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海
口語交際是學生交流傳遞學習、生活、活動信息、開拓視野、發(fā)展智力、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提高口語交際的質(zhì)量?我覺得口語從如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它能使人產(chǎn)生一種強烈向往的心情,從而積極主動的去認識事物。學生往往對身邊的事比較感興趣,只要正確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很好的調(diào)動起來。比如我在教學《秋天里》口語交際時,先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秋天到來以后,它們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有的學生觀察了樹葉,有的觀察了花,還有的學生觀察了自己家果園的果子,同學身上的衣著變化等等。上課時,學生就有話可說,不光能說出書上的內(nèi)容,還拓展了思維,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同學們都爭先恐后、滔滔不絕。我又實時的開展小組交流活動,這一下更是炸開了鍋。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自信,鍛煉了“說”的能力 。
二、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豐富的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诮虒W中充分利用插圖、課件、視頻,可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如在教學《皮球掉進池塘里》這篇口語交際時,我一邊播放動畫視頻 ,一邊繪聲繪色的描述視頻的內(nèi)容,同學們看到視頻,興趣濃厚,也很專注。這時當播放到皮球掉進水里時,我一下停止了播放,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觀察猴子的動作、神態(tài)、,讓學生揣摩猴子的心理活動,更是不失時機的發(fā)問:“假如你是一只小猴子,你會怎么辦呢?”有的說“拿竹竿撥過來”,有的說“等風吹過來”,還有的說“扔石頭,讓波浪推過來”等等,雖然答案很多,甚至有些離奇,但卻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想象力,當然這時讓學生把想到的先交流再寫下來,學生自然就有話說了。
三、營造口語交際的氛圍提供口語交際的場所
民主和諧的氛圍是大膽進行口語交際的前提,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很重要,這樣才能讓學生敢想、敢說、敢表達。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情感融合,才能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又如在教學《皮球掉進池塘里》時,在同學小組交流后,我又隨機鼓勵同學相互提問,這時問題就出來了,“竹竿哪里去找呢”?“竹竿不夠長,怎么辦”?有同學就主動起來回答,這樣在一問一答中,不僅發(fā)揮了同學的想象,拓展了思維,也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的能力,真的是一舉多得。
在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切合生活實際的活動氛圍也是很重要的。又如在教學《請到我家來》,我創(chuàng)設老師到學生家里做訪、朋友到學生家做客、親戚朋友串門等情境,讓同學們分組扮演角色進行活動,在角色扮演中,鍛煉了學生待人接物,也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當然更能發(fā)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作文時真正有話說,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不僅要在課堂上訓練,更多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在活動中學,寓教于樂,這樣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