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瑤
摘 要:英語學習在中國的發(fā)展已成燎原之勢,而同時國人對英語學習的過分投入也備受抨擊。本文將深入分析中國“英語熱”的根源,以期為大家理性看待這一現(xiàn)象提供參考。
關鍵詞:“英語熱”;英語學習;全球語言
鴉片戰(zhàn)爭前,廣州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個港口所在地,產(chǎn)生了歷史上第一種用于貿易交流的特色英語Pigeon English,又稱夾雜粵語口音的廣式英語。在隨后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與列強簽署諸多協(xié)議,大力推進了英語在中國的發(fā)展,如1860中英《天津條約》就列出:“①嗣后英國文書俱用英文字為主;②暫時仍以漢文配送;③自今以后,遇有文詞班輪之處,總以英文作為正義,此次定約漢英文字詳細校對無訛,亦照此例”(高時良,1992:87)。但英語發(fā)展并非從此一帆風順,民國早期,由于中國與西方貿易中斷,Pigeon English隨之消失(劉彥欣,2015:61),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俄語的強大影響力,英語發(fā)展亦止步不前。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英語以猛烈攻勢席卷全國。現(xiàn)在,幾乎每個大學都設有英語專業(yè),雅思、托福、GRE考生逐年倍增,街頭的老爺爺都跟著收音機念英語單詞,毫無疑問,“英語熱”早已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以下,我將從個人、教育政策及英語全球影響力這三個方面分析“英語熱”的發(fā)展原因。
1個人層面
經(jīng)過我長期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國人學習英語基本出于以下幾點考慮:①個人成長;大家都想全世界交朋友,想不帶翻譯出國游玩,想建立國際人的個人形象,而這一切都建立在懂英語的前提上。另外,學好英文后,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別國文化,跳出母語的框架和局限,收獲看問題、看世界的多維角度;②獲取信息;在如今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學會英語意味著可以隨時了解全世界的一手信息,這和閱讀譯文了解信息是不一樣的。譯文,不論其如何流暢、忠誠,最終只能表達譯者對原信息的加工理解;③職業(yè)發(fā)展;社會上有很多工作需要較高的英語能力,比如英語老師、翻譯員、口譯員或去國外工作的崗位等。即使不在英語行業(yè)工作,對于其它行業(yè)的從業(yè)者而言,如果想去跨國公司、合資企業(yè)或有機會晉升管理層,較強的英語能力無疑是一項必備技能。更現(xiàn)實的情況是,在各大名企的校園招聘中,即使是民營企業(yè)或國企,大學英語六級證書都已經(jīng)是篩選簡歷的一項硬性指標。換言之,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沒有英語能力,你就夠不著你想要的未來。
2教育政策
2001年前根據(jù)中國教育政策,英文從初一開始為必修科目,而此后,小學三年級學生必須開始學習英文?,F(xiàn)在,更多的小孩從幼兒園或者學習母語的同時就開始學習英文。從本質上來說,現(xiàn)今我們說的“英語熱”很多程度上其實是指“英語考試熱”,各式各樣的英語考試在中國眾多繁雜的考試科目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不管是中考、高考還是研究生、博士生考試,英語都是必考科目,且占很大比重。在一些發(fā)達城市,幼升小、小升初也會測試英語水平。大學英語六級證書在很多大學也決定學生是否能順利拿到學位證或者在工作單位是否能獲得晉升。這就要求終其一生,國人必要苦苦掙扎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鑒于國人在英語學習上面暴露出的種種弊端,很多省份對高考英語分數(shù)所占比重及考試方式進行了調整,然而這股“英語熱”似乎并未減退。
3英語全球影響力
其實,不管是個人想要學好英文還是國家制定各種政策想要讓大家學好英文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英語作為一門全球語言有其特有的全球影響力。我們如果想要和世界接軌就必須學好英文。自5世紀中期英語誕生至今也只有約1500年時間,到明朝嘉靖時期,世界上只有約5~7百萬英語母語者,且僅限于英國;在那時,英語的文化影響力還不及意大利語和法語,應用范圍不及西班牙國土面積(Blake, 1996:54)。然而,隨著英國確立其世界帝國地位,并在17~19世紀實行語言同化政策,英語開始史無前例的快速傳播。18世紀,美國及其他英語國家的崛起也極大帶動了英語全球化進展。20世紀后,隨著這些英語國家的軍事、政治和經(jīng)濟實力不斷加強,英語在世界諸多語言中脫穎而出,保持絕對主導地位。截至2014年,有超過60個國家將英語作為母語或官方語言,16億人(約當時人口的1/3)以不同形式使用英文,超過80%的國際網(wǎng)站用英文編輯。早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3/4的電郵、電報、傳真,50%的技術雜志用英文編寫,80%的信息用英文儲存(賀蕓&莊成余,2004:62)。另一方面,據(jù)統(tǒng)計,在聯(lián)合國,英語是6種工作語言中最常用的一種,80%的聯(lián)合國文件原稿是英文,其余5種語言只占20%(Hancock&Todd,2005:21)。在過去十余年,英語威力未減,仍然在不斷向世界各地滲透,成為真正的世界語言。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學習英文對于中國以及其他非英語國家來說是必備舉措。
4結論
語言永遠不是孤立或虛幻的,語言的傳播及影響必然依附于該語言國家的政治、宗教、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綜合能力。中國“英語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管是出于個人成長、職場需求,還是教育政策強制要求,根本原因還是英語作為全球語言的統(tǒng)治地位。不管政策作何調整,只要美國、英國及其他英語國家仍然掌握世界的話語權,“英語熱”將不會降溫。
參考文獻
[1]Blake N. F.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Macmillan,1996.
[2]Hancock Ian & Todd Loreto.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 [M].London:Routledge,2005.
[3]高時良,陳元輝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洋務運動時期教育[A].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4]賀蕓,莊成余.論英語全球化傳播的原因及其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2(6):60-64.
[5]劉彥欣.簡述英語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J].學苑教育,2015,(4):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