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風
摘 要:朗讀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學實踐中的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币怨P者的觀察與思考談談這些問題及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對策。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
一、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朗讀的時間太少。 一節(jié)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常常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2.朗讀的目的性不強。 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qū)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jīng)”。 3.朗讀的面太窄。 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會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當聽眾。 4.教師的朗讀指導單一。 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diào)、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怎樣的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5.朗讀只求形式不求實效。 一節(jié)課朗讀安排了許多次,但有朗讀卻未到位,有形式卻無多大實效,往往是朗朗書聲驟然響起,不到1分鐘,又在教師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
二、優(yōu)化朗讀教學方法
1.要保證充分的讀書時間。 教師可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成度。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diào)節(jié)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2.擴大朗讀訓練面。 朗續(xù)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diào)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單調(diào)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xiàn)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xiàn)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同時,多為“丑小鴨”創(chuàng)造“登臺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丑小鴨”的經(jīng)歷。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xiàn)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jié)合。一次我上《鳥的天堂》,其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蔽艺垖W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地讀?”結(jié)果,有的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于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guān)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經(jīng)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diào)上文說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體會也更深了。 4.精選練點,錘錘有聲。 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shù)闹笇В缤nD、輕重、緩急,語氣等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cè)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讀法,可進行音變、氣聲的訓練?!鞍 钡木唧w讀法是:“靜?。╪ga)、清?。╪ga)、綠?。▂a)、奇?。▂a)、秀?。╳a)、險?。╪a)”。還可告訴學生,隨著讀“啊”字,氣流也輕輕帶出,以達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之功效。 5.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qū)W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nèi)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1)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jié)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2)慎用齊讀。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之妙用,但也是“濫竽充數(shù)”和產(chǎn)生唱讀的溫床。(3)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它的作用又有區(qū)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后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zhí)教者要體現(xiàn)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總之,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只有熟練掌握朗讀教學的技巧,才能靈活地應用于語文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