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祎
在學科地位上,毫無疑問,語文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無論在高考分值比重上,還是在生活中,語文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視的。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投入遠遠低于其他學科, 經(jīng)常會聽有些語文老師在抱怨說:“我平時的教學工作很負責啊,可是學生就是不愛學語文,我真的沒有辦法了!”還有一些老師認為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艱苦的事情,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吃苦的過程。在我們的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的老師們已經(jīng)習慣于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樣的名言警句和頭懸梁、錐刺股、囊熒而讀、鑿壁借光等故事,來激勵自己的學生用功學習,殊不知,學習其實也應(yīng)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鹗啃睦韺W家讓·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彼耘d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 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認識到了這一點,才能夠真正的挖掘?qū)W生語文學習的潛力,從而自愿的全身心的投入,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從“我要學”為“我會學”。
那么如何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
一、以課文為基礎(chǔ),適當延伸,拓展語文的教學空間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學科,與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有所聯(lián)系,語文教學在基于課本的基礎(chǔ)上一定要拓展延伸,從課內(nèi)到課外,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適當?shù)闹R延伸,相對于那種拘守于一隅、孤立地處理教材的形式,語文教學中的拓展與延伸對學生思維廣度、靈活程度的訓練,對于提高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葉圣陶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蔽覀兏咧械恼Z文教學應(yīng)該讓學生能根據(jù)課文所學的知識去主動地自愿地學習課文以外的知識,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恐怕就難以形成了。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課文當作傳授語文知識的載體,更應(yīng)該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提供給學生學習方法、方式上的啟迪和教益,
作為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科,教師應(yīng)讓學生走出教材,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課堂學習永遠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而應(yīng)該成為學生更自由更主動地學習的起點。
前段時間,班里一位家長在假期里看到孩子看了一些課外書,特別生氣,一怒之下將那些書全部撕掉。這讓我想起了很多,在我們的受教育過程中,在我們未出生之前,我們的母親拿著故事書為我們講故事,做胎教,可見那個時候的她們還是非常重視孩子的理解能力,當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家長和教師也是很重視孩子們的課外閱讀。我總是能看見很多小學生的家長帶著孩子在周末假期去圖書館閱讀。讀書培養(yǎng)了孩子的閱讀習慣,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拓展知識面。
但是到了中學,家長和教師們開始有有了另外一種想法。初高中特定的學習任務(wù)、考試需求讓他們認為,課外書籍的閱讀并不一定能更有效更直接的提高成績,閱讀課外書籍的時間會占用孩子們對課本知識的鞏固,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讓他們對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如臨大敵,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上中學了還在花時間讀課外書,必會采取極端的方式加以阻止。
其實,這種想法是多么的目光短淺??!我的一個學生,從小閱讀過很多書籍,高三時還在寫作,他可以靈活地寫任形式的文章,詩詞歌賦偶爾會做兩首,電影評論經(jīng)常寫給我看,考場作文亦是最高分,如今,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小有名氣,
從表面上,從我認識他到他取得這番成績僅僅只有三年,但是,實際上,他的寫作能力的奠基是從很小時就開始了。所以,一味地用功利的眼光來看待閱讀,這種做法極不不可取的。只要孩子閱讀的是內(nèi)容健康的書籍,家長都應(yīng)該肯定和鼓勵。
黃庭堅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笨梢姡R的儲備,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一個人的涵養(yǎng)和氣度來說是多重
要啊!
二、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
《禮記·學記》中寫到:“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蔽膶W素養(yǎng)對于一名語文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專業(yè)知識是其最基本的業(yè)務(wù)素質(zhì)。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不但要精,還要博、廣。蘇軾《和董傳留別》中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薄案褂性姇鴼庾匀A”,即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zhì)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這句話用來形容語文教師是最恰當不過了。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詩詞歌賦必須信手拈來,成語典故課熟記于心,名家名段出口成章,警示名言能張口就來。這樣的語文教師怎么能不讓學生崇拜敬仰呢?有了敬仰和崇拜,學生自然而然的原意學習語文了,教師也極好的樹立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陳鐘梁先生和錢理群先生都認為語文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雜學家,語文教學需要教師了解多方面的知識,政治、歷史、地理等等各方面,我們的語文課本無一不涉及到。語文教師在講授文言文閱讀時,會遇到很多與歷史相關(guān)的知識,朝代、國君、刑法、官職等等,語文知識包羅萬象,如果這個時候,當學生仰望著我們等待著解答時,我們卻一無所知,可想而知,結(jié)果是怎樣。最近講的文言文里會涉及到一些南北朝時代的歷史知識,雖然我們可以跳過,也不會對做題有絲毫影響,但是面對學生們的疑問,我還是認為應(yīng)該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所以,課后我用了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把南北朝時期的那段歷史做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所以一個好的語文教師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小學語文課堂,孩子們比著舉手發(fā)言;初中語文課堂,舉手者不占半數(shù);到了高中,舉手發(fā)言的學生寥寥無幾。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學生們不舉手,并不代表他們不會,很多時候他們會羞澀、靦腆,不好意思主動站起來發(fā)言。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讓學生上臺試著講課,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容來講。不同的學生可以選取不同的內(nèi)容。有講生字的,有講詞語的,有講句子和段落的,有的詩歌鑒賞的……從不敢發(fā)言到積極上臺講解,我讓學生們體驗到了發(fā)言的快樂!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的教學不能永遠是傳統(tǒng)的呆板的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有很大的自發(fā)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師的教育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