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春
【關鍵詞】 高中學生;困擾;心理;自信心;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029—01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這種心理壓力不僅表現(xiàn)在上班族身上,在高中生這一群體中表現(xiàn)也越來越明顯。對高中生來說,由于受到認知發(fā)展和社會經驗的限制,常常陷入無力和無助的境地,所以容易出現(xiàn)煩惱、困惑、焦慮和憤怒等各種負性情緒的混雜交織,產生挫折感.同時,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沖突,個人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升學初就業(yè)選擇的迷茫都會造成高中生較強的心理沖突.這種內心的挫折感和心理沖動以及種種生活壓力是高中生陷入情緒困擾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談談高中生常見的四大困擾及其疏導策略。
一、常見困擾
1. 學習困難
(1)高中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其精神上的負擔過重,從而導致吃飯少、鍛煉少、失眠多、神經衰弱多、記憶效果下降、思維反應遲緩等一系列影響學習的問題。
(2)厭學、逃學也是目前高中生學習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就連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xiàn)厭學情緒。在目前的高中教育中,學生厭學可能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了。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學生焦慮和恐懼感更為嚴重,甚至出現(xiàn)焦慮、恐懼流行現(xiàn)象。
2. 交往困惑
(1)與教師的交往問題。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
(2)同學間的交往問題。在學生當中,他們特別注重同學間的交往,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和有種種其他困難的學生,良好的同學交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這方面,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交往一但形成一個良好的團隊的時候,對整個班集體的促進將是十分巨大的。
(3)與父母的交往問題。家庭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對,富于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yè)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
3. 情感困擾。青春發(fā)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動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xiàn)壓抑心理,出現(xiàn)焦慮與抑郁。應該把這么現(xiàn)象適宜地守在自己的日記本里,或是流傳在知己的口中。當心理有了無形的寄托后再努力完美自己,使自己會更自信,更光彩耀人,當然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最健康的心理!
4. 挫折困頓。高中生面對的挫折是多方面的,學習、同學交往、自我興趣、自我愿望以及自我尊重等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許多人知道自己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是當他們遇到時,又不知道該如何去戰(zhàn)勝。大部分的同學會對挫折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而不是積極去面對問題,又或是從此一蹶不振。這些都是消極反應的表現(xiàn)。且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wěn)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tài)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xiàn)。于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二、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1. 預防為主,加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力度。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目前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非常薄弱。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是我們教師的職責。 學校領導要統(tǒng)籌安排好全校的心理教育程序,應從人力、物力上加大力度,要健全研究機構,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學生心理學,并將心理素質教育逐漸規(guī)范化、課程化。要有專門的教材、專職教師和專門的課時,真正把心理教育落實到實處。
2. 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樹立自信心。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心理輔導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及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增強學生自信心教育,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能力,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善于正確對待自我并運用適當?shù)姆椒▽⒆晕彝晟平洺;吹阶约旱倪M步和優(yōu)勢,發(fā)展自信心。
3.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加強交流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把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疏通,才可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才可能準確地摸清學生的心理癥結,才可能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梳理心理疙瘩,才可能使自己的指導調節(jié)被學生切實的合作執(zhí)行。
4. 建立經常性的學校家庭、社會聯(lián)系制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輔相成,教師、家長和社區(qū)經常性的溝通,是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的必要條件,是深入 分析學生心理的必要條件,是全面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必要條件,也是為學生營造各種良好學習氛圍的必要條件,要調動多方面的力量協(xié)助教育。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