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丹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語文教學本質的認識也不斷提升,教什么成為了當前課改的熱門話題。然而由“教課本”向“教語文”的目標轉化中存在諸多問題,為使小學教學目標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轉化,需要從對新課標的理解、教學目標的表述和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等方面加以改進,才能真正意義上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目標教學轉化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轉化的必要性
“教課文”是當前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很多人承認它的合理性,教師對這種教學行為也是默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學本質認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認識到“教課文”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真。因此“教什么”成了新一輪課改的熱門話題?!敖淌裁础钡暮诵膯栴}是語文教的是“課本”還是“教語文”?!敖陶n文是指把課文的內容當作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教語文是指以課文為‘例子知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語文方法?!憋@而易見,教課文就是解讀文本內容為教學目標,這種教學形態(tài)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的人文教化功能,但并不利于學生母語學習和語言的交流,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語文才是語文教學目標的本質追求。因此,教學目標的轉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目標教學轉化存在的問題
(一)確定教學目標時對新課標的理解有誤差
“教學目標是對完成教學活動候學習者應達到的行為狀態(tài)的詳細具體的描述。”它“包含要求達成的教學結果的明細規(guī)格。”教學目標在新課標中有準確清晰的表述,它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準確的理解,并轉化到教學行為中。有些教師在書寫教案時,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性,不假思索地把看的目標都羅列出來。殊不知,這些目標不可能一節(jié)課就能達到的,這造成了與實際教學過程的不符,再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確定課程目標時運用已有的教育理念,缺乏課程意識并沒有真正的理解目標,對課標設計者真正的意圖把握的不到位。
要遵循語文課程的特點,不同的教學內容要切合不同的教學目標,在結合課標時要準確地定位。
(二)課程目標的表述缺乏明確、具體和可操作性
有學者認為,“目標具有可計量性?!币驗槟繕怂赶虻奈恢眠h比目的所指向的位置要具體清晰的多,目標的表述清晰性、具體化,可檢測性,是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教學總目標側重描述學生內部的心理發(fā)展,用記憶、理解、應用、分析、創(chuàng)造、欣賞對抽象語言來表述學習結果,具體行為側重描述學生達到目標的具體行為?!笔軅鹘y(tǒng)課程目標表述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運用描述內心詞語的表述課程目標,對于課程目標的表述含糊不清,如“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感受慈母情深,體會母愛”,這些都是內心心理狀態(tài),但我們怎么知道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這些能力和加深體會呢?從這些課程目標的表述中我們是不清楚的。我們是不知道的,像這樣的表述是不清楚的,含糊的,不具體。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對于課程目標的表述必須明確具體。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課程目標的表述不清晰、不具體、不精準。對于課程的理解沒有廣度,缺乏高度,不清楚應該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來理解課程。尤其是新上崗的年輕教師,他們往往關注的是他們能講些什么知識顯示自己的學識,而非考慮學生能獲得什么知識具備什么能力,考慮的是量的多,以學生的成績?yōu)闃藴?,來判斷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
(三)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有限性限制了教學目標的轉化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學目標的具體設定最終由教師決定。教師對課程目標的內化和吸收程度,影響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結果的程度。受各校實際條件因素的影響,一些好的新的教學理念的思想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實施,學習新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拋棄已有的理念,而是要把新理念與已有理念相結合,生成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理念,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但很多教師不愿意去改革創(chuàng)新,認為不用管我目標怎么確定,結果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結果就達到了,試問這是對學生學習得到真正的發(fā)展嗎?也有些教師有些意識,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心有力而氣不足,這源于教師的理論知識沒有廣度和深度,不會與實際相結合,對于觀摩的優(yōu)質課堂一些無法吸收和運用,尤其在老教師的表現(xiàn)比較明顯,他們不愿接受一些新的理念,無法打破傳統(tǒng)界限,也有的出現(xiàn)了職業(yè)倦怠,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教的,認為教過的學生成績也不錯。
三、小學語文課程目標教學對策
(一)精準目標定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自身理論知識的有限性,對于新課標的認識并不深,沒有真正理解課標,新課標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怎么提高?要求每個教師要落實到具體的課程當中,怎樣落實,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才使學生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如果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那么在教學活動中就會出現(xiàn)偏差,以1~2年級學段的學生來說閱讀課的目標定位,是要求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
朗讀課文。學會默讀。通過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對于課標的定位,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一節(jié)閱讀課,確定目標的是時候要明確要用什么樣的方式如何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通過什么要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可以通過語氣、動作、神態(tài)、視覺、聽覺、嗅覺等。對于不同的閱讀文本,在目標定位時,要抓住文本自身獨有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他所學的是什么。一個好的目標定位,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有利于教學目標能完整的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準確、具體、清晰地表述目標,使目標具有可檢測性
一個正確的教學目標表述需要有行為主體即學生;有表示行為結果的動詞;具體明確可以檢測和操作。如果教學目標表述的不清晰具體,不同的人對目標會產生不同的角度理解,那么教學目標就不能夠很好的指導教學,也不能對教學效果進行很好的評價。以國培計劃中一位教師的展示人教版3年級第一單元《荷花》為例。教學目標定為“留心觀察周邊事物?!边@樣的教學目標就過于寬泛、籠統(tǒng),正確的教學目標表述應為“通過《荷花》學習,學生能夠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描述周邊的事物?!?/p>
(三)提高自身素質,融合吸收新理念
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應該是教材的編排、開發(fā)者,做一個課程開發(fā)的研究者、創(chuàng)新者,教師站在什么樣的立場去理解課程,這需要教師多增加理論的學習,參加培訓交流有利于一定程度上對當前課程的理解,觀摩優(yōu)質課,與其他教師溝通交流,課程目標的轉化應該結合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情況進行,真正的把理論性知識完整清楚的表述的出來,能創(chuàng)生出與實際教學相結合的目標。引領新教師積極改革,對于新的教師他們可以很快接受新理論,但實踐能力差,對于課程目標的轉化沒有深度。對于老教師他們有實踐,但接受新理論的能力差,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應該調動老教師的積極性。有利于加深對課程的理解,能更清晰具體地表述目標。
四、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崇高的理想只要觸及到個人心底的掛念、思想和憂慮是才會轉變?yōu)閭€人的信念?!睂τ谠S多教師來說,打破他們原有的教育經(jīng)驗,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生出真正適合學生,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這個過程很艱難,但不沖破固有的不好的經(jīng)驗,教育怎么進步,教學怎么能提高。學生怎么會對語文產生熱愛,怎么能有效地進行文本解讀。語文課程的學習為其他學科打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打基礎;為了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