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夏月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其運用范圍更加廣泛,信息技術已悄然進入到各種課堂教學中。在當前形勢下,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將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有效地整合起來,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打造高效課堂。本文針對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提出幾點看法,希望能對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 英語教學? 運用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不僅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還影響著現(xiàn)代教育形式。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重視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在課程實施中,應及時了解和跟進科技的進步和學科的發(fā)展,確保新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因此,如何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入到高中英語課堂是每個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此本人根據(jù)自身的經驗與嘗試談談幾點認識與體會。
一、信息技術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運用
語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際,英語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用英語進行交際,這才能體現(xiàn)英語語言學習的價值,而聽說是最基本的交際體現(xiàn)形式。在傳統(tǒng)的聽說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只依靠一臺錄音機和一盤磁帶這種簡單的電教設備來訓練學生的聽力能力,雖然能取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英語語言環(huán)境極其缺乏的情況下效果并不顯著。把信息技術引入英語聽說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直觀優(yōu)勢,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真實的聽說情景可以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是多種感官活動的綜合過程。學生如果能沉浸于學習的樂趣中,他們就能多動腦、動耳、動口,真正融入到語言情境學習中,久而久之,學生的聽說能力就能夠大大地提高。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模塊三第九單元第二課Function File時,我并不是簡單地播放音頻讓學生填詞完成對話內容,而是引入了相關的travel situations的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掌握boarding card、platform、passport、passport control、gate等關鍵詞,接著讓學生角色扮演進行情景聽說練習。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登機、訂票等情景對話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避免以后的口語交際障礙。
二、信息技術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課堂模式往往是鎖定一篇閱讀文章,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課堂模式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生硬呆板,效果不好。把信息技術引入到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把相關的圖片、視頻、powerpoint等呈現(xiàn)給學生,活躍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及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真正融入到課堂中,就能夠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對激活思維,擴展思維空間,加強對文章的深層理解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信息技術與英語閱讀教學的整合可以優(yōu)化教學,打造有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模塊六第16單元第三課Life Stories時,我把信息技術巧妙地貫穿于整節(jié)閱讀課中,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圖片與文字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Helen Keller和老師Anne Sullivan的個人信息,讓學生對背景知識有了進一點的了解,為文章閱讀做好鋪墊。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理解提取文章信息后,播放了Helen Keller學習語言的幾個電影片段,讓學生對語言學習過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促進學生深層次的理解。在讀后活動中,我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鼓勵學生復述課文,積極參與把語言輸入轉換成語言輸出的過程。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不再抱怨文章的拖沓冗長,枯燥乏味,學完本課后,甚至有不少學生對Helen Keller和Anne Sullivan的故事有了更多的興趣,利用課后資源進行拓展閱讀,這是難能可貴的。
三、信息技術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由于教學觀念守舊,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落后,傳統(tǒng)的英語語法教學往往不盡如人意。老師在語法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課,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這種平淡的課堂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對語法望而生畏。把信息技術引入到英語語法課堂中,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現(xiàn)狀。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語法的真實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感受語法,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理解語法規(guī)則,增強語言運用的能力。信息技術使得教學內容豐富多樣,以表格、圖表的形式簡化復雜的語法結構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語法學習體系并且掌握運用語法。此外,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適量的操練,教師也可以當場批改講評,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效率。例如在講解定語從句的時候,我給學生播放了歌曲Red River Valley引入到本節(jié)語法課,創(chuàng)造學習的良好氛圍。接著,引導學生關注歌詞,把學生注意力轉移到定語從句的知識點上,讓他們觀察,討論,理解什么是先行詞,關系詞,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然后,我通過多媒體把知識點以圖表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和學生一起總結語法規(guī)則,之后學生通過練習進行知識點的鞏固。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課堂效率也跟著提高了。
總而言之,在課程改革形勢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勢在必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教學的一大變革,在推進教學現(xiàn)代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作為信息時代的老師,我們要勇于接受新鮮事物,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yōu)越性,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改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董莉杰.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初探.學術研究,2013.1
[2]繆宇.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高中教與學的影響.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6
[3]譚婷. 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教學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