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蘇金
摘 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今天,初中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是越來越多。利用情感來對學生進行感化,是非常高效的,初中語文教師要堅持做到營造一種渲染情感的閱讀氛圍,深入提煉課文中的情感,通過課本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為其未來的發(fā)展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情感;初中語文;教育研究
眾所周知,語文教育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便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和修養(yǎng)。在當今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情商的地位與智商持平,甚至還要更高于智商。語文課堂中良好的情感教育,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夠加強他們的閱讀水平,更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情商,啟迪他們的思想,使其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又常常埋頭于枯燥的學習生活,語文課堂上適當?shù)那楦薪逃憧梢詫χ袑W生的心理進行良好的疏導,讓他們脫離心中對于情感方面的迷茫,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生活當中。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育中至關重要。
一、營造一種渲染情感的閱讀氛圍
在開課之前,教師可以對課文進行情感方面的分析。教師需要使用一些方法,為學生營造一種渲染情感的閱讀氛圍,讓學生與文章中的情感表達產(chǎn)生共鳴,這樣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開始,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首歌曲,放送一段視頻或者帶領同學們讀上一首小詩來營造一種文藝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要進入閱讀的世界。而有時為了迎合課文的情感,教師更可以尋找一些與課文想表達情感相貼合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當中的情感和內(nèi)涵,同時,這些素材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自身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地串聯(lián)起學生內(nèi)心和作者內(nèi)心的聯(lián)系,使得學生可以在閱讀的同時,感同身受,身臨其境,仿佛自己也擁有了這一段情感一樣。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我的母親》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播放一些有關于親情的歌曲,比如《當你老了》和《時間都去哪兒了》等撥動學生心中情感的絲線。再由情感的氛圍,串聯(lián)到學生自身的生活,將他們對于母親的情感轉化為作者對于母親特殊的情感,對學生起到教育意義,通過語文課堂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母愛的深厚,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自己親人的感恩之情。
二、深入提煉課文中的情感
課文不光是要教你文化知識,更是一種人文素養(yǎng),而這種人文素養(yǎng),正是通過課文中的情感傳達給學生的。因此教師只有好好提煉課文中的情感,并且正確傳達給學生,才有可能培養(yǎng)好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情感品質。教師可以選擇大聲朗讀的方式,向學生表達課文中或激揚或悲痛的情感,教師帶領學生大聲朗讀,則可以讓學生與課文中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將學生引入課文中的情境。大聲朗讀,可以過腦過眼過耳過嘴,一讀四過,朗讀可以說是理解課文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清脆的嗓音,飽含情感的氛圍,學生和作者穿越時空,相互會面和交流,相互聆聽對方的心聲,由此便可以達到物我兩空、情意滿盈的境界。不僅如此,對于文章更好地理解,便是要深入地探究和提煉領悟其中的情感,教師應該對文章進行分段,帶領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重難點語句。啟迪學生,讓學生自發(fā)思考,提煉出這些句子中作者蘊含的情感,推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學習戰(zhàn)爭詩歌《從軍行》《使至塞上》時,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大聲朗讀,領悟其中征戰(zhàn)沙場的凄涼和悲壯,以及主人公遠離家鄉(xiāng)和妻兒的不舍和無奈,對于這類優(yōu)秀的詩篇,大聲朗讀,便是對它最好的尊重。而在學習《孔乙己》這類的人物傳記時,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分析,解讀人物的動作外貌和話語,分析配角所表達的意思,從而推出當時時代的背景,推出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梳理文章段落,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展現(xiàn)了被封建思想所迫害的孔乙己的可悲可憐,孤苦無依自作自受的命運,讓學生對于孔乙己產(chǎn)生共情的思想,通過這樣的情感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喚醒學生內(nèi)心中與課本的共鳴,還能夠加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
三、通過課本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
課本延伸之所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和品格,是因為將課本中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寫作文的目的應用于生活當中,向學生傳授道理。由此使得學生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形成較高的情商。那么教師該怎么做呢?在課本范圍內(nèi),老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深層挖掘課文的內(nèi)涵。讓學生由人及己地進行自我反思以及從思想上建立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利用語言文字的力量在學生的心中種下萌芽。而在課堂之外,老師要學會挖掘課文中關于生活的元素,引導學生將這些內(nèi)容運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幫助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快樂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和情操,在文學中學習做人的道理以及為人處事的心得。
例如:在學習《孔乙己》時,作者告誡我們千萬不要被一些舊思想所束縛,固守陳規(guī),而是要學會接受新的事物,勇于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學習范仲淹先生的《岳陽樓記》時,我們更要學習先生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境界,而在學習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一課,我們要由人及己,學會感恩自己的母親,體諒母親的辛苦。在課后,我們也可以閱讀一些與課文主題相類似的文章,進行課后閱讀的拓展,比如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朱自清先生的文學集,都能夠幫助我們體會這些文學大家的情
感,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良好的情操。
語文能力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初中生今后的發(fā)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積極將情感教育運用到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這些,在促進學生穩(wěn)步發(fā)展的同時,也可以使教師的課堂效率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白忠明,潘忠.試論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181-187.
[2]常璐.初中語文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153-156.
編輯 趙飛飛