒散去,太陽就迫不及待地露出臉來,沒一會兒,地上的積水便干了,氣溫比沒下雨之前更高了一些。
炎熱讓爸爸的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它不時甩著尾巴,在家里來回踱步??吹竭@樣的它,沒有一位家族成員敢輕易靠近。事實上,在這樣的天氣里,靠近一匹成年雄性斑馬本來就是很危險的事情。
每個斑馬家庭都由一匹雄斑馬和它的妻子兒女組成,妻子兒女們要絕對服從領導者的命令。在家庭成員中,首領對雌性斑馬十分友善,它歡迎每一匹自愿加入的雌斑馬。有時候,它甚至會邀請偶遇的雌性斑馬加入,但它很少成功,因為雌班馬到哪里都很受歡迎,它們通常加入一個家庭以后就不太會離開。哪怕它們老了,也不會被首領趕走。
事實上,一匹愿意臣服首領的雄性斑馬也不太會被趕走,只是雄斑馬并不太受首領的歡迎。
科普小飛俠
斑馬是非洲的“土特產(chǎn)”,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上生活的它們要面對獅子、獵豹這樣兇殘的捕食者。為了保護自己,斑馬格外警覺,在遇到危險時會馬上逃跑,被抓住了也會劇烈反抗,它們能夠一腳踢斷獅子的下巴。
面對人類的套索,斑馬會采用咬人、奔跑、用蹄子踢等多種辦法來應對。對于人類來說,斑馬不是一種友好的動物,不符合馴養(yǎng)的條件。因此,它們沒有成為人類的戰(zhàn)馬。
閃電鏈接
斑馬有很強的社會性,屬于群居動物,它們一同覓食,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馬群體棲息,即使年老的個體也不會被驅逐出群體。群體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十只左右。幼仔們喜歡在一起玩耍、撕鬧、或與雌性斑馬嬉戲。
決定出發(fā)
不知道爸爸在家里踱了多少步,它最終還是在最炎熱的那天做出了決定——跟隨角馬家族,進行大遷徙。
千百年來,斑馬家庭都是角馬家族的“跟屁蟲”,我們喜歡“混入”角馬家族的隊伍里,一起踏上從大洲的這一端走向另一端的旅程。因為角馬的數(shù)量很多,與它們同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我們。
對此,角馬們一點兒也不介意,多一位或者少一位同行者對它們而言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畢竟它們的隊伍已經(jīng)足夠大了,多一個隊伍,它們不嫌多,少一個隊伍,它們也無所謂。
如果說,十幾二十匹斑馬組成了一個“小城鎮(zhèn)”,那么,由成千上萬個成員組成的角馬群便是一個“大都市”了。每一年,浩浩蕩蕩的角馬隊伍每經(jīng)過一個地方,都會發(fā)出轟隆隆的巨大聲響。有的動物很討厭它們,因為它們總是橫沖直撞,絲毫不顧及所經(jīng)之地原住民們的感受。
但有一種動物卻十分歡迎角馬群的到來,那就是獅子。每一年,角馬群都會經(jīng)過獅子的領地,這些草原之王平日里需要花費很多的心思才能找到食物,但角馬群來了以后,一切就變得不一樣了。獅子們足不出戶,就能輕而易舉地抓住一兩個路過的“客人”,大快朵頤,美美地飽餐幾頓。
如果我們不小心,也很容易成為獅子的獵物。
這就是我最不愿意踏上遷徙之旅的原因之一,我可不想成為獅子的晚餐??墒?,對于躲開它們的襲擊,我一點兒信心也沒有。我不愿意遷徙的第二個原因是,遷徙之路太漫長了。一路上,要越過無數(shù)的山川與河流,抵達目的地沒多久,便又要返回來,而折返之路,同樣危機四伏,坎坷不斷。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遠,堅持多久。
不過,另一方面,我又隱隱約約地感到,我居然有點兒期待遷徙。這很矛盾,我也解釋不出其中的原因。據(jù)說,這是一種來自遠古的信號,就像冬季來臨,鳥兒要南飛一樣,我體內(nèi)的基因告訴我,我要出發(fā)了,必須出發(fā),出發(fā)是好的。
啟程的日子如期而至,我不得不跟隨家族成員的步伐,踏上旅程。
這是我第一次加入遷徙大軍,我不知道往后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只希望一切安好。
閃電鏈接
斑馬是大型食肉動物非常喜歡的食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全靠它那四條細長的腿,所以它們在睡覺的時候不選擇躺著,而是站著,這樣一旦遇到危險,能夠立即揚蹄飛奔。其實馬、驢、騾子等動物站著睡覺也是這個原因。盡管它們已經(jīng)被人類馴化了,但仍然保留著這個原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