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鵬杰,馬馳騁,王 琪,孫振寧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恢復是游泳訓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游泳運動的逐漸普及,恢復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良好的恢復能夠消除疲勞,有助于再次的訓練,并提升運動成績。恢復手段的研究在游泳項目中主要集中在大強度間歇訓練中、訓練后及比賽后的應用。正確把握游泳項目中恢復手段發(fā)展情況及研究現(xiàn)狀,能夠讓研究者發(fā)現(xiàn)過往研究中的存在問題,對未來的研究有一個方向性的指引。
恢復方法的學科分類,見表1。
1.2.1 積極性恢復 在訓練、比賽之間或之后進行強度較小或其他形式,使機體在運動后仍保持一定的代謝水平,可加快恢復過程的恢復方式。
1.2.2 消極性恢復(自然性恢復) 在訓練、比賽之間或之后,機體保持日常作息或處于靜止狀態(tài)獲得恢復的方式。
在探討大強度短間歇中恢復方式的研究中,國外學者分別進行了以下幾項實驗性研究。
Argyris G.Toubekis等(2006), 對 9名男運動員先進行 8×25 m、45s 1組的包干訓練,休息6min后進行1個50m的最大速度沖刺。在這2種訓練方式的休息時間運動員分別進行3種不同的恢復方式:(1)消極性恢復;(2)100m最大強度的50%;(3)100m最大強度的60%。結果表明,在高強度短間歇的訓練中2種積極性的恢復方式會對訓練產生消極影響,建議進行消極性恢復。在6min的休息后,雖然積極性恢復會使血乳酸濃度降低,但對運動表現(xiàn)沒有影響。緊接著ARGYRIS G.TOUBEKIS(2008) 又做了另外一次實驗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積極性的恢復可能有利于在2組重復的游泳訓練中,但在較短間歇的訓練中帶來不利影響。
在探討消極性恢復的水中與陸上2種恢復方式的效果時,Martin Buchheit等(2010)對9名男運動員進行6個50m(650m)最大速度的訓練,間歇2min,分別進行水中和陸上的消極性恢復。結果表明,水中的消極性恢復效果更好,但短間歇重復沖刺訓練中在陸上進行消極性恢復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能夠引起肌肉低能量狀態(tài)和潛在的自適應刺激。Rafael A.Casuso(2014) 通過對12名青年運動員進行相似實驗后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水中還是陸上恢復,血乳酸水平變化都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在水中的消極性恢復方式能夠通過增加血流量減少運動表現(xiàn)的損失。
綜上所述,大強度短間歇的訓練或比賽中,采用消極性的恢復手段效果較好,并且在水中的消極性恢復好于在陸上的恢復。
表1 恢復方法的學科分類
JAMES D.GREENWOOD(2008) 的研究表明,14名男性游泳運動員在進行完一個200碼最大努力的沖刺游以后有10min的恢復時間,隨后再次進行一個200碼的全力沖刺,采用交叉實驗設計讓實驗對象分別完成( 消極性恢復;乳酸閾速度;乳酸閾速度的50%;乳酸閾速度的150%)。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的積極性恢復乳酸值都比被動恢復消除的快,并且在乳酸閾值的乳酸消除速度與后續(xù)運動表現(xiàn)要好于其他2種方式。
Argyris G.Toubekis(2008) 的 研 究發(fā)現(xiàn),5名男性運動員和6名女性運動員分別完成2個100m的最好成績測試,間隔15min。實驗對象需要分別進行3個實驗條件下的恢復訓練( 15min的被動恢復;5min的主動恢復和10min的被動恢復;10min的主動恢復和5min的被動恢復),主動恢復的速度為100m測試速度的60±5%。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于其他2個條件而言,在15min的時間間隔內,采用主動和被動的組合方式能更好地消除乳酸,采用5min的主動恢復和10min的被動恢復組合能更好地提高游泳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
陳曉羽(2014)讓運動員全力游自己的主項200m,間歇時間30min,間歇期間安排3種不同的恢復方式:15min60%強度+15min池邊靜坐;15min牽拉+15min池邊靜坐;15min60%強度+15min牽拉。結果表明,積極性和消極性恢復的組合效果更好,對于2組比賽間歇期的恢復來說,前15min的恢復內容更重要。
Jonathan Parouty 等(2010)對10名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進行2個100m自由泳最大速度沖刺,在30min的間歇中加入2種恢復方式: 5minCWI(冷水?。?4℃ ;陸上靜坐(28℃)5min。結果表明,與消極性恢復相比,采用冷水浴這一積極性恢復方式并沒有改善血乳酸的消除。因此,在比賽中使用冷水浴作為一種恢復策略,不太可能提高高水平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
綜上所述,在大強度長間歇訓練或比賽中,使用積極和消極性恢復組合的方式效果較好;在間歇過程中加入冷水浴的干預條件,沒有帶來很好的恢復效果。由于組合方式能帶來最好的恢復效果,所以規(guī)定間歇內幾種組合方式之間孰優(yōu)孰劣,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楊發(fā)君(2012) 進行了2個關于積極性恢復的實驗。實驗1:消極性恢復與3種不同距離的積極性恢復(800m、1 000m、1 200m)。實驗表明,與消極性恢復相比,3種不同距離積極性恢復更能促進血乳酸的消除,恢復游對血乳酸的消除1 000m、1 200m優(yōu)于800m。實驗2:消極性恢復與3種不同強度的積極性恢復(本年度100自由泳最好成績的40%、50%、60%強度)。結果表明,與消極性恢復比,耐乳酸訓練后,自由泳最好成績的40%、50%、60%強度的積極性恢復更能促進血乳酸的消除,對血乳酸、心率的恢復自由泳最好成績的40%、50%、60%強度之間沒有差異。
張惠(2012)對實驗組的被試者在每天訓練結束、完成身體整理活動后,進行20 min的呼吸冥想訓練的實驗處理,對照組的被試者則在房間里安靜地休息20 min。結果表明,冥想訓練有助于運動員生理疲勞的消除,促進每次訓練課后的短期恢復及一個階段訓練的長期恢復,使身心達到最佳運動狀態(tài)。
何生全(2011)對對照組進行20min的常規(guī)身體整理放松以及安靜休息,實驗組每次訓練后進行 20min 的漸進放松訓練,漸進放松練習安排在運動員訓練之后,選擇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運動員自由選擇坐位或臥位,閉上眼睛,然后播放漸進放松的錄音磁帶,參照放松的具體程序從頭到腳依次放松,每次肌肉收縮 5~10s,然后放松10~30s。結果表明,漸進式放松訓練能有效地消除運動員神經系統(tǒng)的疲勞,對身體狀況恢復的即刻改善有明顯的效果,這種改善還有延續(xù)效應。
韓志勇等(2006) 采用實驗前測800m自由泳,采血乳酸即刻、3min、5min、7min、15min了解恢復情況。實驗組飲用堿性離子水3個星期(全天飲用)后,再測800m自由泳,采血乳酸了解恢復情況,并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服用堿性離子水可平衡體內的酸堿度 ,效果明顯。由于血HL值恢復速度快,對年動員的疲勞恢復有一定促進作用。
在訓練和比賽后的研究中表明,使用積極性恢復的方式比消極性恢復的方式要好,冥想訓練、飲料、漸進式放松均對運動員的恢復有積極的影響。
大強度短間歇的訓練或比賽中,采用消極性的恢復手段效果較好,并且在水中的消極性恢復好于在陸上的恢復;在大強度長間歇訓練或比賽中,使用積極和消極性恢復組合的方式效果較好;在訓練和比賽后的研究中表明,使用積極性恢復的方式比消極性恢復的方式要好,冥想訓練、飲料、漸進式放松均對運動員的恢復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