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娜
摘 要: 在二語習得中,母語的影響普遍存在,其中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本文著重分析了母語思維定式對高職學生英語寫作中詞匯、語法及語篇三個層面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應對措施,以期對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 高職 英語寫作 母語思維
引言
寫作是語言輸出的主要途徑,是衡量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職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年來,教育部職業(yè)院校外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年舉辦“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旨在強化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1.漢語思維對英語寫作的影響
在二語習得中,母語思維對學習者的影響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母語遷移”(L1 Transfer),指學習新知識時,學習者先前習得的知識、技能和經(jīng)驗對后繼學習的影響。在二語習得中,學習者比較容易掌握那些與母語有相似之處的知識點,對那些與母語有不同之處的知識點,學習者則容易產(chǎn)生混淆,難以習得。
高職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容易受到母語思維習慣的影響,從而給英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寫作帶來很大的困擾,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1詞匯方面
1.1.1詞義錯誤
高職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習慣沿用母語構思,再逐一翻譯成英語,英語寫作過程中學生總是試圖搜尋、運用與漢語字面意思相對應的英語詞匯,而無意識地忽略英語單詞的內涵和外延,從而導致詞義的誤用。例如,很多學生把“我父親是個農(nóng)民”直接寫成“My father is a peasant”,“農(nóng)民”在漢語中僅指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的人,是中性詞,毫無貶義;而“peasant”在英語中卻暗含“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或指“教養(yǎng)不好的人、粗魯?shù)娜恕?,是貶義詞。又如把“今天風很大”寫成“The wind is very big today.”,“big”英文中通常指“物體的大小”或“事情的重要程度”,如“This is a big house”、“Its a big decision”,而描述風勢的強弱英文常用“strong”。
1.1.2詞形錯誤
漢語句子中,同一個詞可擁有不同的詞性,承擔不同的句子成分。如:“巴菲特是一個成功的投資大師,”在這“成功”用作形容詞;“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堅持”,在這里“成功”用作名詞。高職學生英語詞匯量有限,受漢語思維習慣影響,寫作時只會考慮詞的意思和句子通順與否而忽略詞性變化,通常把上面三個句子中的“成功”當作同一個單詞寫作“Buffett is a success investor.(此處應為successful)”“His success has benefited from his insistence.”“His career success. (此處應為succeeded)”。
1.1.3詞語搭配不當
語言學家JR. Firth認為搭配就是詞匯間的相互關聯(lián),任何語言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都會形成大量固定詞組或常見搭配,詞語搭配是最主要的,也是最能反映一種語言特點的存在形式。詞語搭配作為一種形象而生動的表達,并不是隨意的,而是依據(jù)其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歷史文化及思維方式的不同,逐漸形成、積累、固定下來。高職學生由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詞匯量相對較為匱乏,缺乏對英語習慣表達法的了解及缺少寫作技巧的基本訓練,在英語寫作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詞語搭配方面的錯誤。如:“戴眼鏡”寫為“bring glasses(正確的為 wear glasses)”、“獲得勝利”為“get a victory(正確的為win a victory)”、“獲得成功”為“get success(正確的為achieve success)”等。
1.2句子結構方面
漢語屬于話題突出語言,漢語句子結構大多遵循“話題+陳述”結構,在漢語中幾乎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話題,因此主語幾乎什么詞都可以充當。英語屬于主語突出語言,英語句子大多遵循“主語+謂語”結構,主語必須是名詞或名詞性的結構,主語與謂語動詞有著直接的、嚴格的選擇配置關系。高職學生在寫作訓練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Learn English is very difficult.”,“You didnt come is a pity.”等常見的句子結構錯誤,這些句子在漢語表達中司空見慣,卻不符合英語句子結構表達習慣,在英語句子結構中動詞短語“l(fā)earn English”、句子“You didnt come”本身不能夠充當句子,如果想做主語須轉變?yōu)槊~性結構或從句,如“To learn English”或“Learning English”,主語從句“That you didnt come”才能滿足英語句子結構要求。
1.3語篇結構方面
英漢語篇結構的差異是基于英漢思維方式的不同。英語民族表達思想時習慣采用直線性思維模式,英語寫作的篇章通常采用writer-responsible pattern,在篇章中作者首先會向讀者交代其寫作主旨或目的。漢語民族表達思想時常采用螺旋式的思維模式,漢語寫作的篇章通常采用reader-responsible pattern,在篇章結構上漢語常常習慣于從寬泛的時間、空間著手,由遠及近地層層鋪墊展開話題。
高職學校在英語教學中很少涉及語篇講解,學生語篇意識薄弱,寫作中容易受漢語思維模式影響。以應用文寫作“投訴信”為例,學生總是在文章開始先問候:“How are you?”“I know you are busy”,然后敘述事件經(jīng)過,到信函結束時才會提到寫信的目的;而英語民族則通常以“I am writing to/for”的方式開篇交代清楚寫信目的,然后敘述事件經(jīng)過,最后表明立場態(tài)度,希望對方采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內解決問題。
2.解決母語固定思維影響的措施
2.1強化詞匯輸入
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大小,詞匯量的大小決定了學生英語寫作質量的高低。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英語教學中泛讀、精讀交錯進行是擴大詞匯量、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泛讀,學生可以大量接觸目標語,擴大目標語的詞匯積累;通過精讀,通過英語釋義詳細講解重點短語、語匯,引導學生利用具體語境推理詞匯的內涵,有助于學生掌握同一意義的不同表達方法。在講解單詞時可穿插單詞構成、前后綴等詞匯學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掌握常見的詞根、前后綴含義用法等,例如在講解encourage時就可以從兩個方面擴展開,首先從詞根方面,“cour(心臟)+age(名詞后綴)”加“en”變成“encourage”,加“dis”變成“discourage”;再從詞綴“en”方面,“en”通常放在名詞,形容詞的前后構成動詞,如“enrich”,“enable”,“shorten”,“sharpen”等,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記憶擴大詞匯量。
2.2培養(yǎng)語篇意識及構建寫作框架訓練
語篇是一個高于句子的語言單位,是相對完整的語義單位,在交流過程中相互銜接的語段或句子構成語篇,語篇用來傳遞特定的信息。
受漢語思維模式的影響,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常出現(xiàn)觀點不明確、主題不突出、語篇隨意性較大等現(xiàn)象,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入語篇分析,分析兩種語言行文習慣和語篇結構及模式的不同,加強語篇連接的訓練,如段落排序訓練,給出一段順序雜亂無章的段落,結合中心句和關聯(lián)詞,訓練學生正確排序,認清語篇脈絡,掌握語篇在信息傳遞、表意上的特點,從而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避免漢語式語篇發(fā)展結構。此外,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開始寫作前先擬定寫作提綱,提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既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寫出作文的大致內容。同時,還要交代出文章的整體布局,提綱要層次清楚。
2.3加強語言文化練習
語言和文化都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制約語言的發(fā)展。接觸一種語言也就是接觸一種文化。
英漢兩種不同語言分屬漢藏語系和印歐語系,差異巨大,英語寫作中母語的負遷移現(xiàn)象普遍存在,要學好英語寫作,必須加強英語與漢語的比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進而克服漢語負遷移的消極影響。教師應有意識地介紹灌輸英語語言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宗教信仰、法律等人文知識和自然知識。
寫作教學無法離開母語文化,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與漢語寫作能力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漢語寫作水平提高的同時有助于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多分析學生中常見的與英語社會文化相關聯(lián)的錯誤,引導學生掌握符合英語習慣的詞語搭配和慣用法,如膽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等,引導學生活學活用,運用地道的英語進行書面交際。
結語
針對高職英語寫作中的負遷移現(xiàn)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教學規(guī)律,從而使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范曉迪.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及教學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4(1).
[2]李琳,吉哲民.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3]邱述德.英漢詞語意義非完全對應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