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琴,丁妤,楊芬,蔡斌
(豐城市中醫(yī)院血透室,江西 宜春 331100)
血液透析是現代臨床治療藥物中毒和急慢性腎衰竭等癥的主要方法,血液透析主要是借助彌散、吸附及對流等手段途徑達到物質交換目的的,可有效清除掉體內血液內外源毒素同多余水分,并能夠有效糾正已紊亂的酸堿及水電解質,使體內環(huán)境溫度始終維持在臨床治療所需要的標準上[1]。但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很可能會有多種干擾因素出現,從而影響到透析效果,因此需要重視透析患者的護理[2-3]。在各種護理方式中,舒適護理屬于兼有新式性、人性化的服務模式,其目的在于使患者身心及社會層面均能夠相對愉悅,以減輕或避免不良環(huán)境因素和負性身心刺激對臨床服務對象的影響,進而提高其全療程綜合舒適感受,保證療效,減少并發(fā)癥,促進護理效果的有效提高。大量對照研究表明,以往的傳統(tǒng)護理措施已逐漸不適合護理工作,需要予以增強、改善甚至有選擇性地摒棄,相比之下,舒適護理治理更優(yōu)[4],本研究為確定在血液透析全療程中配合舒適護理的干預效果,現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7年6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病例進行隨機分組與回顧分析,經研究證實,舒適護理法對透析療效及整體護理質量的改進提高作用更強,現詳細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方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54.00%),女23例(46.00%),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56.76±5.27)歲,體質量41~81 kg,平均體質量為(60.11±1.05)kg;觀察組男30例(60.00%),女20例(40.00%),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56.23±5.55)歲 ,體質量 43~84 kg,平均體質量(60.22±1.01)kg。納入標準:意識清楚,能夠配合各項醫(yī)護操作;家屬或患者了解并同意參與本次護理研究。組間男女比率、年齡等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常規(guī)透析室環(huán)境護理、血壓觀察、血糖監(jiān)控及普通健康知識教育等。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組,主要包括:①透析前護理:首先,打造舒適環(huán)境,除定期消毒外,透析前應合理布局整個透析室環(huán)境,透析室內應配設暖色調、淺色系被褥窗簾,保持透析室光線明亮和干凈整潔,調節(jié)、保持透析室內合理舒適溫濕度,并可播放適合的輕音樂或擺放合適的綠色植物等;另外,做好入院接待工作,患者入院后,相關責任護士應主動接待,且在接待交談中,態(tài)度必須親切和藹,主動介紹住院須知、科室主治醫(yī)生及責任護士等,以拉近距離,減少患者陌生感,使其感到舒適;此外,醫(yī)生護士每天早上7:30開始上機治療,這樣上午一班患者可以在12:20之前全部下完機,可以避免下機時間晚,患者饑餓感,發(fā)生低血糖低血壓的反應;中午多安排2名護士值班,因為中午11:00到14:00是患者病情最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時候,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個時間段,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上下機時患者的焦慮心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下午可以提前上下機時間,解決患者下午下機回家住的問題,增加了患者滿意度;②透析過程中的護理:首先,應合理選擇透析治療穿刺點,要求護士穿刺技巧嫻熟,爭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以減輕穿刺帶給透析患者生理疼痛[5],如患者于冬季就診,則先行熱敷,直至血管充盈后再進行穿刺,如患者穿刺難度大,則多給予其鼓勵及心理安慰;其次,透析期間應指導、協(xié)助患者定期調整、更換體位,以體位舒適為主,并適當按摩,以避免其肌肉痙攣;再次,要記錄液體出入量,密切觀察透析期間患者體液情況和水電解質變化。另外,應加強生命體征情況的監(jiān)測[6],重點監(jiān)護免疫力低下及有嚴重水腫情況者,給予其免疫抑制劑使用指導等相應干預。最后,加強對透析患者及家屬的相應健康教育,謹防不良反應,期間也應對患者生理體征反應進行主動詢問,特別是對有飲食、大小便不良體征反應的患者應主動協(xié)助、給予配合;③透析后護理:首先,在透析結束后,應對血管通路實施妥善處理,妥善固定靜脈置管,切實避免因裝置松動牽扯插管處而引起的生理疼痛,對內瘺的包扎要松緊適度,保證內瘺干燥,盡力提高患者舒適感;在透析結束之后第二日,給予透析患者穿刺處以溫毛巾熱敷,并適當應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遼妥)局部皮膚涂擦,用以軟化血管,同時要注意觀察透析后穿刺部位有無異常表現,如有異常,應盡快妥善處理干預;其次,給予飲食干預,在飲食上要限水限鹽,食用清淡易消化類食物,保持優(yōu)質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少食含鹽、糖、植物蛋白及磷鉀豐富的食物,禁食動物內臟,少食多餐;最后,嚴格護理透析后口腔及皮膚,使兩者保持清潔,提高透析之后患者的舒適感受[7];另外,透析后也應及時地詢問剛剛結束透析的患者身體有無不適感,并實施相應體征監(jiān)測,實時預防透析不良反應發(fā)生,隨后要將下一次透析治療安排時間及相關體質量控制技巧全部告知于透析患者;此外,在安排機位時可根據患者的性格不同,安排不同的機位,興趣愛好相同的安排在相鄰的機位,這樣他們可以相互溝通,互相探討病情,對病情有好處;④透析全程心理護理:治療過程中善于觀察患者的情緒,同一個患者每一次來透析可能他的情緒都不一樣,有時候家里有開心的事,就很高興,有時候可能碰到不開心的事,就很郁悶,針對患者的不同情緒給予個體化、精準的心理護理。透析患者受自身疾病影響,心理壓力往往很大,故患者多悲觀、抑郁等消極情緒,對此,責任護士應多與此類欠缺信心、過于焦恐的透析患者進行溝通,在深入了解其內心想法后給予心理疏導,有針對性地解決透析患者心理顧慮擔憂的問題,幫助其改善心態(tài),并囑咐其家屬營造溫馨和諧環(huán)境,以使患者透析全程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tài)。
1.3 評價指標
1.3.1 透析效果評定標準 ①顯效:病情顯著改善,透析期間無并發(fā)癥發(fā)生;②有效:病情有所改善,且(或)透析期間有輕微并發(fā)癥發(fā)生;③無效:病情始終未見好轉,甚至有所加重,透析期間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顯效率+有效率即總有效率。
1.3.2 其他觀察指標 記錄透析治療期間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兩組透析安全性,同時發(fā)放自擬護理滿意度100分制調查表,90~100分確定為滿意,70~89分確定為一般,≤69分確定為不滿意,統(tǒng)計總滿意度,即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護理研究數據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計量、計數數據分別用t、χ2進行比較分析,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透析療效對比 觀察組透析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整體透析效果比較
2.2 兩組透析治療安全情況對比 對照組透析治療期間發(fā)生不良反應癥狀多于觀察組,組間合計數據差異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透析不良反應癥狀發(fā)生率對比
2.3 兩組透析治療配合的護理方式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不滿意15例,一般17例,滿意18例,總滿意度35例(70.00%);觀察組:不滿意18例,一般30例,滿意2例,總滿意度48例(96.00%);對照組總滿意率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98,P=0.00)。
據調查,血液透析在當下腎內科中具有廣泛應用性[1],尤其是近年來,因腎衰、糖尿病腎病等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長,更加推動了血液透析的使用,其推廣及實際應用效果對于維持患者生命有很重大的意義。但經長期觀察總結發(fā)現,長期透析治療對于患者在能夠維持其生命的同時,也有較大治療風險,其引發(fā)的并發(fā)癥不可避免地會降低透析患者耐受性,影響患者心態(tài),造成療效、預后不佳甚至病情加重等諸多嚴重后果,因此,加強護理,提高透析治療護理質量意義重大。
傳統(tǒng)血液透析護理僅對疾病治療本身投以關注,卻忽略了透析患者自身社會及身心方面的切身感受,故此透析效果同透析護理質量均不十分顯著,相較之下,自常規(guī)護理基礎之上衍化而來的舒適護理在全透析療程中的干預作用則更顯著,其原因經分析在于舒適護理全程貫徹了以人為本理念,通過在透析前、中、后三個不同透析階段開展全方位護理,促進了各透析階段患者生理、心理環(huán)境的改善,例如透析全程給予患者心理干預,對于緩解或者消除其對透析治療的恐懼、抵觸心理具頗佳效果,通過營造和諧的就醫(yī)環(huán)境與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幫助透析患者建立起良好就醫(yī)心態(tài)有積極作用,一方面積極就醫(yī)心理能夠使患者配合治療,保證醫(yī)務人員順利有效開展醫(yī)務工作,另一方面健康的就醫(yī)心態(tài)對于透析治療效果也有一定鞏固作用。與此同時舒適護理前期對血透室環(huán)境施加的精細化優(yōu)質干預,能讓來院就醫(yī)者以平緩心態(tài)接受入院問詢、登記和透析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新就醫(yī)患者的陌生、恐懼感。透析過程中舒適護理經過穿刺、透析時體位、體液出入量及不良體征反應等的護理指導與監(jiān)察,有效提高了患者透析舒適度與透析安全度,使其身心均實時調整至最大舒適狀態(tài),使其透析耐受性提高,并能夠更有效配合透析室醫(yī)務人員,高效完成透析操作。而在透析結束之后,通過對靜脈插管、血管通路、飲食及皮膚清潔等進行有效護理,使得感染、低血壓等透析后并發(fā)癥減少發(fā)生,加之后期護患溝通與心理疏導的加強,有效預防了透析后不適感與不良心理的出現。除上述干預功能外,舒適護理全程都加強了針對透析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的監(jiān)測,在減輕透析中患者生理不適的同時,也緩解了其精神壓力,預防了透析并發(fā)癥及異常體征反應的發(fā)生。由此可見,舒適護理摒棄了傳統(tǒng)一刀切的籠統(tǒng)護理,它充分認識到了患者心理對生理的影響及患者個體差異性,因此,其護理措施不僅關注到疾病治療配合及生理護理,還具有較強針對性,因此該模式既消除了透析患者不良應激,又增強了其透析耐受性,有效鞏固了透析治療效果,使透析護理質量取得質的突破。
本研究顯示,在最終透析效果與透析安全領域中,觀察組治療效果和整體安全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而觀察組透析患者經過舒適護理體驗后,對于透析護理服務質量有較高滿意度,相比僅達70.00%滿意度的對照組,觀察組護理質量明顯更優(yōu),由此可見,舒適護理于透析護理質量更有提高作用,同時該護理法也更能夠輔助醫(yī)務人員提高透析治療效果,降低透析風險,因此值得應用,此結論與許秋後[8]研究較相似。
總而言之,通過開展臨床透析舒適護理優(yōu)化透析治療效果,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