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劉冰清 夏雪
摘 要:桑植儺戲是湖南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桑植儺戲傳承人周純勤不僅掌握還儺愿、跳喪舞、佛戲、雕刻、紙扎等多種技藝,還承擔著桑植儺戲傳承發(fā)展的重任。在訪談中,土老師周純勤講述了自己的一些學儺經(jīng)歷、從儺技藝以及對儺戲傳承的看法。
關(guān)鍵詞:桑植儺戲;口述史;周純勤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18)05-0108-06
桑植儺戲是流行于湖南省桑植縣的一種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傳統(tǒng)戲劇,2009年被列為湖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
周純勤,男,1944年3月生,土家族,湖南省桑植縣龍?zhí)镀烘?zhèn)四方溪村四方溪組人,初中文化,他以傳承跳喪舞[1]為主,也傳授儺戲、佛戲等民間技藝。15歲起師從父親周子海,從藝至今已經(jīng)四十多年,他博學多才,觸類旁通,交友廣闊,游走于湘、鄂邊地區(qū),不僅與眾多藝人有著廣泛的合作,還培養(yǎng)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徒弟,在當?shù)睾椭苓叺貐^(qū)有一定的影響力,為跳喪舞、儺戲、佛戲等多種技藝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文根據(jù)對周純勤師傅的采訪錄音整合而成,采訪時間為2017年8月7日,采訪地點為桑植縣龍?zhí)镀烘?zhèn)四方溪村四方溪組周純勤的家中。除了將會話式轉(zhuǎn)為自述式,剔除了對話中累贅、重復的語言以外,都是對周純勤訪談的真實記錄,以確保其口述史的原真性。
一、一波三折的學儺經(jīng)歷
說起我的學儺經(jīng)歷,還是挺曲折的。我會做儺,先是受到我父親周子海的影響,之后又師從向興元。但一開始我并沒有學儺,而是按部就班地讀書。高小畢業(yè)以后,我先去了當?shù)氐囊凰褡鍘煼秾W校讀了一年書,1959年就直接被分到一個叫杉木村的地方當小學老師,那時當小學老師可沒有現(xiàn)在的待遇好。教書很辛苦,錢也拿得很少,一個月的工資就只有二十九塊錢,生活太艱難了,干了一年多,我就離開了那兒,到了陳家河鎮(zhèn)的農(nóng)科所工作。陳家河鎮(zhèn)離我家龍?zhí)镀烘?zhèn)不是很遠,從1960年下半年開始,我就接觸儺這些東西。記得那時候還儺愿的人可多了,到了冬天,三天兩頭地要搞上幾場。我們家祖上就是搞這些東西的,我父親做儺、跳喪舞、做佛戲,我就偶爾做做幫手,時間長了,我對這些就越來越感興趣,所以半年后我干脆從農(nóng)科所回來,這樣自然而然得走上了這條路。那時我特別忙,每天都沒得休息,白天要務農(nóng),晚上我還跟著父親學本事。我父親什么都會,我從父親那兒也學到了很多不同的東西。我父親覺得我很聰明,他總是在外面做法事,經(jīng)常不在家,沒有太多時間教我,基本都是靠我自學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感興趣的東西,更是如此。后來我父親看我自學了不少東西,就慢慢對我重視了,認為我是個好苗子,值得培養(yǎng),之后出去做法事的時候,就盡量帶上我,讓我去幫忙。這樣看多了聽多了,加上父親又給了不少科書讓我抄了背下來,我的進步就特別快。
可惜的是,沒搞多久,這些東西就被劃為了封建迷信,國家規(guī)定不準搞了,我父親的那些工具有的燒掉了,有的藏起來了。本來桑植的儺很興盛,漸漸地也沒人再敢搞了。我那時還很年輕,出路多,學儺的事也就慢慢放下了。1962年,家里找人給我介紹了媳婦兒,我聽從安排,結(jié)了婚,過了三年,兒子和女兒一個個地都出生了,家里的負擔慢慢變重,我就開始琢磨著怎么養(yǎng)家。因為之前自己對整病[2]感興趣,就自學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加之家又住在山里頭,經(jīng)常上山下山的,時間長了,照著書上畫的和自己積累的一些經(jīng)驗,就認識了不少藥草,后來又參加了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培訓,就尋思著開一家藥鋪。盡管我有這個想法,但開藥鋪并沒我想象中那么容易,而且比起開藥鋪,我更喜歡去搞儺,于是開藥鋪這件事后來也就不了了之。
雖然藥鋪沒開成,但是學了整病對我后來從儺影響很大。1968年開始,我先靠著自己整病的技術(shù),到附近的醫(yī)院做起了醫(yī)生,但我畢竟沒經(jīng)過專門的訓練,當醫(yī)生對我來說還是挺困難的,再加上儺是封建迷信的說法漸漸沒了,1974年初我就回了家,繼續(xù)學儺,同時也學著怎么整病。也就在這一年8月,我拜了向興元為師。向興元不僅是土老師,還很會整癲捉邪,他的技術(shù)是祖?zhèn)鞯?,具體傳了多少代我也不清楚,總之很厲害,六十多歲了,整癲的名聲一直在外。我就想跟他學,師傅教了我兩年,我就掌握得差不多了。由于我本身有學醫(yī)的底子,師傅器重我,經(jīng)常帶著我在山里頭搞儺,1981年的冬天,我度職正式成了一名土老師,法名周法靖。1984年我又度職做道士,道士法名叫周陽顯。度完雙職,我已經(jīng)四十歲了,學儺真是不容易啊。我現(xiàn)在搞儺能搞得這么好,別的本領(lǐng)也都會,這和以前好好學這些本領(lǐng),花了這么長的時間磨練,還是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二、兼容并包的從儺技藝
關(guān)于從儺的技藝,我會的可多了。還儺愿、整癲、跳喪舞、唱佛戲、剪紙、雕刻、畫菩薩,吹拉彈唱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難不倒我。我先來講講還儺愿吧。
桑植這邊還儺愿分為四種,分別是還脫白愿、還寶兒愿、還清吉愿和還壽愿。這里面門道可多可復雜了。還脫白愿是小孩子在犯了關(guān)煞以后病被治好了,小孩子的家人為感謝神靈和老祖宗的幫助而做的,還脫白愿時一定要有“脫白穿青”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不然就不算還了脫白愿。還寶兒愿是給小孩子做的,誰家如果出了事,家里有小孩子生了病,時間長了還是治不好,就要給他還個寶兒愿,以禳關(guān)解結(jié),去去邪氣,這樣病才會好。還清吉愿和還寶兒愿比較像的,不同在于還清吉愿是給大人做的。還壽愿就是祝賀老人家高壽,希望能活得更久一點,給家里添添喜氣。這幾種愿我都會搞,現(xiàn)在一般還清吉愿比較多。時間長的要做三天左右,時間短的就一個晚上。
在我們這兒,還儺愿分為高儺和低儺兩種愿,但一般我們是做高儺。高儺和低儺是有區(qū)別的,它們最重要的一個區(qū)別在于低儺供奉的神靈是飛天五岳、清玄妙道和羅布真將,這些神只供儺頭,不需要穿衣服;高儺供奉的是儺公和儺母,不只供儺頭,還需要穿衣服,供上全身像。這樣的區(qū)別呢,是有說法的。雖然高儺、低儺都是神,但是因為低儺的那三個神,傳說他們從前在天上犯了天條,被懲罰砍掉了手腳,后來改邪歸正,又變好了,老天才又讓他們繼續(xù)做神,但砍掉的手腳長不回來,自然不能供全身像,只能弄個頭供著了。
再說高儺供的儺公儺母,那就不一般了。儺公和儺母又被叫作東山圣公和南山帝母。據(jù)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突然發(fā)大水,人類都毀滅了,只剩下了一對兄妹,發(fā)大水的時候他們在一座很高的山上玩,正好躲過了這一劫。天上的玉皇大帝看見世界上都沒人了,覺得這樣不行,于是就要這對兄妹結(jié)婚,但是哥哥怎么都不同意。于是兄妹兩人就打賭,第一次打賭,兄妹兩人在不同的山頭各自搬了一塊石磨,把石磨從山頭推下去,如果石磨合在了一起,那就是妹妹贏,兩人就結(jié)婚,如果石磨沒有合在一起,那就是哥哥贏,兩人就不結(jié)婚。沒想到石磨真的完全合在了一起,第一個賭,妹妹贏了。但是哥哥還是不同意,兩人就打了第二個賭。兄妹兩人用樹葉各自扎一個風箏,從不同的方向放風箏,如果風箏最后搞在了一起,那就是妹妹贏,不然就是哥哥贏。本來兩個風箏隔得挺遠,根本挨不到一塊兒,結(jié)果不知怎么,突然起了一陣大風,兩個風箏就被吹到了一起,妹妹打賭又贏了。但哥哥還是不愿意,就說再打最后一個賭,如果這一次妹妹贏了,那兩人就結(jié)婚。這一次,兄妹兩人分別從東山和南山兩個不同的山頭向山下撒尿,如果兩泡尿最后在山底相匯,那么就是妹妹贏,不然就是哥哥贏。結(jié)果天意難違,妹妹還是贏了。于是兄妹兩人就結(jié)婚了。結(jié)婚以后沒多久,妹妹就懷了孕,但是一懷就懷了三年,生下來一個很大的肉球,哥哥把肉球砍成了一百塊,這一百塊就變成了人,后來也就成了百家姓。大家為了紀念這對兄妹造出了人,就把他們奉為東山圣公和南山帝母,因為他們做出的貢獻很大,人們就把儺公和儺母供在高儺的儺壇上,由著后人祭拜。
另外,高儺和低儺還有一個不同,就是雖然都是要做二十四朝,每一朝的名字都一樣,但內(nèi)容卻不同。就拿“下馬問卦”[3]這一節(jié)來說,高儺、低儺里都有,但是科書里記錄的內(nèi)容就不一樣了,在高儺中,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先是唱:
輕輕敲動鑼和鼓,細細撞著景陽鐘,
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陽日,五色云中降露濃。
淡月疏星繞建章[4],仙風吹下御爐香,
小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一見東方青云起,二見南方赤云興,
三見西方白云起,四見北方黑云興,
五見中央黃云起,小臣啟請上方神。
香氣氤氳遍九界,香壇無異點塵埃,
香花童子傳香去,香接千真萬神來。
贊罷吾燈獻帝王,合家誠心曉夜忙,
自從今日酬神后,人安百富降吉祥,
信士無以作酬謝,下馬全憑三柱香。
再白:
伏以,香者愿界來臨,三炷寶香蕩除垢穢,今請酬恩戶主,請到金爐案前洗手焚香。
然后又是唱:
信士爐前初頓首初上香,香霧騰騰吐祥光,香煙要透通明殿,一朵祥云捧玉皇。
信士爐前亞頓首亞上香,謝天謝地謝三光,穿衣吃飯謝水土,養(yǎng)育劬勞[5]謝爺娘。
信士爐前三頓首三上香,供奉雙皇與帝娘,君王不同咽喉食,全憑爐中八寶香,三柱寶香齊焚金爐內(nèi),退后八拜謝皇恩。
唱后接的是白:
弟子要學文禮,文嫌不足;要學周公之禮,禮貌不恭;要學殷丹之禮,正是我王之下。
又唱:
兩手整衣朝金闕,鞠躬如也謝皇恩,
一拜天地蓋載德,二拜日月照明恩,
三拜皇王供水土,四拜劬勞養(yǎng)育恩。
天上星斗月正西,文武兩班穿朝衣,
耳聽金鐘三下響,陽塵五道拜當君,
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三呼萬歲謝皇恩。
又是白:
下馬拜到何神?拜到三清大道,十極高真,玉皇和院,天仙圣眾,天下名山大川,五天五岳圣眾,五名皇后夫人,東山圣公,南山帝母娘娘,三十六位銅頭鐵面,二十四位巡海夜叉,六丁六甲,王馬殷溫四大元帥,岳府會中,大權(quán)真宰。
接下來是唱:
下馬一到齊參拜,龍車鳳攆降來臨。
是白:
下馬拜到何神?拜到通天都府,五通五顯,六位朝王,靈官大帝、上中下座三百六十文武官員,十行弟子清玄妙道,儺部真君,飛天五岳明王上帝,押儺太子布儺仙官,六頭七寶金花娘娘,銅馬大郎鐵馬二郎,報事仙童,都府會中,若干真宰。
接著唱:
下馬一到齊參拜,半幅鸞駕降來臨。
接著白:
下馬拜到何神?拜到信士家居香火,三教高真福神,看爐掌神眾,本宗堂上歷代祖先祖公祖婆房部伯叔,前亡后化老少一脈陰靈等眾,是吾宗祖請來普同供養(yǎng)。
又是唱:
下馬一到齊參拜,當報劬勞養(yǎng)育恩。
又是白:
下馬拜到何神?拜到弟子頂代,玉皇門下,元皇啟教祖,本仁師法徒眾、行執(zhí)罡訣天兵,香爐前師,香爐后師,前把壇師,后把殿師,燒錢度紙,五老宗師,師公師祖一派師真。
接著唱:
下馬一到齊參拜,香爐背后靠師尊。
上位神圣參得我王周完畢,轉(zhuǎn)身參拜外來神。
轉(zhuǎn)身參拜天和地,拜到日月四重恩。
要來看我諸圣眾,虛空過往眾威靈。
是日有請諸神眾,地盤之上眾高真。
一來戶主酬謝天和地,二來答報敬上神,弟子三閣門外勒住馬,轉(zhuǎn)身參拜下壇神。
而低儺的“下馬問卦”與高儺不一樣:
先是內(nèi)唱:
淡月疏星繞儺堂,仙風吹起玉爐香,
直呈五岳華岳殿,一朵紅云捧君王。
扎起五營并四寨,落宮馬領(lǐng)受香煙。
東君門前一眼塘,堰塘魚兒扁擔長,
肩擔一蓬麻絲網(wǎng),站在船頭把網(wǎng)張,
頭網(wǎng)打個青絲鯉,二網(wǎng)打個鯉魚娘。
男兒不敢先來吃,女兒哪敢先來嘗?
謝天謝地謝三光,鯉魚鮮饌謝君王。
一拜天地蓋載恩,百拜天子與朝廷,
二拜日月當空照,照見山河與鬼神。
三拜皇王并水土,土生萬物養(yǎng)凡人。
四拜父母養(yǎng)育恩,貴為人子孝雙親。
四禮八拜禮平身,堂前要請主東君。
接著是白:
先有迎神弟子,請得千神到壇,萬馬到殿。仙人請坐東宮,仙女請坐西位。各安左右,自排高低。安然請坐,弟子為揖,不知戶主家下,風從何起,雨從何落。請得君王諸神說個周明。八仙子弟停下鑼鼓,停下樂音,行者止步,坐者停聲。
低儺的“下馬問卦”從這兒開始往后就一直是誦白了,唱的內(nèi)容比高儺要短好多。而且,高儺里還要安排很多唱一段再念一段的內(nèi)容,低儺里就比較少,沒這么麻煩。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吧,還高儺和低儺的師傅也有講究,一般還高儺的可以還低儺,但是還低儺的就不能還高儺了。
在還儺愿的過程中,還需要使用許多手訣。我以前會的手訣有很多,現(xiàn)在不少都忘記了,大致記得的有三元將軍訣、七仙祖師訣、陰白鶴訣、陽白鶴訣、四元枷栲訣、八王本師訣、于橋訣、五元兵馬訣、龍頭訣、太極圖訣、六丁六甲訣、靈關(guān)訣、祖師訣、泰山訣、烏龜訣、轉(zhuǎn)輪訣、前車訣、后車訣、光明訣、貓兒訣、輪回訣,等等。
因為我懂一些醫(yī)術(shù),也拜過師傅,我還會整癲捉邪。比如有人突然變成了癲子,并不單單是得了病那么簡單,用我們的行話說,那是半邪半病,有一半是得了病,有一半是中了邪。整癲子不僅僅是做做法事就行了的,還要給他們吃一些藥。這些藥在我們這兒有不同的說法,比如說海馬這種藥材,我們就叫它“下海駒”,皂果就要叫“斬妖劍”,“細辛”這種藥有一定的麻醉作用,所以我們就叫它“捆仙繩”,“連翹”叫做“千里眼”,“蟬蛻”叫做“順風耳”,還有好多呢,可有意思了,這里我就不一一說了。除了藥以外,整癲還需要準備符等其它東西,整個過程很復雜,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我治好了不少癲子。記得有個叫郭慶富的人,有一天他的兒子突然就誰也不認得了,開始打人,見誰打誰,大家看了害怕,就把我找過去了。我一去,就讓人把他給按倒在床上,先是化了法水,壓了符,之后給他搞了三四斤的干天麻還有別的做藥,讓他天天吃。第二天我再去看,人已經(jīng)規(guī)矩了,不再打人了。過了幾天,他就慢慢好起來了,家里人的名字他也都漸漸記起來了。
除了這些之外,我還會跳喪舞。我在桑植跳喪舞是很出名的。跳喪舞在湖北那邊叫“撒葉兒嗬”,它是一種很古老的舞蹈,起源于巫舞,又加入了古代巴人的戰(zhàn)前舞、擺手舞、佛教舞蹈等元素在里頭,才有今天的跳喪舞。跳喪舞都是給去世的人跳的,主要是希望通過請神,讓死去的人的生前功德能夠得到神仙們的認可,或者是生前犯下的罪能夠得到赦免。我們主要是超度這些死去的靈魂,幫助他們飛到佛界、仙界去,以后能在天堂中生活。當然除了這些以外,跳喪舞也是希望活著的人能夠珍惜活著的機會,盡量去做好事不做壞事,對父母長輩們都能盡一份孝心。跳喪舞的內(nèi)容很豐富,最受眾人喜歡的主要是“報恩養(yǎng)育”、“二十四孝”和“十月懷胎”這些勸人要盡忠盡孝的故事。跳喪舞也需要踩罡步、做手訣和手印,罡步要踩四周罡、三臺罡、八卦罡、七星罡、走四方步、柔踩步,這些在還儺愿里也是需要的。手訣有七十二種,手印有三十六種。我之前在還儺愿里提過的手訣,在跳喪舞的時候有一些也會用到,它們之間都是通的。跳喪舞還有十五個基本動作和二十個舞臺調(diào)度,基本動作有“摘仙桃”、“驅(qū)邪”、“降魔”、“野貓戲蝦”、“猛虎跳檻”等,舞臺調(diào)度有“龍擺尾”、“雙連環(huán)”、“朝靈山”、“水擊石”等。跳喪舞本身沒有音樂旋律,但它講究一個“同邊順拐、顫膝下沉、反胴劃圓”的動律特點,看似好像在鑼鼓、鈴鐺這些樂器伴奏下跳來跳去,但其實是一件挺嚴肅的事,一般都是在靈堂或者靈堂外的田里跳,靈堂周圍還要掛滿地藏菩薩和十殿閻王的畫像,或者在靈堂外的田里用石灰畫上夸張的太極圖、八卦圖,我們跳喪舞時還要穿法衣、戴五佛冠,大家都很認真。
三、任重道遠的傳承之路
我知道的傳承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祖?zhèn)?,一種是師傳。先說祖?zhèn)靼?,我周家十二代傳人,從祖上傳下來到現(xiàn)在,從來沒有斷過。我們家的祖師爺叫周邦軍,是祖?zhèn)?,具體跟誰學的,學了多久,識不識字,這些事就沒人知道了,只曉得他以前是沅陵縣人。第二代叫周景龍,周邦軍傳給了周景龍,也就從師傳變成了祖?zhèn)鳎甏?,也不知道周景龍活了多少歲,只知道也是沅陵縣人而已。第二代周景龍又傳給了第三代的周尚春,周尚春又傳給了第四代的周文表。周文表的出生年月在我們家的家譜上是有記載的,他出生在康熙八年已酉年(1669)正月十五,去世是在乾隆十七年壬申年(1752)九月初八,周文表把自己學的東西傳給了第五代周應詩,周應詩是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1704)三月二十五那天生的,去世是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年(1790)四月初九,活了八十六歲,很長壽的。也就是從周應詩開始,我們周家就從沅陵縣搬到了桑植縣四方溪鄉(xiāng)這兒,之后就再沒換過地方。周應詩又傳給了周士朝,他是雍正三年乙巳年(1725)九月十三生的,去世是嘉慶六年辛酉年(1801)臘月初四,活到七十六歲,也是高壽了。再之后,周士朝把本事傳給了周啟榮,周啟榮是道光二十年(1840)去世的,也活到了七十六歲。周啟榮已經(jīng)是第七代了,他又傳給了第八代同治九年庚午年(1870)生的周國紳,周國紳傳給了第九代周正齊,再到第十代周天賠。到了第十一代周子海,也就是我父親,他出生在民國三年(1914),我父親是初中文化,他的壽命也很長,活到了九十五歲呢。我父親又把一身本領(lǐng)教給了我,我是1944年3月出生的,作為第十二代傳人,下面還有第十三代和第十四代,第十三代是我兒子周光敬,第十四代是我的兩個孫子周漭和周銳。我兒子周光敬從1984年開始一直跟著我學,很認真很刻苦,現(xiàn)在也是個好手,能獨當一面了,自己單獨帶人出去做法事,至于我那兩個孫子,年紀輕,才剛剛起步,我兒子和我有空就教他們。
我有五個孩子,包括周光敬這個兒子在內(nèi),共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另外,還有一個女兒在十二歲那年就夭折了,很可惜的。大兒子周光書初中畢業(yè),現(xiàn)在有一兒一女,都有出息,一個去了深圳的大學,一個去了武漢地質(zhì)大學。二兒子周光華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去深圳打工了,小女兒在念小學,小兒子周銳今年23歲,跟著我做儺,還沒度職,但也有模有樣了。三兒子周光敬繼承了我的衣缽,他的兒子周漭今年18歲,也打算學儺這些東西,每次人手不夠的時候,他都會在一邊幫忙,等他高中畢業(yè),打算再讓他歷練歷練就給他度職。這樣也算是一代一代傳下去了。至于兩個女兒周貴娥、周雙娥,她們都嫁出去了,也不搞儺、跳喪之類的。我不要求家里所有人都一定要跟著我學本事,這不能勉強的,主要還是看興趣、看發(fā)展。但我看著我的兒孫輩繼承我的事業(yè),我還是相當高興的。現(xiàn)在我老了,希望他們以后能往下傳,到時候就會有第十五代、第十六代,甚至第十七代、第十八代……我相信我們周家祖?zhèn)鬟@些東西是不會斷的。
除了祖?zhèn)?,我再來說說師傳吧。我從事儺戲、佛戲、跳喪舞這些活動,已經(jīng)有四十多年了,也收過不少徒弟。1989年我在苦竹坪鄉(xiāng)收了第一個徒弟,他叫李玉階,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掌壇了。從這以后,一直到1994年,我在鄉(xiāng)里收了一大批徒弟,有胡龍清、劉家保、李月武、唐純春、周光勝、周光能、周長生、周仙芝,其中周光勝、周光能是我的親戚,他們愿意學,我自然也愿意教他們。有些徒弟很聰明又努力,像胡龍清、劉家保等,就做得越來越好,也都能掌壇了。1994年以后,我的名氣越來越響,很多外鄉(xiāng)的人也來找我學,但有人學著學著就放棄了,自然也有人堅持下來了,學到了一些真本領(lǐng),漸漸地有了名氣,也可以掌壇了。他們很多都是湖北的,我記得名字的有湖北梅坪九洞的佘紅彬,紅土鄉(xiāng)的谷親求、谷允親、蔣志山,鶴峰的高輝章、張玉平、魏從章、魏從武?,F(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收外來的徒弟了,主要心思是教我的兒孫們做這些法事,像我的孫子周銳、周漭,他們都跟著我學呢。
搞儺的人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我以前有很多同行,比如王道德、王美林、劉碧華、文為林、易春華、朱小玲等,但好多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搞了,賺不到什么錢,又沒什么人請,就跑到外面去打工了。去年還儺愿,我沒做幾場,一方面是請我去做的人少了,還愿也都是一天一晚小型的那種,做大型的很少,大家也沒什么錢;另一方面我也老了,現(xiàn)在有兒子、孫子幫襯著還應付得來,但精神終究是沒以前那么好了。我說這些話的意思,并不是說儺戲就傳不下去了,畢竟國家能給我一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的稱號,每年還給我們這些土老師們發(fā)經(jīng)濟補貼,就說明還是有希望的,國家還是重視我們的。我很感謝國家,這讓我對自己現(xiàn)在搞的這些東西有了不少信心。我的兒子,甚至年輕的孫子愿意跟著我繼續(xù)學,這些都讓我感到很欣慰,我覺得并不是我一個人在傳承這些東西,而是有一幫人在傳承這些東西。
2015年6月,我開了一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習所,村里村外只要有人愿意來學,我都很歡迎,只不過這個傳習所沒有什么經(jīng)費,不少人來學了一段時間以后又離開了,有時候看他們離開,我挺難過的,但這也沒什么辦法。我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我會的盡量都教給別人,這幾年有不少記者也陸陸續(xù)續(xù)地跑到這兒來采訪我,問我這個問我那個,我也都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說了出來,有時我和我的兒子、孫子還被邀請到外面去表演給別人看,我也愿意去,畢竟這樣能讓更多人知道桑植儺戲嘛。自己雖然老了,但四十多年的從藝經(jīng)歷積累了那么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如果這些寶貴的東西就這樣被我?guī)У酵晾锶?,那真是太可惜了?/p>
注 釋:
[1] 2018年5月,周純勤被確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桑植跳喪舞的傳承人。
[2] 整?。褐尾?。
[3] 下馬問卦:桑植儺戲中的一個部分,土老師將各路神仙邀請來以后,要恭敬地請其下馬,將其邀入儺壇內(nèi)。
[4] 建章:即建章宮,中國古代宮殿建筑,是漢武帝劉徹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宮苑,這里泛指豪華宏偉的宮殿。
[5] 劬勞:古代用詞,出自《詩經(jīng)·小雅·蓼莪》,特指父母撫養(yǎng)兒女的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