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蕾
摘 要: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開展, 多元化模式在英語教學中越發(fā)凸顯,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的課堂要求。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體現(xiàn)全新的英語課堂授課理念和思維方式都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在英語教學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個人的知識、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在這種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社會,查詢、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若要使學生從生活、自然以及社會交往中形成鑒別信息、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進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的課堂氛圍是有效途徑之一。
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體現(xiàn)全新的英語課堂授課理念和思維方式都顯得尤為重要。
依我而言,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運用語言的機會。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通過積極探索,我做了一些簡單嘗試并有了些許感悟。
一、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感到英語很“有趣”
“有趣”是學生對新穎、新異事物產(chǎn)生的直接興趣,是興趣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教師可抓住時機,進行情景教學,讓他們從直覺上感到“英語很有趣”。
在教授八下第一單元Reading《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時,我讓學生查找了大量的世界著名山峰以及熱愛登山和做極限運動的運動員的相關照片和視頻資料,課前作為“熱身”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展示。一座座世界高峰的巍峨險峻,一段段登山愛好者的經(jīng)歷扣人心弦,同學們在慨嘆大自然的雄偉壯觀的同時更多了幾分對人性的敬畏!當學生講述到本課的主人公阿倫.羅爾斯頓的不凡經(jīng)歷時,對于處于生死兩難境地的他所做出的抉擇,以及阿倫對于夢想的執(zhí)著,對于本課的學習都做了極好的鋪墊。
在教授八下第九單元《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Section A 3a時,當我把各種類型的博物館的相關資料展示給學生的時候,他們的興奮與驚訝不予言表!“博物館的暢想”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是使同學們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大膽創(chuàng)意,有的甚至令我們捧腹大笑!有的同學還建議說學校應建一所“十五中學”博物館,收藏歷屆優(yōu)秀學生的筆記、試卷、錄取通知書,收藏老師們的面帶微笑的照片……,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人記憶猶新!
教師依據(jù)每堂課的教學目的,用不同的方式指導他們“動起來”──在情境對話中“行動”,在游戲中“行動”,動眼觀察,弄腦思考,動手操作,這種教學方式收效甚好!
二、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學英語的“樂趣”
樂趣是在有趣的定向發(fā)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于有趣而言,它有一定的專一性和堅持性,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適時設計實踐活動課,為學生自然的從感到英語的“有趣”轉變?yōu)閷τ⒄Z的“樂趣”創(chuàng)造契機。
例如我在講授八年級上冊Unit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第1課時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了榨汁機以及制作奶昔的各種原材料。我邊操作,邊通過講授制作步驟引出本課的重點,在反復操作了幾遍之后,學生們對本課的重點基本掌握,難點實現(xiàn)突破。之后學生們分組制作奶昔,從原材料到成品,整個制作過程,熱情洋溢,目標語言在反復實踐中得以進一步強化!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語言知識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是語言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當孩子們彼此分享由自己親手制成的奶昔,那份甜美都寫在了臉上!
在教授七上9單元《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A部分時,我精心設計了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拼圖。首先我由卡通電影《人猿泰山》中的經(jīng)典片段導出單詞“cartoon”,學生對于該片非常感興趣,這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接著我利用多媒體,在課件中設計了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拼圖。拼成的圖片分別是comedy喜劇片、thriller恐怖片、action movie動作片、documentary記錄片的宣傳海報。我選擇了學生們熟悉并喜歡的電影,有《憨豆先生》、《咒怨》《碟中諜2》、《故宮》,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拼圖正確的同學,電腦就會自動播放該片的精彩片段作為獎勵。這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更使他們快速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三、通過體驗感悟,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產(chǎn)生“志趣”
心理學強調,志趣也稱為潛在興趣,是興趣的高級階段,是一種更加強大而持久的興趣,但凡能持續(xù)一生的興趣都屬于志趣。
正值花季的中學生,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不能強行要求他們產(chǎn)生“志趣”,而是應通過一些實踐體驗活動,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熏陶。
我經(jīng)常在學生的空余時間為學生播放英文電影,教唱英語歌曲。我還利用每天課前5分鐘的《異域風情》環(huán)節(jié)中,讓孩子們對外國風土人情進行交流?;蛎朗场⒒蛭幕?、或風景,學生們制作精美的課件,配上精美的解說詞,有眾所周知的,也有鮮為人知的,領略異域風情,拓寬文化視野!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真正與世界接軌!
以上是我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做的點滴嘗試與些許感悟?,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以情感需要為基礎的非智力因素制約著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學生只有在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諧的氣氛中,變苦學為樂學,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和表現(xiàn)欲望,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們的學習潛力,收到最佳教學效果。打破傳統(tǒng),順應教學規(guī)律,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掌握、控制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效率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具體實踐。
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重視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與主動參與,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探求新知,開發(fā)潛能,這將是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的不變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