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任何學段,學生思想教育都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務,在高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主要通過思想政治課來進行,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思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本文主要討論了如何在高中政治課上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素養(yǎng)。
關鍵詞:思想政治 德育
引言
在高中時代,學生思想沒有完全成熟,對事物認識是不全面、不深刻的,但是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思考意識,因此,政治老師在此基礎上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要用家長式的語氣教育學生,這樣不利于學生對事物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1]
一、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德育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中有很多關于德育的知識點,題材、內容多樣,老師在教學中不能機械、死板的念課本,要結合其他相關內容進行講解。例如:在高一《思想政治經(jīng)濟生活》課本中,學習有關紙幣知識點,老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不同面額人民幣上的圖案,針對不同圖案進行講解,人民幣分別選取了人民大會堂、泰山、桂林山水等能夠代表民族特點的圖案,不僅展現(xiàn)了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和美麗的大好河山,還弘揚了我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學生學習完這一章節(jié),不僅理解、掌握了經(jīng)濟知識點,還會真正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和內在魅力,在學生頭腦里留下深刻印象。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德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強之心、愛國之情和建國之情。[2]
二、培養(yǎng)學生政治興趣
學生對政治課有興趣,才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配合老師教學;才會在老師講課中學到知識,并接受老師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學習思想政治的目的是什么、對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什么影響等,真正從心里想學習思想政治課。其次,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問題,要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思想政治哲學生活》課本中“量變”與“質變”的內容時,除了告訴學生量變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會發(fā)生質變外,還要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聯(lián)系,量變就是你們每天努力一點點,不斷積累,質變則是當你們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成績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半途而廢是沒有辦法達到質變的。通過與學生自身學習相聯(lián)系,不僅可以讓學生明白量變與質變的關系,還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樂趣,同時,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
在高中階段,幾乎所有的學校教學都是為了應付高考,老師在講臺上不停講解,學生在講臺下被動接受,無法真正理解老師講述的知識點,因此,我們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政治課教學要以學生學習知識點為中心,而不是以老師講課為中心,在講解知識點時,讓所有同學共同參與,給他們參與學習、思考問題的機會,不能因學生成績高低而差別對待,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夠在政治課上接受老師的德育學習。
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會增強自主學習意識,進而增強學習自主性,獲取更多知識,提高自身文化含量,為此老師要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起來,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在課堂上不停地講解,擠占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像機器人一樣被動接受。學習主動性強,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強,自主學習能力強才會使自身具有更強的創(chuàng)造能力,德育教學也是這樣,老師只給學生講理論知識,告訴學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他們也許在當時會記住,但是過后就沒有印象了,如果讓他們親自參與,成為思想實踐者,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會更深一步,在頭腦里也會形成深刻印象,德育教學在實踐中深入學生內心。
四、與國家政事相聯(lián)系
在高考中,政治考試題材都是圍繞國家大事展開的,國家大事既是社會各方關注的中心,也是政治教育的中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與國家時事政治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文化特征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把大陸與臺灣問題聯(lián)系起來,文化具有整體性,老師從文化角度向同學解讀臺灣問題,臺灣與大陸文化是同一個民族文化體系,臺灣文化與大陸文化不分彼此,雖然臺灣文化是對大陸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但是它的本質屬于大陸文化,所以不可否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為文化存在密切聯(lián)系,所以通過文化與臺灣發(fā)展聯(lián)系,可以增強兩岸關系,推動祖國統(tǒng)一。從文化方面講解臺灣問題,既可以加深知識理解,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之情。
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對于學生成長有著是長遠影響,它會影響學生日常行為、生活習慣、政治立場等方面。例如:在學習《思想政治哲學生活》中意識能動作用這一章節(jié)時,老師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根據(jù)學校內存在的行為不規(guī)范等現(xiàn)象進行思想教育,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誠實守信、互幫互助、勤勞努力等教育,學習八榮八恥,同時,選用幾個典范事例給學生講解,用模范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引導學生,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
五、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進行德育教學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時,要將課本內容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多樣化教學。例如:在學習《思想政治哲學生活》中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老師要求學生通讀該章內容,然后給學生分正反兩方,以“人性貪婪論”為主題展開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勢必會出現(xiàn)不同的道德意識對抗,打破學生原來的思想認知,讓他們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階段,在此過程中,老師要將以理服人、理性辯解、道德標準等思想觀念融入學生內心。還可以以小組形式學習,向老師匯報學習成果,并與其他小組學習成果進行比對等,多種方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政治知識,形成正確道德觀念。
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思想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老師通過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德育思想、培養(yǎng)學生政治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聯(lián)系國家政事、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的才能和品德兼具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城坊.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性的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1):121-122.
[2]劉凌云.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6(04):71.
作者簡介
呼燕妮,女,1985年2月出生,本科學歷,民族:漢;籍貫:山西太原;單位名稱:蘭州市第二中學;科室:高一年級組;職稱:一級教師;職務:政治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