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學好語文,那么會嚴重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而古詩詞作為初中階段語文內(nèi)容的重要考察對象,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由于古詩詞中使用的詞匯有很多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常用或者其意思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會有較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來解決這一障礙。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淺析
初中語文中的古詩詞(包括課內(nèi)和課外)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對古詩詞的深入學習,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高雅的人文情趣、凈化學生躁動的內(nèi)心、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yǎng)、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但由于古詩詞中很多詞語與表達方式都與現(xiàn)代文學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古詩詞的學習難度一直比較高。所以為了對古詩詞有更好的學習理解就要求學生需要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其詩詞意境進行深入的剖析探討,正確了解其意境,從而能夠?qū)⒆约簬胱髡叩慕嵌?,感受作者在寫下詩詞時內(nèi)心的情感,理解掌握詩詞內(nèi)涵和藝術(shù)特色。針對如何通過教學中對古詩詞的剖析分解讓學生學好古詩詞,筆者結(jié)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立足全文意象,挖掘詩歌意境
古代詩人常常通過寫詩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詩詞精煉的語句中融入著作者的真情實感,而這些情感都一一體現(xiàn)在詩中的意象中。所以若想讓學生真正的讀懂一篇詩詞,教師就需要先讓學生找出詩中所包含的意象,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通過意向的類型與描述手法,確認作者的喜怒哀樂,從而確定詩詞的感情基調(diào)。
例如,在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中,通過對“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這幾個詞描述出了一副破敗、孤寂的景色,在荒涼的道路邊上,零零散散長著幾棵大樹,樹上纏繞著幾株枯死的藤蔓,樹上的烏鴉在凄涼的叫著,詩人騎著骨瘦如柴的馬匹在路上慢慢的走著,蕭瑟的西風吹過,天氣似乎變得更冷了。通過對這幅圖景的描寫,展現(xiàn)出一片死寂的景象,體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的悲涼?!傲魉焙汀叭思摇边@兩個詞生動的描述出了農(nóng)家小寨溫馨的景色,展示出詩人對于家庭的渴望。與后面身處“天涯”的“斷腸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凸顯了作者內(nèi)心的凄涼。
二、精準把握“詩(詞)眼”,細致解讀全詩(詞)
現(xiàn)代文章都有統(tǒng)領全文的中心句子,古代詩詞也不例外,在古代詩詞中統(tǒng)領全文的詞句被稱做“詩眼”,詩眼是一首古詩詞中最具代表性的語句,它體現(xiàn)了全詩的精髓所在。如何在文章中找到詩眼,是對古詩詞進行解析的關鍵所在。在實際詩歌鑒賞中,可以通過對全文的大致分析,確認感情基調(diào),再找出最能代表詩人感情的語句。
例如,在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中,全是通過對晚春時候的海棠花在風雨中凋謝的描寫,襯托出此人的悲傷凄苦的內(nèi)心情感,所以在本詞中,全詞的詞眼是作者對海棠花在風雨過后凄慘下場的猜測“應是綠肥紅瘦”,這句詞也奠定了全詞感傷的基調(diào)。女詞人用海棠代指自己,委婉的指出對自己青春不再,韶華已逝的苦惱與失落。又比如,在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之一的羈鳥中。小標題羈鳥,即是指被關在籠子的鳥,這里直接反映出了作者的態(tài)度,對官場厭惡。詩中通過對多種失去自由的動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在沒有辭官時,也是被束縛的。在詩的末尾“復得返自然”,一個“返”字生動的寫出全文的主旨,即辭官返鄉(xiāng),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主旋律,故很容易確認,“復得返自然”這一句詩就是全詩的詩眼。在把握到詩眼之后,再帶著作者得償所愿之后的灑脫,去看前文的文章描寫,對全文進行細致的賞析。
三、依據(jù)背景材料,把控詩詞內(nèi)涵
詩詞用詞精妙,一個詞有時往往可以代指很多意思。而在這時若要理解詩詞的具體含義就要聯(lián)系作者當時所處的背景了,當一個人開心的時候看什么事都是很美好的;但當處于苦悶低落的時候,則諸事不順,多么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他感到絲毫的開心。所以若想準確的對詩詞內(nèi)容進行鑒賞,確認作者想要通過詩詞來表達的情感,就需要從古詩詞的背景入手。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作者相關的背景,在課上展示給學生們。教師也可以對比較著名的詩人的生平進行總結(jié),生活比較困苦,憂國憂民且懷才不遇的詩人寫的詩詞往往會偏沉悶;而心態(tài)樂觀,愛好游玩的詩人寫的詩詞往往比較歡快積極。
例如,在教學杜甫的《春望》時,可以參考杜甫當時的現(xiàn)實處境來分析。杜甫一生年少優(yōu)游,中年仕途不順,且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流離,所以杜甫的詩大多以抒發(fā)苦悶之情為主,而比較大氣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大多是年輕時所做的詩詞?!洞和愤@首詩寫于杜甫被困在長安是時候,所以全篇憂國、念家、悲己。所以詩歌本身描寫的風景在現(xiàn)實中可能不會這么凄慘,但由于當時詩人深陷困境,所以看著美好的景色也會覺得非常慘淡。詩中的“渾欲不勝簪”,寫出了作者的苦悶之情。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時,需要指導學生立足詩歌全文的意象,深入挖掘詩歌的意境,找出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在確立感情基調(diào)后,可以通過確認全詩的詩(詞)眼來通過實驗對全詩進行更深入的解讀。在進行詩詞鑒賞的教學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搜尋作者的相關背景資料,通過當時作者的處境來確認詩詞的情感基調(diào),理解詩詞內(nèi)涵,從而完成對詩歌的正確鑒賞,更好地學習掌握古詩詞。
參考文獻:
[1]? 何海江.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淺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18(05):50-51.
[2]? 鄭素美.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具體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