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棟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如:改變物體的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或糖;能將學到的沉浮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有關(guān)現(xiàn)象相結(jié)合并會解釋。
2.過程與方法: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相結(jié)合,通過實驗探究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并填寫實驗報告進行匯報。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科學課堂與日常生活相結(jié)合,增強學生熱愛科學、應(yīng)用科學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猜想使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如:改變物體形狀、借助漂浮物、改變自身重量、水里加鹽或糖。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驗證使沉在水下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水槽、水、雞蛋、土豆塊、橡皮泥、鋁箔、玻璃球、硬幣、小潛艇、鹽、糖、透明塑料杯、筷子或吸管、細鐵絲、線、針或牙簽、塑料泡沫。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雞蛋,把它放到水中會怎樣呢?
學生猜測并且互相交流。
師:雞蛋到底會沉還是會浮呢?請睜大眼睛認真看。
教師演示。(將雞蛋慢慢放入水中)現(xiàn)象:雞蛋入水后,慢慢沉下去。
師:我們有沒有辦法使沉在水里的雞蛋浮起來呢?
生:加鹽,加糖……
師:你怎么知道加了鹽能使沉在水中的雞蛋浮起來?
生:聽說……
師:你自己試過嗎?(生:沒有)科學中只有親手試過才能知道這個方法行不行,現(xiàn)在我們一起試一試吧,請看。
教師演示。(邊加鹽,邊用筷子慢慢攪拌)現(xiàn)象:雞蛋慢慢浮起來了。
師:看來,沉在水中的物體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使它浮起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二)討論猜想
師:同學們請看,老師這邊有一個“科學實驗器材超市”,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你認為需要的實驗器材?,F(xiàn)在小組討論選擇,確定物體名稱和準備采用的實驗方法。
1.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2.匯報猜想
師:下面請各小組匯報一下,你們將采取什么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第一小組:我們打算利用橡皮泥和鋁箔,改變它們的形狀,做成小船的樣式,看能否浮在水面上。
第二小組:我們準備借助漂浮物,看能不能讓玻璃球浮在水面上。
第三小組:像老師剛才演示的那樣,我們往水中加鹽或糖,看土豆塊能不能浮起來。
第四小組:我們準備探究小潛艇的奧秘,看它是怎樣浮起來沉下去的。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在進行實驗之前我們就要大膽猜想,你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三)實驗探究
師: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吧!先請組長到我們的“科學實驗器材超市”領(lǐng)取自己需要的器材,一定要注意安全。
師:在實驗中注意這幾點:
(課件出示活動提示: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合作完成;積極、輕聲討論,不干擾其他小組,養(yǎng)成文明探究的習慣;注意用水衛(wèi)生,如果不小心把水濺出來,及時用毛巾擦干。)
1.分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2.填寫實驗報告。
(四)實驗匯報
師:哪個小組想展示一下你們的實驗結(jié)果?
第一小組:使橡皮泥和鋁箔浮起來。
師生研討,確定讓橡皮泥和鋁箔浮起來的方法——改變形狀,做成船形。
師:(課件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船的圖片及學生實驗視頻。
第二小組:使玻璃球浮起來。
師生研討,確定讓玻璃球浮起來的方法——借助漂浮物。
師:(課件展示)生活中,水面上的指向標、浮橋等圖片,以及人們借助救生圈游泳的視頻。
第三小組:使土豆塊浮起來。
師生研討,確定使土豆塊浮起來的方法——往水中加鹽或糖。
師:(課件展示)生活中,腌咸菜的視頻以及死海不死的奧秘視頻資料。
第四小組:使小潛艇浮起來或沉下去。
師生共同解釋小潛艇通過排水、進水控制上浮、下沉的道理。
師:(課件展示)潛艇模型浮沉原理及動畫演示,以及潛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沉的原理視頻資料。
五、小結(jié)評價
師:剛才我們利用了哪些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
學生小結(jié)。
六、拓展延伸
1.怎樣讓魚網(wǎng)在水中“立”起來?
2.怎樣使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入水里?
教學反思:
1.生活化的科學探究
科學教學應(yīng)以探究為核心,注重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使探究體驗?zāi)苷业缴钪械目s影。
針對學生的特點,本課教學采用了“分析現(xiàn)象、提出猜想、實驗探究”的教學模式。在學生根據(jù)實驗儀器設(shè)計實驗的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經(jīng)過充分的小組討論,提出猜想,并且明確怎樣去做這個實驗,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在以后的實驗過程中才能有針對性。通過這樣的措施,使學生的興奮點不斷推向高潮,同時,也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這是實現(xiàn)兒童科學探究過程的必要條件。小學科學課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觀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實物材料。提供學生科學的實驗儀器有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實驗室的儀器容易使學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課后繼續(xù)進行科學探究。
針對于此,我在教學中盡量選用一些學生平時比較熟的材料,有了這些生活化的材料,就極大拉近了學生與科學的距離,使我們的科學學習不再神秘,更具親切感。
3.生活化的拓展延伸
生活化的課外活動既鞏固擴展了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有助于學生將課堂學得的科學知識、技能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學以致用。久而久之,學生樂于對周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問題,并自己想辦法探究解決,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總之,通過我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是科學,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好科學在生活中的用處是那么的廣泛,從而對周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產(chǎn)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形成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獲得真正的長足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