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質(zhì)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發(fā)現(xiàn)并表揚,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tài)中覺醒;相反的批評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小題大作、無限夸張,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孩子"的意念中沉淪。不只是好孩子應該賞識,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適當?shù)馁p識是一種正確的愛,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和贊賞。是讓家長和孩子覺醒,讓孩子的生命狀態(tài)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覺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賞識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是讓家長成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靈、發(fā)展?jié)撃艿慕逃?,是讓家長、孩子生命和諧、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是讓孩子天天快樂的教育。
根據(jù)我的學習經(jīng)歷,我認為:快樂課堂中的主體活動是主動的,不是“要你學”,而是“我要學”!這種主動性和被動學習的效果是完全不可比的。快樂來源于哪里?就是興趣,就是成功的樂趣,就是對知識的渴求,對自己能力的預期設定后又跳躍式的實現(xiàn)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愉悅!甚至是名次上不斷的超越以前自己認為不可逾越的同學的快樂和自豪!所以我今天所闡述的主要是心理上的因素,因為自己上學的那個年代,物質(zhì)還是匱乏的,沒有琳瑯滿目的教具學具,沒有五彩繽紛的電腦網(wǎng)絡課件,真的全憑借著老師心理上的策略來征服和改變學生。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所以我認為,快樂課堂的主旨應該圍繞怎樣滿足學生的更高層次的需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fā)靈感和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頑強不息的性格,和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和共鳴,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等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熱愛教育事業(yè),甘為人梯,具有奉獻精神
毫無疑問,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的職業(yè),他是很難做出成績的,甚至沒有幸福感,因為他很難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投入太多精力、付出更多努力。一個幸福的人的職業(yè)和興趣愛好應該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只有這樣才能有強烈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立足本崗,兢兢業(yè)業(yè),銳意進取。
二、尊重、關心、熱愛學生
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并關心、愛護他們。學生也不是傻子,你尊重他或是無視他、甚至嘲諷、貶低他的結(jié)果是截然相反的。人,無論年齡大小,都有被關心、被愛的需要,未成年人更甚!尤其是后進生。如果他們能得到老師的尊重、關心和愛護,這對老師來講是小事,很容易做到,但對他們來說如久旱逢甘霖,必將產(chǎn)生巨大的改變,喚醒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如果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提高,他們的信心將會膨脹數(shù)倍,完全的作用于學習上,效果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三、對學生所作出的努力和學習效果加以鼓勵,承認差距,允許失敗,無限熱愛
記得有一年聽周弘老師的專題講座,他把自己雙耳失聰?shù)呐畠号囵B(yǎng)成博士生,使我非常吃驚,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我們甚至對自己正常人的子女都不一定能有這樣的教育效果。人性中本質(zhì)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發(fā)現(xiàn)并表揚,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tài)中覺醒。先驕傲,后成功,那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最需要什么?關心、關注、肯定和鼓勵!他被關注、關心了,甚至被老師肯定、表揚了,他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有用武之地,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存在還是有價值的,他會更積極更主動更加努力去迎合老師,在課堂中努力表現(xiàn)自己。老師的表揚也有一定的學問,我們可以“小題大做”、也可以“說善意的謊言”,總之我們的鼓勵和賞識一定要讓學生自己相信,這是真的!也要讓同學相信“他,就是有進步”“他和原來不一樣了”“他太了不起了”。受表揚的學生能從同學異樣的眼神中獲得滿足感、自豪感,而且還是從來沒有過的辛福感。星星之火,久而久之,他除了不斷努力來換取維持自己的光環(huán)、老師的贊許、同學的羨慕,別無他法,他會死心塌地的努力下去的。這就是賞識教育的偉大之處。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標志。悅納自我,對自己賞識是自信的基礎,是幫助幼兒形成自信心、培養(yǎng)幼兒自賞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針對幼兒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多方引導,則是培養(yǎng)幼兒自賞能力、樹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徑。
記得有一年我?guī)М厴I(yè)班,有個叫高健的男生,成績比較差,性格內(nèi)向,老實柔弱。接班后我決心改變他,我發(fā)現(xiàn)他的字寫得不錯,抓住這個機會給予肯定,從他欣喜的表情中我感覺他中了我的套了,哈哈,我的陽謀。以后的課堂提問,我也經(jīng)常叫他,鼓勵他說下去,膽子就是練出來的,他的表達越來越熟練,聲音越來越大,在我的引導下,越來越接近正題接近中心,當然我也不吝惜華麗的語言給他。其實就算是假話,說多了說久了也就變成真的了,何況我說的也不全是假話,只是有點小題大做而已。他自己知道在進步,同學們知道他在改變,漸漸的他頭頂有了光環(huán),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稱呼他“努力哥”“小法官”……最后呢?成績自然提高,水到渠成。其實我父親在我小時候也叫我小博士,那時候我真的認為自己是博士了,著了父親的道,讀了很多書,對以后的學習也是有益處的。想想很有趣。
學生在被賞識的過程中一步一步駛?cè)朐O計好的軌道,朝著我們的預期前進,很多時候的結(jié)果真的是超出我的預期。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也獲得了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且是高層次的精神上的滿足感,就我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來說,這個過程其樂無窮。這樣的課堂,充滿愛、關懷、尊重、理解、包容……這樣的課堂不正是體現(xiàn)了快樂課堂的精髓嗎?
讓教育事業(yè)在愛心的陪伴下?lián)P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