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波
摘 要: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谡Z文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興趣又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推動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起點,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能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學習語文興趣不再濃厚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原因。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教師一腔熱血、激情四射,一些學生卻面無表情、無動于衷。教師的滿腔熱忱付諸東流、化為烏有,這不能不讓教師感到心痛。的確,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部分學生沒有表現出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也是一個客觀現實。
2.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選的課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十分適合學生的學習。但同時不可否認,教材的部分課文太過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感受。
3.學習語文的渠道過于單一,學習的方式過于簡單。教學中,課堂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語文課本成了學生學習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練習擠占了學生們課外閱讀和實踐活動的時間。語文學習成了識記、誦背、練習、考試……這樣的學習,學生會喜歡嗎?學生會感興趣嗎?
二、小學語文興趣教學策略
1.把握時機,渲染課堂氣氛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語文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
2.交流情感,激發(fā)思維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師生的情感極大地影響著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如果教師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課堂氣氛就會融洽民主。它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感知敏銳,記憶更牢固,想象更豐富。比如:教師微笑著走進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著大家,學生就能從目光中感到教師的親切,從而充滿信心上好這節(jié)課。故此,每節(jié)課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勵的情感表現出來,滲透到教學中,在課堂提問中我總是用帶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思維、分析和概括,用動作提示學生們回憶舊知識,接受新內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發(fā)孩子們的思維。這樣不僅消除了師生之間心理上的障礙,而且使課堂氣氛和諧起來。教師評價學生,要把自己的歡樂情感融入到學生的成功之中,這樣就會使每個學生有了自信,從教師的稱贊中產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績。
3.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fā)展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fā)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fā)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耙匀藶楸尽钡睦砟钤诮逃缭絹碓缴钊肴诵摹T诮逃^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語文的能力。正如布魯納所說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因此我們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
4.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通過計算機文字、圖表、錄音、動畫等功能為一體。它的直觀性,智能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很多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多媒體,可以讓“活”的東西更加生動。逼真的音響,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5.指導學生實踐,鞏固學習興趣
我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學?;顒?,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認識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同時拓寬他們語文學習的空間。隨著學生對語文知識所具有的社會實際價值的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在實踐中還能滿足學生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需求。比如,我會在節(jié)前五分鐘開展朗讀、演講、講故事、成語接龍等競賽活動,以此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競賽的形式,學生積極進取,不甘落后,增強了學習熱情。正如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所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币驗椤皹分?,所以“樂思”。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
總之,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達到巧用“激趣”學好語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陳大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3]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