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兵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人格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要讓小學生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形成正確的三觀。對于中國的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科既是一門母語學科又是一門基礎學科。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通過小學語文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但是從我國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小學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還遠遠不夠。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然后對如何加速德育方面的滲透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德育滲透 問題與對策
對于中國的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科不僅是基礎學科,同時也是母語學科。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性,對于學生道德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小學教師在教授語文時,要注重對學生三觀的培養(yǎng)和思想文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思想素質得到提高,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不斷完善自我,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成績過多的關注
基于對升學的考慮,許多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語文課程的關注點更多的落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而對語文課中能夠滲透多少德育方面的教育卻考慮的很少。很多教師已經養(yǎng)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上課時就是將知識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對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有沒有理解到課程背后的德育價值沒有很多的關心。很多語文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將許多答題的固定模式教給學生,這樣極度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對德育教育的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
中國的考試制度一直關注的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一次重要考試的成績往往決定了學生以后人生發(fā)展的方向。這種以一次的成敗論英雄的模式導致家長和教師對成績過分關注而忽視學生德育方面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其中有許多材料對學生能起到很好的德育方面的教育作用,對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然而由于教師和家長對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中的價值缺乏十分正確的認識,就導致了許多學生出現(xiàn)學習成績十分優(yōu)異而綜合素質讓人擔憂的狀況。
(三)教師和家長沒有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部分語文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他們不能夠在學校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由于部分教師的思想比較落后,他們沒有開發(fā)新的教學方法的意識,在教學時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挖掘到教材背后對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價值。這樣就造成了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影響小學語文德育方面教育的效果。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也不能做到正確的引導,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雙重壓力,許多家長對孩子性格、品德方面的成長關注很少,使孩子從小就缺乏愛的教育。教師和家長都不能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生的道德素質也很難提高。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對策
(一)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中的領路人,他們對學生是否能夠對真善美有足夠的認識以及是否能夠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年齡偏小,社會閱歷不足,對事物沒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如果教師不能在德育發(fā)展方面給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學生很容易步入歧途。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一般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們的行為舉止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是學生學習的標桿,對學生性格的塑造以及道德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的知識還要具有崇高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學生起到帶頭作用。學校在選擇教師時,除了關注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以外,對教師的道德素質也要有一定的考核標準。
(二)改進授課方式,靈活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的課堂應該擺脫傳統(tǒng)的死板枯燥的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天性的課堂環(huán)境,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也要有靈活的環(huán)境去滲透。教師要探究新穎的教學方法,巧妙的將德育教育與傳授知識融合在一起。上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穿插游戲、表演、小組討論等學生喜歡的方式,或者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圖片等讓學生喜歡上課堂的氛圍,不再覺得語文課堂是枯燥無趣的。比如,在《丑小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丑小鴨的故事制作成視頻動畫,讓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更直觀透徹,同時教師要教育學生不要過多地關注自己的外表,要做一個心靈美的孩子。通過這種靈活的授課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輕松的掌握知識,還可以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方面的教育。
(三)鼓勵學生寫作,在寫作中進行德育教育
寫作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頭戲,不但可以考查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能力,還可以考查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小學生的思想都很單純,他們的寫作內容能夠直接反映出他們心里的所思所想。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平時多進行寫作訓練,讓他們通過寫作加深對真善美的理解,讓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在寫作中得到提升。教師在平時也要為學生多多挖掘寫作素材,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去通過寫作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比如,在教授《陶罐和鐵罐》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學完課文之后為學生布置寫讀后感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歷寫出讀過這篇文章的所思所想。通過這樣有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學生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文章背后的德育價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視。小學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的思想枷鎖,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方式,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兼顧學生德育方面的發(fā)展,讓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趙云秋.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7(10):107.
[2]唐貢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7(05):20-21.
[3]金英實.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6(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