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華
【關鍵詞】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83—01
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文字運用的基礎性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綜合性學習。筆者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等知識內化后在實踐運用的更高層面的學習,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運用能力的關鍵,也是學生從書面知識向實踐知識、自我知識轉化的重要場域和關鍵途徑,同時也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提出,對于農村小學而言,一方面要提升語文教師對綜合性學習內容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要結合農村小學的實際,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農村本土化資源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一、農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由于師資力量薄弱,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依然深深影響著當前的教學,雖然新課程實施多年,但由于對新課程的認識不深,教學方法和手段比較陳舊,對新課程強調的新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合作、實踐研究等教學方法運用不夠,再加上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不夠具體,教學有一定的難度,成為教學的困惑點和難點,比如,新課程標準對小學1—2年級段綜合性學習提出:“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而5—6年級段的學習目標更高,如,“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且不說農村小學的圖書館、網絡等學習資源的有效和便利條件,即使具備學生人人隨時都能利用的圖書和網絡條件,但對于大部分農村教師和學生而言,也很難寫出對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研究報告。一方面由于教師、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另一方面農村小學師生在研究方法、資料的組織分析、研究結論的表達等各方面能力欠缺,無法深入組織開展。相關調查和研究也顯示,農村小學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開展得不夠理想,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部分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不夠清晰,二是大部分教師往往利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無法真正實現(xiàn)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要求,三是有些老師不重視綜合性學習,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課外作業(yè)等形式一帶而過,沒有給予綜合性學習應有的價值。
二、農村小學綜合性學習的提升方法
1.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關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綜合素質決定了綜合性學習課程或活動開展的好壞。為此,作為農村小學的管理者,要積極引導教師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同時還要利用當前“國培”“省培”等各種培訓活動,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方法,結合學校實際,積極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
2.綜合性學習是綜合運用聽說讀寫的側重實踐和研究性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實踐性和研究性,同時要拓展學生視野,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把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堂以外,打通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音樂和美術這樣的學科界限,把當地民俗風情、本土化人文教學資源、歷史資源等運用到教學中來,與本校校本課程等學科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關注課本知識,而且要了解和關注當地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大事,真正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結合和統(tǒng)一,讓學生不但了解了具體知識,了解到家鄉(xiāng)的相關民俗、人文和歷史知識,從而樹立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觀念,為家鄉(xiāng)的美麗和祖國的強大而充滿自豪感。
3.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綜合性學習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組織實施相關學習內容,不能脫離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設計和組織過高或學生比較陌生的或不敢興趣的學習內容。二是要注重與學生不同學段的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相結合,不能跨學段設計學習內容,同時要注意學生家長對學習活動的支持和配合能力以及學生獲得相關資源的途徑、渠道。比如,開展調查性、研究性學習內容時,設法讓家長配合并給予一定的協(xié)助,設計教學內容時充分考慮學生通過什么途徑和渠道能獲取相關資料,同時還要與信息技術課程等學科老師協(xié)作,為學生獲得到的資料提供軟件匯總、分析等幫助。這樣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感 ,進一步促進其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xiàn)或創(chuàng)新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要求。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