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摘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構成部分,對于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需要重視個性化閱讀研究教育,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拓寬學生的語文閱讀知識面,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語文教學;個性化;教學質量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語文教學觀念、方式以及內容等均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同時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走向了活躍、開放、自由以及民主等。對于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止要學會語文知識,還需要進一步體會到文章作者的情感與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社會背景。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重個性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
對于一些學生來說,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較為復雜和困難。與其他理科學科相比,語文閱讀沒有公式和定理,難以發(fā)現使用規(guī)律。語文閱讀所重視的是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對思想的感受與共鳴能力以及對于文章字里行間所傳遞出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分析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平時的日積月累。在學習中如果不能注重豐富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在閱讀文章時會出現不知所云的感覺,增大了語文閱讀的學習難度。而為了應對考試,學生又只能在不夠理解的情況下去胡亂猜測,使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產生厭惡感。同時,一些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缺乏重視,以為這類問題只需要背一些套路答案,在課堂上不夠認真,只在考試時期進行背誦,學習效率很低,也沒能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展開個性化學習。
2.語文閱讀教材內容匱乏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的教材內容對于學生容易出現單一、匱乏的特地。對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的語文素質與理解分析能力提升的需求也很難得到滿足。教材內容不夠充實對于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的需求有著很大的影響。由于語文學科的信息量與知識量較為龐大的一門學科,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教材內容的豐富程度具有較高的要求,內容匱乏的教學材料嚴重限制了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的開展與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
3.閱讀教學講解方法復雜繁瑣
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語文閱讀的講解是學生解答疑惑,完善理解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由于語文閱讀所使用文章的綜合性較強,為了保證學生對于文章的充分理解與對文章思想的深刻體會,教師往往會采用復雜而又繁瑣的講解方式。這樣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們進行了文章的分析與理解,卻對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有著不良的影響。尤其是教師在進行細致的講解的過程中,會對從開始到最后對文章進行一句一句以及一段一段的分析,占用了閱讀教學課程的大部分教學時間,還讓學生在一次次重復的講解中出現枯燥、厭煩的心里,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很大的打擊。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閱讀文章的綜合性較強,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考試作答以及老師講解便利,會出現模板化、重復化的現象,對語文閱讀教育的個性化展開不利。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
1.讓學生自由選取閱讀素材
合理的閱讀素材是開展個性化閱讀的開端。例如,在進行閱讀素材的選取中,教師必須學會聆聽學生的意見,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有權利選取學習的對象以及學習的素材,因此,教師在引導過程中必須充分重視這一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選擇。學生取代教師選取閱讀素材,是以往陳舊閱讀轉化個性化閱讀的一個基礎,也是展現學生個性最直觀,清晰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2.靈活應用教材,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個性化閱讀的開展離不開教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眾多專家學者精心篩選出來,是我們進行個性化閱讀的最好素材,在閱讀教材中的文章時,我們要細細品讀,揣摩作者的用意,將優(yōu)美的句子摘抄下來。每一周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都會給我們留出討論的時間,我們可以將這一契機利用起來,在閱讀活動中與其他的同學進行討論,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集體活動中鍛煉自己的反應能力與思辨能力,滿足自己的表現欲望。
3.采取個性化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的方法
教學本身屬于科學范疇,同時也有著一定的藝術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展現的魅力,對誘發(fā)學生共鳴、啟發(fā)學生思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此,筆者認為,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通過教師的個性化手段來促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即語文教師以自我的個性特點或者優(yōu)勢來誘發(fā)學生的個性化追求,采取以個性來培養(yǎng)個性的手段來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4.注重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以及提問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要想學生更加重視問題,教師還予以更多的方式來進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正確引導學生對文本中一些重點詞句與優(yōu)美詞句進行提問,可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對語句的品讀,并且對比分析文中語句和現實生活中語句之間的區(qū)別,借助于這種引導的方式,不僅便于閱讀教學的實施,同時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文本中這些難點語句和重點語句。其次,針對文本主要內容來提問,將學生注意力引入到文本主要信息的思考以及加工上來,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產生質疑,繼而引發(fā)其思考提問,鍛煉學生分析以及理解文章重難點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有效性。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新形勢下的創(chuàng)新閱讀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個性化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將閱讀教學轉變?yōu)閷W生自我體驗、自我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充分彰顯自身個性魅力,強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使學生懂得從不同的思維角度看待閱讀材料,與閱讀材料能夠產生一定的思想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柴樹梅,李青云.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5):117-118.
[2]張愛俠.開展探究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淺談高中語文課程中的閱讀教學問題[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