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運用比較、歸納、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從主要力度、力度的頻率、力度的變化速率、力度域等六個方面來對歌曲進行量性研究分析,從而得出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的整體音樂力度狀態(tài)。
關鍵詞:舒曼;《詩人之戀》;力度狀態(tài)
舒曼的聲樂套曲《詩人之戀》是他早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聲樂作品之一。它是由海涅的一首長詩改編而成,有16首,每首都精致短小并以第一句歌詞作為標題,用簡單明了的筆觸描繪出一個復雜和多變的藝術形象。微妙的情感變化,美妙而富有詩意,通過寥寥數(shù)語的幾句話,吸引和感動著我們?!对娙酥畱佟返囊魳费永m(xù)了舒伯特聲樂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非常重視詩歌情感的深刻表達。然而,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和聲樂在整個作品中的地位上是相等的;而舒曼把鋼琴和聲樂交織的更加緊密,有時鋼琴伴奏部分比聲樂部分更為重要,在許多歌曲的結(jié)尾,鋼琴常被用來展現(xiàn)新的樂思,使歌曲的語氣更加藝術化。
因此,本文對這一經(jīng)典之作,從歌曲的主要力度、力度的頻率、力度的變化率、力度域、力度的層次性和立體性、力度的單一性和復合性六個方面來逐一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揭示出舒曼藝術歌曲聲樂部分和鋼琴伴奏部分中音樂力度的特點。
一、主要力度
在16首歌曲的分析中,鋼琴部分主要出現(xiàn)了7種級別的力度:mf、p、pp、sf、ff、f、sfz,其中第3首、第11首以力度mf占主導和第5首、第13首以力度pp占主導,其它12首從力度的數(shù)量來看,作品中力度p的數(shù)量最多。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該套曲中鋼琴伴奏部分的主要力度是p;聲樂部分有pp、f、mf、sf、p這5種級別的力度,除了第3首、第11首以力度mf占主導和第16首以力度f占主導,其它13首從力度的數(shù)量來看,作品中力度p的數(shù)量最多,這與作品的內(nèi)容密切相關?!对娙酥畱佟分饕鑼懥艘粋€年輕詩人對一個少女的愛戀及想象中的愛情和失意的痛苦,直到最終將愛情裝進棺材中沉入大海的悲劇愛情故事。因此,歌曲的整體音樂效果和音色都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確定該套曲聲樂部分的主要力度也是p,這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以了解到:該套曲的整體音樂被置于力度p的氣氛之中。
二、力度的頻率
通過對16首歌曲樂譜的分析,可以得出結(jié)論,在鋼琴伴奏部分mf、p、pp、sf、ff、f、sfz這7種力度出現(xiàn)的頻率分別是6、28、13、18、1、25、1;在聲樂部分pp、f、mf、sf、p這5種力度出現(xiàn)的頻率分別是3、9、5、1、20。歌曲中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力度的頻率顯示出上述狀態(tài),這是由作品悲劇性的情感決定了整個音樂的基調(diào)。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與前面的分析相結(jié)合,可以進一步證實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的主要力度都是p。
三、力度的變化率
根據(jù)不同力度出現(xiàn)的頻率,在16首歌曲的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均表現(xiàn)出力度節(jié)奏變化密集,力度的變化率較快的特點。因此,我們在演唱和演奏的時候,應該注意音量的控制和音色的變化。
四、力度域
通過對主要力度和力度的頻率的分析,可以將鋼琴伴奏部分的力度域定在sfz—pp之間;聲樂部分的力度域定在f—pp之間。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鋼琴伴奏部分的力度跨度略寬于聲樂部分的力度跨度,這是舒曼藝術歌曲中鋼琴與聲樂更緊密交織的表現(xiàn),有時鋼琴伴奏部分甚至比聲樂部分的創(chuàng)作更為重要。
在第10首《聽見那歌聲響起》中,其鋼琴伴奏部分寫得十分簡單,聲樂部分寫得又慢又輕。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都主要是力度p,猶如青年詩人孤獨心靈的獨白。但在鋼琴的結(jié)尾處進一步升華了感情,出現(xiàn)了力度sf,并且使用了2次,使音樂在充滿哀傷的音調(diào)中結(jié)束,再次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言猶未盡的傷感。
五、力度的層次性與立體性
在舒曼的藝術歌曲中,鋼琴與聲樂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更像是鋼琴與歌唱者的二重唱,往往是用鋼琴來表現(xiàn)更富有表現(xiàn)力的樂句,因此鋼琴在歌曲中地位尤為重要,這可以充分體現(xiàn)在作品中力度的設計安排和運用上。
圖一清楚地顯示了第7首《我不怨你》的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整體音樂力度狀態(tài)的運動軌跡,歌曲從第1小節(jié)到第11小節(jié),所有的力度都在mf=70上做平穩(wěn)重疊的連續(xù)進行;從第12小節(jié)以后,聲樂部分的力度總是比鋼琴伴奏部分更輕柔些,這里音樂的層次感和“二重唱”的特色得到了突出的表現(xiàn)。與此同時,歌曲的立體性音樂效果得到加強,力度在這里變化的頻率也比之前變快了許多;從第19小節(jié)到歌曲結(jié)束的力度運動軌跡,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是完全一致的。
六、力度的單一性和復雜性
(一)在音樂形象、歌詞內(nèi)容、情感單一的歌曲中,力度狀態(tài)呈單一性
在16首歌曲的分析中,有11首歌曲的聲樂部分是具有單一性的特點,圖二是第1首《燦爛鮮艷的五月里》的力度狀態(tài)的運動軌跡,這首歌曲集中描繪了百花綻放、春天的到來和詩人對愛情的憧憬。這首歌曲的旋律雖不華麗,卻折射出詩人內(nèi)心的真摯。因此,所有的力度都在p=50上做單一的線性運動,類似的情況還反映在第2、3、4、5、8、10、11、12、13、14首中,鋼琴伴奏部分在這一特點上與聲樂部分是相一致的。
(二)在音樂形象、歌詞內(nèi)容、情感豐富的歌曲中,力度狀態(tài)呈對比復雜性
在聲樂部分中有5首歌曲的力度狀態(tài)具有對比復雜性的特征,圖三是第9首《笛子和小提琴》的力度狀態(tài)的運動軌跡,這首歌曲描述了熱鬧的婚禮舞蹈場景和詩人得知心愛的姑娘已與別人結(jié)婚了,心中充滿了無限地哀傷,徘徊在婚禮大廳窗外的情景。歌曲通過運用p和f、mf這樣具有鮮明對比變化的力度,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婚禮的熱鬧和詩人的悲哀。類似的情況還反映在第6、7、15、16首中,鋼琴伴奏部分在這一特點上與聲樂部分也是相一致的。
七、結(jié)語
通過對舒曼的經(jīng)典之作——聲樂套曲《詩人之戀》關于力度的量性研究分析,其整體音樂力度狀態(tài)表現(xiàn)如下:1、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的二重唱的特性,使歌曲的立體性音樂效果得到了加強,也進一步突出了整體音樂的層次性;2、力度的運用與歌曲的音樂形象、歌詞內(nèi)容、情感有直接的密切關系,使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的力度呈現(xiàn)出單一性和復雜性這兩種鮮明的對比狀態(tài);3、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均表現(xiàn)出力度節(jié)奏變化密集,力度的變化速率較快的特點;4、歌曲中鋼琴伴奏部分和聲樂部分的主要力度都是以弱力度為主、弱力度域在歌曲中占絕對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1] 尚家驤譯配.舒曼聲樂套曲—詩人之戀[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0:1-34.
[2] 李雪梅.莫扎特鋼琴音樂的力度[J].交響,1998,04:57-59.
作者簡介:郭強(1979-),男,湖北潛江人,碩士,漢江師范學院藝術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聲樂與鋼琴教學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