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興趣;語感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54—01
小學階段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是學生獲得語感,領(lǐng)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fā)展思維的良好時期??谡Z表達能力作為當代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人們的生活、工作、社會交往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中,人們不但要善于表達、精于表達,更要使口語表達得簡練、正確、規(guī)范??梢哉f,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是當代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呢?下面,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優(yōu)雅環(huán)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如果對學習內(nèi)容發(fā)生興趣,學生就會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學生的口語訓練和培養(yǎng)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效完成口語訓練的學習任務。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現(xiàn),喜歡游戲、愛爭強好勝,喜歡游戲性、趣味性強的東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采用游戲、活動等學生喜歡的課堂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說話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如的活動中練習說話,寓教于樂,輕松完成枯燥的口語訓練任務。如,舉行講故事比賽,每天說說自己所見的小新聞。小學生大都喜歡聽教師講故事,也喜歡給別人講故事,這正是訓練他們口語的最佳時機。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可在班上先給學生講故事,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看看誰講的故事生動、好聽、有趣,這樣學生會不斷地模仿,不斷地訓練,在用詞、條理等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筆者在教學中還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小新聞,并講給同學聽。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但煅煉了勇氣,提高了興趣,還較好地培養(yǎng)了說話能力;在講新聞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觀察身邊新聞的能力。
二、加強朗讀,培養(yǎng)語感
朗讀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節(jié)奏感。通過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糾正讀音,掌握語速的快慢、語調(diào)的高低、語氣的緩急,豐富學生的詞語,有利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用普通話說話的習慣。朗讀多了,學生的字、詞、句積累多了,學生的語感慢慢地增強了,話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且表達準確而生動。語文教師是學生接觸和相處時間比較長的人,教師說話和朗讀水平的高低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說話語音準確,吐字清淅,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有條有理,這樣的表達不但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教師充滿感情的話語更能激發(fā)起學生心靈中的美好情感,自然而然就會激發(fā)起學生說話的興趣。
三、培養(yǎng)說話習慣,促進思維發(fā)展
良好的說話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生表達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一個人說話語無倫次、主次不分,其思維過程肯定是邏輯混亂、層次不分、沒有條理性的。沒有邏輯的或是主次不清的表達肯定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那么學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不會獲得良好的交際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使學生逐漸獲得良好的表達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比如有些學生膽小不敢說話,教師就要耐心地鼓勵他開口說話,把心中的話說出來,逐漸培養(yǎng)他們說話的勇氣和表達能力;而有些學生則是愛說話,一張口就說個不停,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注意引導他們要學會有重點地說話,學會把關(guān)鍵的內(nèi)容說出來、說好,這能培養(yǎng)學生說話注重中心和重點的能力;而有些學生則是想到哪說到哪,東一句西一句,一件事情說得顛三倒四,對這些學生則要引導他們按順序說話,有條理地說話,注意事情的前后順序,久而久之,學生會在說話前對自己的說話材料進行逐一排隊,形成條理性很強的說話本領(lǐng);有的學生說話詞匯匱乏,說話干巴巴,像白開水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積累詞匯和句式,說話要注意語調(diào)和感情色彩的運用,以增強說話的感染力;對于有不良口頭禪的學生,則要引導其力戒口頭禪,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對口頭禪加以自律,逐漸不說口頭禪。
總之,小學階段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教師要在教學中特別注意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而有效的引導和培養(yǎng),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不斷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