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林
【摘 要】 本文從小學科學學科中的實驗教學的內涵、特點展開論述,主要具有教育性、直觀性、開放性的特點,同時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提出了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合理設計實驗方案、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關鍵詞】 實驗教學;有效性;策略;特點
科學實驗教學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關系到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與學生當前的認知相關聯(lián),滿足他們學習的好奇心,符合他們的性格特點,在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情況下,推進課程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近年來,教師越來越注重科學實驗教學的發(fā)展,突出了自主實驗教學的重要地位,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實驗的機會,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科學知識,能夠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建立實驗學習體系,形成較高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實施開展的基本內涵及教學特點
1.小學實驗教學開展實施的基本內涵
科學實驗教學就是利用科學的方法,以實驗器具作為基礎,開展不同的教學方案,起初是教師演示操作步驟,展示給學生一系列規(guī)范的操作形式,接下來,教師就會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引導他們掌握其中的真諦,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建立起探究性的思維。最后,教師會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實驗情況,整理和分析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分析他們對技能的掌握程度,幫助學生建立起完善的實驗操作體系。
2.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展現(xiàn)出的具體特點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研究能力,主要展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1)展現(xiàn)出教育性的特點,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在實驗下驗證理論知識,擴展他們對理論知識的認識,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實踐中感知真理,明確理論知識的應用過程。
(2)小學實驗展現(xiàn)出了直觀性的原則,將實驗現(xiàn)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利用實物、器具等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東西,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直觀地感觸到理論知識內容,懂得理論知識是如何進行變化的,從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操作規(guī)律。
(3)小學實驗展現(xiàn)出了開放性的教學原則,沒有形成固定的答案,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核心,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幫助學生形成探究性思維能力。
二、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開展實施的具體有效措施
1.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思維
問題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烈的階段,對于一切新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愿意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投入實驗探索當中,從問題出發(fā)探索實驗現(xiàn)象。在小學階段,實驗教學教師創(chuàng)設出問題式教學情境,設計出合理的問題,利用問題激起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能力,啟發(fā)他們的實驗探究思維,利用問題吸引他們的探究目光,讓學生敢于探索實驗問題,從問題出發(fā)找尋到實驗答案,快速進入實驗驗證真理,懂得如何探究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實驗“磁鐵有磁性”中,教師設計出有趣的問題,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磁鐵為什么有磁性?”“磁鐵吸引的物體都是什么樣的?”“磁鐵有什么樣的相互作用?”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學生探究出問題的答案,認識到磁鐵的性質,明確磁鐵為什么會有磁性,探究出磁鐵吸引的物質都是鐵做成的,對于木制品卻沒有吸引力,更發(fā)現(xiàn)磁鐵兩極的相互作用。
2.合理設計實驗方案,以生活作為實驗基礎
小學實驗教師應當合理設計操作方案,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出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案,以生活作為基礎,開展生活化實驗探究形式。教師設計出實驗的第一步為預習實驗步驟,第二步為搭建試驗臺,第三步為操作方案,以生活作為實驗的場所,第四步為記錄數(shù)據,第五步為分析數(shù)據,找尋規(guī)律,最后針對實驗方案做出總結。這總體可以概括為預習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實踐操作,真正落實實驗。例如,在《蚯蚓》這一實驗中,學生先預習了教材的內容,制訂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再到生活中去觀察蚯蚓,記錄下蚯蚓的特征,飼養(yǎng)蚯蚓一段時間,觀察到它們的生活習性,找尋到蚯蚓的生活規(guī)律,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較高的探究意識
猜想是學生探究能力形成的基礎,也是他們進行科學實驗之前的基本步驟,學生只有有了猜想,敢于猜想,才能探索實驗,驗證猜想,形成較高的探究意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教師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猜想,引導他們做出合理的猜想,使學生在一定文化知識基礎下做出猜想,猜想出合理的答案,并在實驗中驗證猜想,檢驗猜想的結果,探究猜想的正確性,才能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例如,在探究“誰更硬一些”時,教師將一塊木塊、一塊鐵板、一張白紙、一塊塑料板帶入課堂中,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猜想到底這些物品誰會更硬一些,先猜想可能金屬會更硬一些,設想紙張這種材料會柔軟一些,在實驗中通過針、錘子、鋸子等工具驗證猜想,檢驗猜想的正確性,將鐵板、木塊、塑料板、白紙按照從硬到軟的順序進行排列,形成較高的探究性實驗能力。
實驗教學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也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主要手段,能夠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提升。在小學階段,科學實驗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再使用演示性的教學形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動手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自主動手操作實驗步驟,親自驗證實驗猜想,從實驗現(xiàn)象出發(fā),得出實驗的真理,從而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全面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立新.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7(23):75.
[2]曹宏翚.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探析[J].江西教育,2017(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