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財
摘 要:新時代教育就是從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發(fā)展需要的統(tǒng)一出發(fā),優(yōu)化教育教學結構中的諸要素,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的協(xié)調的生動活潑發(fā)展的教育。結合近期我們進行的同課異構教學實踐活動,將新時代的理念、新觀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參與,才能上下互動、開動思維,使我們的課堂永遠充滿活力。
關鍵詞:教育教學 課堂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每逢遇到許多新問題,都需要深研教材,吃透精神,掌握教學重點、根本目的,思考教學方法。養(yǎng)成依據(jù)教材施教、豐富教學手段、沉淀總結提高的好習慣,也能確保教材上的知識能夠被學生理解、吸收。
思考一:跳出來,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許多老師喜歡把教材完全、刻板地按綱施教。雖然知識基本都被學生吸收了,但是在長期的嚴格遵循教材教學的過程中,也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聽了和諧教育講座后,我認為應該注重自主意識,教材只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依據(jù),但不是唯一依據(jù),特別是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面對一群活潑機靈的學生,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和重構應該更能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路
學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難以長久保持,在課堂上容易出小差。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循規(guī)蹈矩、死氣沉沉,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以上特點,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活躍、互動”這兩個關鍵詞。活躍,就是同學們聽懂了老師的問題,探討新知時各抒己見,而不是讓學生鉆空子,說小話搞小動作?;?,就是老師、學生教和學一體,整體聯(lián)動、上下互動、有機統(tǒng)一。所以,在教學中打造開放性課堂、寓教于樂,就尤為重要。這樣既開放了課堂,讓家長了解老師教學,也可以親密家長和學生的關系,便于以后和家長溝通,關鍵是可以調動教學情境,通過游戲的形式,學中玩,玩中學,知識便掌握牢固經久。
思考二:勤思考,認真寫課后總結
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總結是一個有機銜接的過程。既要關注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更要關注教學總結。這樣,才能溫故知新、總結提高。教學實施后,要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科學評估教案的操作性和針對性,認真思考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不感興趣,哪一個內容學生難以理解,以便老師有針對性地整改提高,使之再加緊貼實際、特點突出。例如:在學生看圖講故事的時候,從學生的眼里描述里可以看到一個無垠的童話般的世界,以后教案可以多看看童話故事,理解所思所想,提高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下學校對“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特色的再認識。新課程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成為必修課,其他學校也在開展這方面的教育活動,我們的優(yōu)勢是什么?學校特色建設具有群體性原則,學校特色建設與發(fā)展過程應面對全體學生,全體教師。應該有利于學校整體改革,牽動學校的整體工作的發(fā)展。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在前面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特色中,學生活動類多,課堂教學相對薄弱。審視我們的教育方針,更強調知行合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挖掘學校特色內涵,應該將其上升到學校辦學理念上進一步深層次思考。如果“教育與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是我們的辦學指導思想,我們的德育過程就要強調實踐,體驗式德育,這也是我們幾年的體會;我們的教學過程就要強調實踐,課堂教學中的體驗與感悟;學校各項工作就要圍繞實踐與體驗,在實踐中認知,在體驗中感悟。
思考三:二次評價,讓學生在自信中成長
正確的、公平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激起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學生適度的緊張狀態(tài),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成績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最有效的方式。但用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還達不到客觀全面的要求。因此,需要在評價方式上改變,以考試成績?yōu)橹鳎远喾N評價為輔。有些學生因為緊張、遲到、身體不舒服等多種原因,導致本來會做的題目馬虎出錯。因此,在和諧課堂的追求探索中,引進了二次評價,學生的的自信心強了,馬虎大意的毛病也有所改變。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綜合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是全體教師參與的過程,也是出名師,形成教育教學風格,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的必經之路。以體驗為核心,為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在活動體驗實踐中收獲知識,培養(yǎng)能力,自主發(fā)展”。構建“實踐、體驗、感悟”的課堂教學方式是學校教學工作實踐方向。我校是市級學習型學校先進單位,有著良好的學習傳統(tǒng)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有著一批業(yè)務精湛,熱愛教育,充滿激情的教師隊伍。
思考四:培養(yǎng)學生“四會”能力,促進學??茖W發(fā)展
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制定育人目標,管理思路。綜合實踐活動是走出課題、走出學校、面向社會、面向生活的課程。學校如何制定一個政策支持系統(tǒng)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辦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樂園,一個使每一名學生都獲得最大限度發(fā)展的學習樂園。讓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生活動的怡人之樂、身心的健美之樂、坦誠的交往之樂、不斷體驗成功之樂、學習的探索之樂、超越自我發(fā)展之樂。
建構主體探究,綜合滲透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這四個板塊應是內容的選題范圍,而不是課程本身的內容,課程本身的內容應該是由學生提出的活動主題。學校也應該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的狀況,引導學生自主地從自然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指導學生通過觀測、考察、實驗、探究等多種方式,收集各種各樣的信息。在人與社會的關系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實際參與、親身探究等活動,了解基本的社會現(xiàn)象與社會問題,理解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地位,了解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形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讓孩子們在探究中學習,圍繞實踐活動,精心選擇內容,有針對的設計課時教案,按照“預習質疑、參與體驗、交流展示、課外延伸”,有步驟展開教學過程。多課時教學探究性學習模式:即圍繞實踐活動,開展系列課教學,按照“喚醒意識、參與于探究、對比反思、總結評價”四個階段。
建構主體探究,綜合滲透的課外活動模式。不能將實踐淹沒在書本和課堂中,學生所獲得的認識應該是實際基礎上的認識,而不是來于書本和講授。學生的認識應是直接經驗,然后再上升為間接經驗,綜合實踐強調學生的過程參與和深刻體驗,所有的體驗和認識都是在過程中形成的,而不是總結出來的,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認識。隨著實驗的深入進行,我們推行了“探究式課外活動”嘗試,讓學生帶著課題走向家庭、走向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的新突破。它是一門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領域、注重學生各種基本技能綜合運用、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生活的實踐性課程,推動區(qū)域教育科學發(fā)展方面的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