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婷
摘 要:在當今社會中,語言表達能力作為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的一項重要技能,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以及教育界的重視。幼兒時期作為為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具有其明顯的優(yōu)勢。在對幼兒的教育當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天性與具體情況做相應的結合,探究出最有效、有質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方法,為幼兒現在以及將來的語言表達能力打好基礎。這是當下幼兒教師工作者所面對的一個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 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最為基本、最為重要的能力,決定著一個人是否能夠對外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情感以及能不能正常的與人進行溝通。當人在幼兒時期時,其思維能力與記憶能力都處在一個很強的階段,可塑性也十分的強,因此,幼兒所接受的教育教學方式都對其以后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幼兒教師面對這樣一種情況,需要引起相關的重視,可以采用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運用閱讀來提升幼兒詞匯量等方式,來使得幼兒處在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下,真正的參與到語言表達教學活動當中來,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從而為現在以及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好的基礎,促進幼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就幼兒教育中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應采用何種方式與方法,與具體教學實際相結合,并找出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策略做相應的論述。[1]
一、幼兒教師需針對不同幼兒創(chuàng)設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
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的環(huán)境,其中小朋友們的數量非常多,這里面每一個幼兒的特點與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幼兒天生開朗,活潑,對于這一類幼兒而言,他們本身就很樂于表達,能更好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而對于因為家庭原因,或者天生性格的原因使得一些幼兒性格有些孤僻,他們可能并不會積極與人交流,表達,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這樣的話,如果只采用一種教學方式與語言環(huán)境,就無法顧及到所有的幼兒,不能使所有的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都有所發(fā)展。因此,幼兒教師面對這一現狀,需要在課前設計出針對不同性格幼兒的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對于開朗,活潑的幼兒來說,他們本身就十分擅長交流與表達,對此幼兒教師就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起到正確引導作用的語言環(huán)境,使得他們在語言的表達與運用上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而不要走歪;對于性格比較靦腆,孤僻的幼兒來說,教師要常常的與他們做一些活動,并時而鼓勵他們進行發(fā)言,無論發(fā)言的好壞,教師都要盡量的對其進行鼓勵,這樣漸漸的,性格靦腆孤僻的幼兒會越來越有自信心,也會更想進行發(fā)言與表達,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能夠顧及到大部分幼兒的語言環(huán)境,能夠使得大部分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得到進步,從而推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教育工作的開展。[2]
在幼兒園小班實際教學當中,就有幼兒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非常好的語言環(huán)境,教師與幼兒隨著音樂《我上幼兒園》進到班級里,并讓幼兒自己挑選座位坐下,然后教師講到:“小朋友們,我們已經開始上幼兒園啦,大家來說一說你們都喜歡干什么呢?”接著,有幼兒說:“我喜歡玩滑滑梯?!边€有幼兒說:“我喜歡拼圖?!苯處熢诼犎≈?,分別對有發(fā)言表達的小朋友進行夸獎與表揚,之后教師講到:“大家的愛好都很棒,那么接下來大家互相進行一個自我介紹吧!”之后就是幼兒們互相自我介紹的時間。這一名教師就是通過一句引導話,讓幼兒進行發(fā)言,打開了教師與幼兒溝通的渠道,之后對有發(fā)言的同學進行表揚,也很好的促進了幼兒們的自信心,創(chuàng)設了一個很好的語言環(huán)境。但在這其中,教師忽略了一些性格比較靦腆,孤僻的幼兒,他們并沒有發(fā)言,也沒有受到表揚,這對他們之后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是很不利的,對此,幼兒教師需要經常鼓勵那些不愛發(fā)言的幼兒,讓他們多發(fā)言,多表達,并對其多夸獎,多表揚,使他們逐漸的改變性格,提升自信心,從而促進這一部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二、幼兒教師可以運用文本閱讀興趣來提升幼兒的詞匯量
詞匯是組成語言的基礎,幼兒要不斷的掌握新的詞匯,才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所接觸到的人一般就是幼兒園教師和其他小朋友以及家中的成員,這樣他們的詞匯量提升是非常緩慢的,這時候就要求幼兒教師引導幼兒對書本產生興趣,書本當中的詞匯量豐富,能有效的提升幼兒的詞匯量儲備。在具體實施的過程當中,幼兒教師可以先通過口頭講述,使幼兒對所講述的內容產生興趣,之后引導幼兒自己在書本當中去尋找下面的內容或者答案,教師在一旁予以輔導,保證幼兒有效的進行閱讀,從而讓幼兒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不斷地豐富詞匯量,幼兒的詞匯量得到了豐富,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同時得到了提升。[3]
以幼兒園大班教學案例當中的一章《好餓的毛毛蟲》為例,這一章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幼兒感悟故事創(chuàng)意,獲得閱讀快樂,產生持續(xù)閱讀的愿望,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該教師根據這一要求,在課堂上先出示了一張毛毛蟲的圖片,并提問:“小朋友們看,這是誰呀?”小朋友們回答道:“毛毛蟲?!苯處熃又f道:“這只毛毛蟲又瘦又小,他一定非常餓,小毛毛蟲餓了,它會自己找吃的嗎?他會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呀?”教師提出一連串的提問,使幼兒產生疑問,并生出一種解答的欲望,這股欲望能夠很好的促進幼兒進行閱讀,從而在過程當中提升詞匯量,并且通過閱讀以及詞匯量的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這一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教師口頭講述不夠生動,幼兒感觸不深,從而沒有提起興趣。教師要注意采用生動的語調與語言,使得幼兒的興趣能夠真正被激發(fā)出來。[4]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時期作為為幼兒現在以及將來的語言表達能力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需要引起重視,不斷探究新型的能夠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方式,為幼兒的健康、良好的發(fā)展鋪路,為祖國花朵的成長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宋立偉.淺議幼兒教育中故事教學培養(yǎng)幼兒素質與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4(35):262-263.
[2]梁娜.關于幼兒教育中如何發(fā)掘幼兒的語言特點實施因材施教[J].亞太教育,2015(17):195.
[3]馬霞.幼兒教育過程中如何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J].電子制作,2015(16):56.
[4]潘夢婷.讓成語故事伴隨童心飛翔——淺析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