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摘要:所謂教學效率是指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之比,比值越大教學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的學習生涯中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學生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對教師均大有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方法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是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師經(jīng)常談論的話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高,自我管理方面相對于高年級學生也較差,自我集中注意力方面也較高年級落后。教師在管理方面顯得非常被動,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從學生開始,有計劃地開展語文教學,采用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讓短短的幾十分鐘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也能提升。
一、讓一切語文教學工作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小學語文相比于其他學科來說具有思想內(nèi)容豐富、語言形式多樣、涉及知識面廣等特點,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將教學工作安排好,合理的分配每章節(jié)的內(nèi)容,快速有效地讓學生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安排自己的工作時,一定要秉持“不打無準備之仗”的信念,讓自己的每一步工作都落到實處,將一切語文教學工作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除了最基本的備課之外,還需要教師將要講課文中的每一個重要知識點勾畫出來,做好必要的標記,這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才可以真正讓學生明白本堂課的重點內(nèi)容在哪里。《禮記》中說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表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所準備,只有將任何一件事情準備充分,才可以有所收獲。對于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這就需要自己時時刻刻將語文課堂教學準備工作放在心上,看似很“麻煩”的工作對學生將來語文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二、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語文的習慣
對于小學生來說,自我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他們將來自身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相反的,學生如果養(yǎng)成一個壞習慣,就可能毀掉自己的一生。趁著學生還處在小學階段,各方面的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這時就需要教師在學生身旁及時開導,讓學生將語文學習放在自己的心上,養(yǎng)成自我學習語文的習慣。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績,所以要想讓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教師就應該將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抓起。這里的習慣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我預習、自我完成語文作業(yè)以及課后主動復習語文內(nèi)容等等,其中筆者認為較重要的是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覺性較差,在課堂上的作業(yè),需要教師督促,對于課后作業(yè),則需要家長陪伴在學生身邊督導他們按時完成作業(yè)。讓學生養(yǎng)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觀念,在養(yǎng)成學習語文習慣的道路上,家長和教師一定要達成一致,嚴格要求學生,杜絕孩子出現(xiàn)做作業(yè)拖拉的現(xiàn)象。有了好的習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學生在理解教師課堂內(nèi)容時的能力也才會有所提升,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地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教師在糾正學生學習習慣時可能會遇見特別不配合我們工作的學生,對于此類學生,教師更多的是需要多督促、多過問、多檢查,讓學生改掉原來的壞習慣。在教學工作上絕對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讓他們均變成擁有良好習慣的人。
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讓學生學會整理
語文是一個知識點繁多,內(nèi)容形式多樣的學科,包含了拼音、字詞、成語、閱讀、古詩、作文等方面內(nèi)容。要想讓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異,教師就應該在課堂內(nèi)教會學生將各種不同類型的知識進行整理分類。
(一)成語模塊的整理
小學生每個學期都會發(fā)一本語文教材,六年小學時光總共十二本語文教材。教材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成語,我們可以讓學生將每一本書中相似類型知識點進行整理,或者可以根據(jù)成語意思將一類成語進行匯總。比如對于表示夸贊別人美貌的成語有:傾國傾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等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出這一方面的成語,讓學生自己描述,并且讓他們聯(lián)想有關這方面的成語,盡可能多的想出來。學生在開動自己小腦袋的同時,也可以體會到相近成語的內(nèi)涵,從而加強學生對這些相似成語的記憶。教師在指導學生整理成語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成語數(shù)量的積累和分類積累的結(jié)合,這樣才會讓學生的成語積累量有所提升。
(二)古詩的分類整理
隨便問一位三年級學生會背什么古詩,他們總會背出一兩首出來,但是當問到對這首古詩有何見解時,大多數(shù)學生則會答非所問,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時根本沒有理解到真正的古詩含義,就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最后裝進自己腦海中的古詩也就非常少。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就需要讓學生學會慢慢理解古詩,讓學生領悟古詩中的精髓。在理解了古詩含義的基礎上,學生才可以對古詩更好的進行整理。比如在學習古詩時,學生會遇到很多有關描述春夏秋冬的詩句,將每一個季節(jié)的古詩寫在同一個區(qū)域,在下一次遇到描述相同季節(jié)時的古詩時將它寫在那里,并且將原來的知識點復習了一遍,這樣學生就不會出現(xiàn)學了就忘的情況。
(三)句子的分類整理
在小學時期,學生學習負擔還不是很重,這時教師就應該多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或者多閱讀語文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讀書的過程就是學生整理句子的大好機會。學生對于句子的積累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學生的語感就會增強,這樣對于后來的語文閱讀和語言組織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對于那些名言警句、諺語、歇后語可以讓學生整理,并且將這些句子寫在一本小本子上,這本小本子不需要太大,可以放在口袋里就好,平時多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小本子拿出來,沒事兒的時候多看看,必要的時候讓他們大聲朗讀出來,這樣學生才會將別人的東西轉(zhuǎn)換成自己的東西。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讓教師棘手的問題,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是教師一生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教師只有結(jié)合了好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以及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及時向家長反應,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監(jiān)督下,讓學生在學習語文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對于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課堂來說,教無定法,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所長,結(jié)合學生實際,不斷學習和反思才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