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艷
教學目標:
熟讀全文,掌握文中重點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
在吟誦中解讀作者的“情”字,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深入體會作者的真摯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尊老敬老的思想感情。
重點和難點:
掌握文中重點的文言知識,品味文中蘊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在反復誦讀中理解文章意思與情感,熟讀成誦。
討論、探究法:結(jié)合背景資料理解“忠”“孝”的含義,探究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用導入
由“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钡拿湟觥冻鰩煴怼?。蘇軾曾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蔽覀冊恢T葛亮的忠心所感動;而《陳情表》究竟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竟能與《出師》相提并論,下面我們就來看以孝著稱的這篇文章。
二、以讀感知
1、初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邊聽邊注字音,達到能準確讀文的目的。
(幻燈片)出示檢查強調(diào)字音:
險釁、夙遭閔兇、終鮮兄弟、祚(zuò)薄、期(qi)功強近之親、煢煢(qióng)孑立、床蓐、除臣洗(xiǎn)馬、猥、隕首、逋(bū)慢、篤、不矜名節(jié)、拔擢(zhuó)、優(yōu)渥、盤桓、氣息奄奄僥幸
2、自由讀:邊讀邊結(jié)合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并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
討論、指導各段的感情基調(diào):(板書)
第一段, 凄苦,悲涼
第二段, 感激,懇切
第三段, 真摯,誠懇
第四段, 忠誠,期待
三、再讀課文把握,初步理解文意,教師巡回輔導并通過討論提問檢查落實預習情況。
(1)實詞
(2)通假字
(3)古今異義
(4)詞類活用
(5)特殊句式
四、作業(yè)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
設(shè)問:(1)本文是誰在陳情?向誰陳情? 陳什么情?
(2)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義?
第二課時
一、名句導入
“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李密如何使情形由“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逆轉(zhuǎn)為后世史書記載的“晉武帝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那么本文中李密懷有怎樣的孝情,用赤誠之心打動晉武帝的?
二、檢查上節(jié)重點文言知識學習情況,進入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
三、整體感知
1、李密陳什么情?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點撥指導,概括為:孝情+忠情
2、作者為什么要陳情?
學生瀏覽課文,討論交流,用原文中的語言回答(考查學生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
教師明確:因為“詔書切峻,責臣逋慢……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陳情的終極目的:不想去晉朝為官。但以自己作為舊臣的身份與處境,面對靠野蠻殺戮得到帝位的晉武帝,他又以怎樣的表文暫時金蟬脫殼呢?
四、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一段
1、指導學生集體朗讀第一段,提醒學生注意本段的感情基調(diào):
凄苦、悲涼。
2、指名學生口譯本段。
3、指導學生背誦第一段。
小結(jié):第一段——孤苦、相依之情。為下文故不能“廢遠”做伏筆。
(二)研讀第二段
1、請女生齊讀第二段
2、請男生對女生齊讀情況進行點評。(師做點撥,誦讀時把握情感的焦急與沉重。)
3、思考:第二段哪些地方寫到了朝廷對自己的有禮有加?這些詞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察孝廉——舉秀才——拜郎中——除洗(xiǎn)馬
作用: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重申提問:結(jié)合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及前兩段的陳述,討論分析,作者“進”難在哪里?“退”,難在何處?
明確:進:無以報答祖母養(yǎng)育之恩。(孝情←→忠情)
退: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情。沖突
小結(jié):第二段----兩難之情。
(三)研讀第三段
1、學生默讀并口譯第三段,分析品評。
2、提問: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樣為自己辯解的?
明確:矜守名節(jié)。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jié)。多疑的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會矜守名節(jié)。李密就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jié)”無關(guān),以此為自己辯解,打消武帝疑慮。
3、本段文勢有三,表示轉(zhuǎn)換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
明確:“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區(qū)區(qū)不能廢遠?!?/p>
但作者在這里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明確: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消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
4、再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三段,品味語言特點。
討論: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jié)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明確: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語言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腸,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小結(jié):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辭不就職合情合理。
(四)教師范讀第四段,學生思考
1、本段中哪句話是本文主旨?(明確:“愿乞終養(yǎng)”。)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盡節(jié)”“報養(yǎng)”------忠孝兩顧)
小結(jié):第四段----兩全之策。
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對適當?shù)氖挛铮瑢m當?shù)娜?,在適當?shù)臅r機下,以適當?shù)姆绞桨l(fā)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亞里士多德)
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shù)氖闱榉绞?,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嘉其誠,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薄澳送Tt”,允其不仕?!昂髣⒔K,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p>
(五)整理本文成語并釋義
五、拓展延伸
討論1:全文讀來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2: 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很可能有哪些?其中,哪些原因在文中沒有出現(xiàn)?
六、課堂小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